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3415发布日期:2020-05-12 18:3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配电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的功能是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实现分、合电路,隔离开关无灭弧能力。现有的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设有动触头和静触片,其中动触头呈圆柱形,而静触片形成有夹口,静触片象手指一样夹在动触头的圆周的两个相对侧。常见的动触头进入静触片夹口的运动形式是采用旋转式,即动触头设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通过旋转动触头的转轴,使动触头随之摆动,从而挤入或脱出静触片的夹口,由此实现开关的分合闸。

但传统的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静触片只能在圆柱形动触头的相对两侧接触到动触头,静触片和圆柱形动触头两者之间接触面积小,容易使接触部位的局部温升过高。另外,如果为了保证接触面积而采取增加触头压力的方法,又会加大操作时的阻力,从而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它在不必增加夹力的前提下能够加大导电接触面积,降低局部发热的严重程度。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和u字形导电支座;动触头呈圆柱形,动触头设有一根动触头转轴,动触头转轴的轴向为横向,动触头转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动触头转轴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为横向;u字形导电支座包括支座中间段和支座左侧翼、支座右侧翼,支座中间段连接在支座左侧翼和支座右侧翼之间;支座左侧翼的左侧面连接有左弹性夹片,支座右侧翼的右侧面连接有右弹性夹片,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形成有用以容纳动触头的夹口;当圆柱形动触头进入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时,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当圆柱形动触头脱离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时,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其主要特点在于,在支座左侧翼和支座右侧翼之间连接有多根导向杆,各根导向杆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动触头转轴的中心轴线;各根导向杆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方向;

在u字形导电支座里面还设有长方体形状的扁形导电块,扁形导电块在靠近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一端形成有导电触头;扁形导电块中间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长条形孔的长向垂直于动触头转轴的中心轴线,也垂直于处于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所述每根导向杆穿过扁形导电块对应的一个长条形孔;每一个长条形孔中安装有一根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压着导向杆的侧面,弹簧的另一端顶压着长条形孔的孔壁,弹簧对扁形导电块的弹力方向是将扁形导电块推向合闸状态下的动触头;在扁形导电块和u字形导电支座之间还设有导电软连接片,导电软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段连接u字形导电支座,导电软连接片的另一端段连接扁形导电块。

由于动触头的轮廓呈圆柱形,动触头中心轴线也就是圆柱形的中心轴线。而动触头转轴则是指动触头在进入或退出夹口过程中旋转运动的转轴,因而动触头中心轴线与动触头转轴两者是不同概念,而且两者的方向互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当圆柱形动触头挤入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之后,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同时夹住述圆柱形动触头的圆周侧面的两个相对点,因此电流从圆柱形动触头通过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传给u字形导电支座;另一方面,弹簧的弹力使扁形导电块的导电触头保持与圆柱形动触头的圆周侧面接触,使扁形导电块与圆柱形动触头形成电连接,电流再由扁形导电块传给导电软连接片,进而传给u字形导电支座。因而,本实用新型在不必增加夹力的前提下能够加大导电接触面积,降低局部发热的严重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合闸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合闸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m-m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分闸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1和u字形导电支座2;动触头1呈圆柱形,动触头1设有一根动触头转轴10,动触头转轴10的轴向为横向,动触头转轴10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如图3中的o点所示,或者如图5中的直线m所示),动触头转轴10中心轴线(如图2中的直线n所示)延伸方向为横向;图3、图8所示,u字形导电支座2包括支座中间段23和支座左侧翼21、支座右侧翼22,支座中间段23连接在支座左侧翼21和支座右侧翼22之间;支座左侧翼21的左侧面连接有左弹性夹片31,支座右侧翼22的右侧面连接有右弹性夹片32,左弹性夹片31和右弹性夹片32之间形成有用以容纳动触头的夹口30;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当圆柱形动触头1进入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30时,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图7、图8、图9、图10所示,当圆柱形动触头1脱离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30时,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

图2、图3、图5、图6、图8所示,在支座左侧翼21和支座右侧翼22之间连接有多根导向杆5,各根导向杆5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动触头转轴10的中心轴线;各根导向杆5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1的中心轴线方向;在u字形导电支座里面还设有长方体形状的扁形导电块6,扁形导电块6在靠近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一端形成有导电触头61。

图6、图5、图10所示,扁形导电块6中间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50,长条形孔50的长向垂直于动触头转轴10的中心轴线,也垂直于处于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1的中心轴线;所述每根导向杆5穿过扁形导电块对应的一个长条形孔50;每一个长条形孔50中安装有一根弹簧7,弹簧7的一端顶压着导向杆5的侧面,弹簧7的另一端顶压着长条形孔50的孔壁,弹簧7对扁形导电块6的弹力方向是将扁形导电块6推向合闸状态下的动触头1,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使导电触头61紧密接触动触头1圆周表面。在扁形导电块6和u字形导电支座2之间还设有导电软连接片4,导电软连接片4的其中一端段连接u字形导电支座2,导电软连接片4的另一端段连接扁形导电块6。

上述导电软连接片是成熟技术,已经在电气行业广泛应用于需要面接触的软连接。通常的导电软连接片可以由多层金属材料薄片层叠而成,金属材料薄片可以是铜箔或铝箔,每层金属材料薄片的厚度通常大约可以在0.01mm到0.2mm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和u字形导电支座;动触头呈圆柱形,动触头设有一根动触头转轴,动触头转轴的轴向为横向,动触头转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动触头转轴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为横向;u字形导电支座包括支座中间段和支座左侧翼、支座右侧翼,支座中间段连接在支座左侧翼和支座右侧翼之间;支座左侧翼的左侧面连接有左弹性夹片,支座右侧翼的右侧面连接有右弹性夹片,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形成有用以容纳动触头的夹口;当圆柱形动触头进入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时,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当圆柱形动触头脱离左弹性夹片和右弹性夹片之间的夹口时,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支座左侧翼和支座右侧翼之间连接有多根导向杆,各根导向杆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动触头转轴的中心轴线;各根导向杆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方向;

在u字形导电支座里面还设有长方体形状的扁形导电块,扁形导电块在靠近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一端形成有导电触头;扁形导电块中间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长条形孔的长向垂直于动触头转轴的中心轴线,也垂直于处于合闸状态的圆柱形动触头的中心轴线;每根导向杆穿过扁形导电块对应的一个长条形孔;每一个长条形孔中安装有一根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压着导向杆的侧面,弹簧的另一端顶压着长条形孔的孔壁,弹簧对扁形导电块的弹力方向是将扁形导电块推向合闸状态下的动触头;在扁形导电块和u字形导电支座之间还设有导电软连接片,导电软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段连接u字形导电支座,导电软连接片的另一端段连接扁形导电块。


技术总结
一种弹力接触旋转式户内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和U字形导电支座;U字形导电支座包括支座中间段和支座左侧翼、支座右侧翼,支座中间段连接在支座左侧翼和支座右侧翼之间;支座左侧翼的左侧面连接有左弹性夹片,支座右侧翼的右侧面连接有右弹性夹片;在支座左侧翼和支座右侧翼之间连接有多根导向杆,在U字形导电支座里面还设有长方体形状的扁形导电块,扁形导电块中间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每根导向杆穿过扁形导电块对应的一个长条形孔;每一个长条形孔中安装有一根弹簧;在扁形导电块和U字形导电支座之间还设有导电软连接片。本实用新型在不必增加夹力的前提下能够加大导电接触面积,降低局部发热的严重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厚烽;黄顺得;庄楚明;吴炎俊;蔡汉标;郑侨培;张秀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