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495发布日期:2020-05-22 21:2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而蓄电池盒是用于承载该蓄电池的主要容器,其还具备串联蓄电池盒内分隔的各个极群单格过桥的作用。

现有的蓄电池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注入电解液时,大都通过蓄电池盒上的注液孔直接进行注入,故在注入时外部的注液管在伸入注液孔内没有固定,很容易摇晃而将部分电解液洒出,故很多时候需要用手固定,同时注液孔的大小限定后无法满足不同大小的注液管注液,适用性不强。同时在注液时,在注液管较小的情况下,注入的电解液会飞溅而从注液孔和注液管之间的缝隙跑出,从而飞溅到蓄电池盒表面和操作者身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盖板,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盖板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接极群单格并过桥的过桥槽,所述的盖板上还设有与外部极柱相接的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所述盖板的上端设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向上延伸形成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位于极群单格的正上方,所述注液套的上端还设有一卡圈,外部注液管伸入所述的注液孔内并卡在所述的卡圈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圈包括环体和若干夹片,所述的环体上设有若干转动套,所述的转动套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卡在所述的环体上,所述的夹片设置在所述的扭簧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片呈三角形状,且该夹片的左右两侧边关于所述环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夹片远离扭簧的角尖与所述环体的中心重合,且相邻的两夹片之间相抵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片垂直于所述注液孔的中心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体上对称设有限位卡块,所述的注液套是对称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的限位卡块卡入所述的限位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容纳腔内设有一挡板,所述的挡板内设有与注液套相适配的密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上还设有穿绳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卡圈上的夹片和扭簧可以使外部的注液管在注液时卡在该卡圈上而固定,从而无需通过原本手扶等动作,节省了人力。2.卡圈在不使用时,若干夹片会相抵形成一个密封圆面,从而防止盒体内的电解液从注液孔溅出。3.通过挡板上的密封盖可以再次防止电解液从注液孔溅出,实现第二重注液孔的密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背面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圈在合拢状态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圈在打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圈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背面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6,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包括盒体1和盖板2,所述的盒体1内通过隔板3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4,所述盖板2位于盒体1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接极群单格4并过桥的过桥槽5,所述的盖板2上还设有与外部极柱相接的正极柱孔6和负极柱孔7,所述盖板2的上端设有容纳腔8,所述的容纳腔8内向上延伸形成有若干个注液套9,所述的注液套9内穿设有注液孔10,所述的注液孔10位于极群单格4的正上方,所述注液套9的上端还设有一卡圈11,外部注液管20伸入所述的注液孔10内并卡在所述的卡圈11上。而由于注液管20卡在卡圈11上,从而不用手扶也可以实现注液管20的固定,节省了人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圈11包括环体12和若干夹片13,所述的环体12上设有若干转动套21,所述的转动套21上设有扭簧14,所述扭簧14的两端卡在所述的环体12上,所述的夹片13设置在所述的扭簧14上。具体使用时,在注液管20卡入卡圈11的过程中,夹片13随着注液管20的慢慢伸入而通过转动套21绕环体12向下转动,而由于收到扭簧14力的作用,从而夹片13始终卡在注液管20的外圈,实现对注液管20的固定,并且这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注液管20,从而方便注液,而当注液管20拔出时,转动套21受扭簧扭力的作用绕环体12转动复位,从而带动夹片13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片13呈三角形状,且该夹片13的左右两侧边关于所述环体12的中心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保证每个夹片13都是一样的,从而夹片13在对注液管20外圈进行固定时的受力都是相同的,防止因夹片13不一样而出现注液管20受力不均的现象,致使注液管20晃动而影响注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片13远离扭簧的角尖与所述环体12的中心重合,且相邻的两夹片13之间相抵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各个夹片相抵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圆形封闭面,使得注液孔10在不注液时,可以通过该圆形封闭面进行密封,从而防止盒体1内的电解液从注液孔10溅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片13垂直于所述注液孔10的中心线。通过垂直设置使得多个夹片13形成的整体圆形封闭面刚好与注液孔10齐平,从而保证了最好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体12上对称设有限位卡块15,所述的注液套9是对称设置有限位卡槽16,所述的限位卡块15卡入所述的限位卡槽16内。为了保证该卡圈的11的固定,通过环体12上的限位卡块15与注液套9上的限位卡槽16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容纳腔8内设有一挡板17,所述的挡板17内设有与注液套9相适配的密封盖18。通过密封盖18将注液套9整体进行了封盖,从而保证了注液套9内注液孔10的密封,结合卡圈实现了双重密封作用,密封效果更加出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盖板2上还设有穿绳孔19。为了方便该蓄电池盒移动,从而设置穿绳孔19,在需要移动时在穿绳孔19内穿绳,然后拉动穿绳即可,这样移动不易损坏该蓄电池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蓄电池盒能够实现在注液时注液管的自主固定而不需要手扶,节省了人力,同时能够保证注液孔的密封,防止电解液外流。

本实施例只是本专利较为优选的方案之一,任何不脱离本技术方案范围内做出的改变,均在本专利的范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盖板,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盖板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接极群单格并过桥的过桥槽,所述的盖板上还设有与外部极柱相接的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上端设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向上延伸形成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位于极群单格的正上方,所述注液套的上端还设有一卡圈,外部注液管伸入所述的注液孔内并卡在所述的卡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包括环体和若干夹片,所述的环体上设有若干转动套,所述的转动套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卡在所述的环体上,所述的夹片设置在所述的扭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片呈三角形状,且该夹片的左右两侧边关于所述环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远离扭簧的角尖与所述环体的中心重合,且相邻的两夹片之间相抵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片垂直于所述注液孔的中心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体上对称设有限位卡块,所述的注液套是对称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的限位卡块卡入所述的限位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腔内设有一挡板,所述的挡板内设有与注液套相适配的密封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上还设有穿绳孔。


技术总结
一种便于注液的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盖板,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盖板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接极群单格并过桥的过桥槽,所述的盖板上还设有与外部极柱相接的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所述盖板的上端设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向上延伸形成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位于极群单格的正上方,所述注液套的上端还设有一卡圈,外部注液管伸入所述的注液孔内并卡在所述的卡圈上。通过本蓄电池盒能够实现在注液时注液管的自主固定而不需要手扶,节省了人力,同时能够保证注液孔的密封,防止电解液外流。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邵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