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48134发布日期:2020-07-10 17:3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采用整面蒸镀的蓝光oled为自发光源,并搭配湿法制备的色转换薄膜,以此实现全彩显示。但由于相邻色转换材料之间的干扰、光吸收和光提取率不佳等因素,转换薄膜的光效偏低,直接影响显示器件的能量利用及显示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转换效率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和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蓝光发光层和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出光侧,所述色转换层包括多个扩散像素单元,所述扩散像素单元包括基质以及分散于所述基质中的第一散射粒子和第二散射粒子,所述第一散射粒子位于所述色转换层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所述第二散射粒子位于所述色转换层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射粒子为有机散射粒子,所述第二散射粒子为无机散射粒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和所述第二散射粒子在从所述像素单元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朝向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的方向上连续分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分散于所述第一膜层中,所述第二散射粒子分散于所述第二膜层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一膜层中分散的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和折射率相同,每一所述第二膜层中分散的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和折射率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从所述像素单元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朝向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和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逐渐变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从所述像素单元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朝向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和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折射率逐渐变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色转换层包括排列设置的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和透明像素单元,所述红色像素单元和所述绿色像素单元的基质中包括色转换材料,所述红色像素单元和绿色像素单元为所述扩散像素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衬底和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以及

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蓝光发光层,在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第二衬底上形成色转换层,将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贴合,使所述色转换层位于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色转换层包括多个扩散像素单元,形成所述扩散像素单元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散射粒子混合于基质溶液中,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一膜层;

将第二散射粒子混合于基质溶液中,在所述第一膜层上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二膜层;

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和所述第二散射粒子分别为第一散射粒子和第二散射粒子的一种,

所述第一散射粒子所形成的膜层位于所述色转换层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所述第二散射粒子所形成的膜层位于所述色转换层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层一侧,

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像素单元的步骤还包括:在将第二散射粒子混合于基质溶液中,在所述第一膜层上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二膜层的步骤之前,在所述第一膜层上将基质溶液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基质膜层。本申请的有机二极管显示面板,通过在入光侧,即靠近蓝光发光层一侧分散有大尺寸、低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薄膜,汇聚加强蓝光向出光侧出射,还可以提升对色转换材料的激发。在出光侧即,远离蓝光发光层一侧,分散有小尺寸、高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薄膜,增强光散射,提升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扩散像素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扩散像素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其包括第一衬底10,与第一衬底10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20和层叠设置于第一衬底10与第二衬底20之间的蓝光发光层30和图案化的色转换层40。色转换层40设置于蓝光发光层30的出光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蓝光发光层30设置于第一衬底10上。色转换层40设置于第二衬底20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蓝光发光层30和色转换层40可以均设置于第一衬底10上。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20与色转换层40之间的彩色滤光层50。

蓝光发光层3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蓝光发光部31和设置于相邻蓝光发光部31之间的遮光层32。蓝光发光部31可以为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者蓝色微发光二极管器件(microlightemittingdiodes,microled)。遮光层32可以为黑矩阵。

色转换层40包括多个扩散像素单元41。扩散像素单元41可以选自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和蓝色像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色转换层4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红色像素单元41r、绿色像素单元41g和蓝色像素单元41b以及设置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隔物42。每一红色像素单元41r、每一绿色像素单元41g和每一蓝色像素单元41b与一个蓝光发光部31一一对应设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像素单元41是指红色像素单元41r和绿色像素单元41g。可以理解,色转换层40还可以包括黄色像素单元和白色像素单元,此时,扩散像素单元41可以选自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蓝色像素单元、黄色像素单元和白色像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

扩散像素单元41包括基质411以及分散于基质411中的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基质411为包含色转换材料的薄膜或者不包含色转换材料的透明薄膜。色转换材料可以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等。具体地,用于红色像素单元41r、绿色像素单元41g的基质411用于对蓝色发光层4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转换,即在蓝光发光层40发出的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或者绿色的光。此时,基质411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的薄膜。用于蓝色像素单元41b的基质411可以在蓝光发光层40发出的蓝光的激发下,发出蓝色的光,此时,基质411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的薄膜。用于蓝色像素单元41b的基质411也可以不对蓝色发光层4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转换,即蓝色像素单元41b为透明像素单元。此时,基质411为不包含色转换材料的透明薄膜。根据制造的方法不同,基质411可以为一均匀的、连续的薄膜,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依序分散在该薄膜中。如图2所示,基质411还可以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4111和第二膜层4112。第一散射粒子412分所述第一膜层4111中,第二散射粒子412分散于第二膜层4112中。每一第一膜层4111中分散的第一散射粒子412的粒径和折射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每一第二膜层4112中分散的第二散射粒子413的粒径和折射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第一散射粒子412位于色转换层40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第二散射粒子413位于色转换层40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

其中,第一散射粒子412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折射率。第一散射粒子412的粒径大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粒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一散射粒子412的平均折射率小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平均折射率。第一散射粒子412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平均粒径。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一散射粒子412的粒径逐渐变小。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二散射粒子412的粒径逐渐变小。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一散射粒子412的折射率逐渐变大。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二散射粒子413的折射率逐渐变大。

第一散射粒子412可以为有机散射粒子,413第二散射粒子为无机散射粒子。第一散射粒子412选自有机硅,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散射粒子413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钒,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铝,钛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散射粒子和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为10nm-1500nm。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连续分布。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可以是非连续分布,即仅在入光侧,即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大尺寸、低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412,仅在出光侧即,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小尺寸、高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413。

在这种有机二极管显示面板中,通过在包含色转换材料的红色像素单元41r和绿色像素单元41g中添加散射粒子,可以提升对色转换材料的激发,从而提高光利用率。通过在入光侧,即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大尺寸、低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薄膜,汇聚加强蓝光向出光侧出射。在出光侧即,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小尺寸、高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薄膜,增强光散射,提升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向蓝色像素单元41b中也添加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的粒径、折射率的分布情况与上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可以用于制造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100。

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衬底10和与第一衬底10相对设置的第二衬底20;以及

在第一衬底10上形成蓝光发光层30,在第一衬底10或第二衬底20上形成色转换层40,将第一衬底10和第二衬底20贴合,使色转换层40位于蓝光发光层30的出光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色转换层40形成在第二衬底20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蓝光发光层30和色转换层40可以均形成在第一衬底10上。此外,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形成色转换层40之前,还可以包括在第二衬底20上形成彩色滤光层50的步骤。

蓝光发光层3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蓝光发光部31和设置于相邻蓝光发光部31之间的遮光层32。蓝光发光部31可以为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或者蓝色微发光二极管器件。遮光层32可以为黑矩阵。

色转换层40包括多个扩散像素单元41。扩散像素单元41可以选自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和蓝色像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色转换层40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红色像素单元41r、绿色像素单元41g和蓝色像素单元41b以及设置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隔物42。每一红色像素单元41r、每一绿色像素单元41g和每一蓝色像素单元41b与一个蓝光发光部31一一对应设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像素单元41是指红色像素单元41r和绿色像素单元41g。

扩散像素单元41包括基质411以及分散于基质411中的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基质411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包含色转换材料的薄膜或者不包含色转换材料的透明薄膜。色转换材料可以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等。具体地,用于红色像素单元41r、绿色像素单元41g的基质411用于对蓝色发光层4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转换,即在蓝光发光层40发出的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或者绿色的光。此时,基质411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的薄膜。用于蓝色像素单元41b的基质411可以在蓝光发光层40发出的蓝光的激发下,发出蓝色的光。此时,基质411为包含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的薄膜。用于蓝色像素单元41b的基质411也可以不对蓝色发光层4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转换,即蓝色像素单元41b为透明像素单元。此时基质411为不包含色转换材料的透明薄膜。

其中,色转换层40包括多个扩散像素单元41。请参考图4,形成扩散像素单元41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散射粒子412混合于基质溶液中,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一膜层;此步骤也可以重复多次,将不同粒径和/或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412混合于基质溶液中,制成多层第一膜层;湿法工艺可以为喷墨打印或者光刻蚀工艺。

将第二散射粒子413混合于基质溶液中,在第一膜层上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二膜;此步骤也可以重复多次,将不同粒径和/或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413混合于基质溶液中,制成多层第二膜层。

第一散射粒子412所形成的膜层位于色转换层40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第二散射粒子413所形成的膜层位于色转换层40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

其中,第一散射粒子412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折射率。第一散射粒子412的粒径大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粒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一散射粒子412的平均折射率小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平均折射率。第一散射粒子412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二散射粒子413的平均粒径。当将色转换层40形成在第二衬底20上时,可以先形成第二散射粒子413的膜层,后形成第一散射粒子412的膜层。而当将色转换层40形成在第一衬底10上时,可以先形成第一散射粒子412的膜层,后形成第二散射粒子413的膜层。

根据这种方法形成的色转换层40中,基质4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4111和第二膜层4112。第一散射粒子412分散于第一膜层4111中,第二散射粒子412分散于第二膜层4112中。每一第一膜层4111中分散的第一散射粒子412的粒径和折射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每一第二膜层4112中分散的第二散射粒子413的粒径和折射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此外,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一散射粒子412的粒径逐渐变小。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二散射粒子412的粒径逐渐变小。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一散射粒子412的折射率逐渐变大。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第二散射粒子413的折射率逐渐变大。

第一散射粒子412可以为有机散射粒子,413第二散射粒子为无机散射粒子。第一散射粒子412选自有机硅,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散射粒子413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钒,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铝,钛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散射粒子和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为10nm-1500nm。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在从扩散像素单元41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朝向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的方向上连续分布。

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形成色转换层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散射粒子412混合于基质溶液中,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一膜层;此步骤也可以重复多次;

将基质溶液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基质膜层;

将第二散射粒子413混合于基质溶液中,在基质膜层上通过湿法工艺图案化并固化成第二膜层,此步骤也可以重复多次。

这样形成的色转换层的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是非连续分布,即仅在入光侧,即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大尺寸、低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412,仅在出光侧即,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小尺寸、高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413。

在这种有机二极管显示面板中,通过在包含色转换材料的红色像素单元41r和绿色像素单元41g中添加散射粒子,可以提升对色转换材料的激发,从而提高光利用率。通过在入光侧,即靠近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大尺寸、低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薄膜,汇聚加强蓝光向出光侧出射。在出光侧即,远离蓝光发光层30一侧,分散有小尺寸、高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薄膜,增强光散射,提升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向蓝色像素单元41b中也添加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第一散射粒子412和第二散射粒子413的粒径、折射率的分布情况与上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有机二极管显示面板,通过在入光侧,即靠近蓝光发光层一侧分散有大尺寸、低折射率的第一散射粒子薄膜,汇聚加强蓝光向出光侧出射,还可以提升对色转换材料的激发。在出光侧即,远离蓝光发光层一侧,分散有小尺寸、高折射率的第二散射粒子薄膜,增强光散射,提升出光效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