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9485发布日期:2020-06-20 15:1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但现有的变配电设备所用到的隔离开关没有很好地防护措施,长期置于外面,风吹雨打,很容易造成开关失灵以及损坏,严重时会发生危险,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底脚,两个所述固定底脚的内部均设有一对一号螺纹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三对滑槽,每对所述滑槽之前均设有间隔块,每两个相对的所述滑槽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持瓷瓶,每个所述支持瓷瓶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其中三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均通过铰链铰接有导电闸刀,三个所述导电闸刀远离铰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陶瓷把手,三个所述导电闸刀的下表面均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动触头,另外三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导电闸刀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静触头,每个所述静触头均与对应的动触头相触碰,其中三个所述滑槽的内部且位于对应的支持瓷瓶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号防护罩,另外三个所述滑槽的内部且位于对应的支持瓷瓶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防护罩,三个所述一号防护罩和三个二号防护罩两两配对,且每个所述一号防护罩和二号防护罩的内部均设有防护槽,三个所述一号防护罩靠近二号防护罩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板,三个所述二号防护罩靠近一号防护罩的一侧均设有插孔,三个所述插板与对应的三个插孔一一配对。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插板和插孔均呈“凹”字型的形状。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二号防护罩位于插孔的正上方均设有一对二号螺纹孔,三个所述插板的上表面均设有三号螺纹孔,每个所述二号螺纹孔与三号螺纹孔之间均通过紧固螺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部且位于每个滑槽的内底面均设有穿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板均采用铜制品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静触头均采用两个导电片结合而成,且每两个导电片的相对面均为三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通过两个固定底脚将底座固定在变配电设备上,将导电闸刀卡在静触头上,动触头正好插进两个导电片之间,然后将一号防护罩和二号防护罩从滑槽内推进,直到抵住间隔块,此时的插板正好插进对应的插孔内,利用紧固螺栓将一号防护罩和二号防护罩固定住,这样两者就不会脱离底座,同时也对支持瓷瓶以及动触头以及静触头进行了保护,避免受到雨水的干扰而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号防护罩和二号防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持瓷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静触头与导电闸刀连接剖视图。

图中:1、底座;2、固定底脚;3、滑槽;4、一号防护罩;5、二号防护罩;6、插板;7、紧固螺栓;8、一号螺纹孔;9、防护槽;10、插孔;11、二号螺纹孔;12、三号螺纹孔;13、穿孔;14、支持瓷瓶;15、连接板;16、静触头;17、导电闸刀;18、陶瓷把手;19、凹槽;20、动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底脚2,两个固定底脚2的内部均设有一对一号螺纹孔8,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三对滑槽3,每对滑槽3之前均设有间隔块,每两个相对的滑槽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持瓷瓶14,每个支持瓷瓶14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其中三个连接板15的顶面均通过铰链铰接有导电闸刀17,三个导电闸刀17远离铰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陶瓷把手18,三个导电闸刀17的下表面均设有凹槽19,每个凹槽19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动触头20,另外三个连接板15靠近导电闸刀1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静触头16,每个静触头16均与对应的动触头20相触碰,其中三个滑槽3的内部且位于对应的支持瓷瓶14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号防护罩4,另外三个滑槽3的内部且位于对应的支持瓷瓶14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防护罩5,三个一号防护罩4和三个二号防护罩5两两配对,且每个一号防护罩4和二号防护罩5的内部均设有防护槽9,三个一号防护罩4靠近二号防护罩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板6,三个二号防护罩5靠近一号防护罩4的一侧均设有插孔10,三个插板6与对应的三个插孔10一一配对。

其中,三个插板6和插孔10均呈“凹”字型的形状,起到挡雨防护作用。

其中,三个二号防护罩5位于插孔10的正上方均设有一对二号螺纹孔11,三个插板6的上表面均设有三号螺纹孔12,每个二号螺纹孔11与三号螺纹孔12之间均通过紧固螺栓7螺纹连接,便于固定一号防护罩4和二号防护罩5,使得一号防护罩4和二号防护罩5可以固定卡在底座1的滑槽3内。

其中,底座1的内部且位于每个滑槽3的内底面均设有穿孔13,便于导电线穿过底座1的穿孔13。

其中,每个连接板15均采用铜制品材料制成,实现导电。

其中,每个静触头16均采用两个导电片结合而成,且每两个导电片的相对面均为三角状,便于两个导电片夹住动触头20,从而实现供电。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两个固定底脚2将底座1固定在变配电设备上,将导电闸刀17卡在静触头16上,动触头20正好插进两个导电片之间,然后将一号防护罩4和二号防护罩5从滑槽3内推进,直到抵住间隔块,此时的插板6正好插进对应的插孔10内,利用紧固螺栓7将一号防护罩4和二号防护罩5固定住,这样两者就不会脱离底座1,同时也对支持瓷瓶14以及动触头20以及静触头16进行了保护,避免受到雨水的干扰而发生危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底脚(2),两个所述固定底脚(2)的内部均设有一对一号螺纹孔(8),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三对滑槽(3),每对所述滑槽(3)之前均设有间隔块,每两个相对的所述滑槽(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持瓷瓶(14),每个所述支持瓷瓶(14)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其中三个所述连接板(15)的顶面均通过铰链铰接有导电闸刀(17),三个所述导电闸刀(17)远离铰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陶瓷把手(18),三个所述导电闸刀(17)的下表面均设有凹槽(19),每个所述凹槽(19)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动触头(20),另外三个所述连接板(15)靠近导电闸刀(1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静触头(16),每个所述静触头(16)均与对应的动触头(20)相触碰,其中三个所述滑槽(3)的内部且位于对应的支持瓷瓶(14)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号防护罩(4),另外三个所述滑槽(3)的内部且位于对应的支持瓷瓶(14)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防护罩(5),三个所述一号防护罩(4)和三个二号防护罩(5)两两配对,且每个所述一号防护罩(4)和二号防护罩(5)的内部均设有防护槽(9),三个所述一号防护罩(4)靠近二号防护罩(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板(6),三个所述二号防护罩(5)靠近一号防护罩(4)的一侧均设有插孔(10),三个所述插板(6)与对应的三个插孔(10)一一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插板(6)和插孔(10)均呈“凹”字型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二号防护罩(5)位于插孔(10)的正上方均设有一对二号螺纹孔(11),三个所述插板(6)的上表面均设有三号螺纹孔(12),每个所述二号螺纹孔(11)与三号螺纹孔(12)之间均通过紧固螺栓(7)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且位于每个滑槽(3)的内底面均设有穿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15)均采用铜制品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静触头(16)均采用两个导电片结合而成,且每两个导电片的相对面均为三角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配电设备用隔离开关,包括底座,底座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底脚,两个固定底脚的内部均设有一对一号螺纹孔,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三对滑槽,每对滑槽之前均设有间隔块,每两个相对的滑槽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持瓷瓶,每个支持瓷瓶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通过两个固定底脚将底座固定在变配电设备上,将导电闸刀卡在静触头上,动触头正好插进两个导电片之间,然后将一号防护罩和二号防护罩从滑槽内推进,直到抵住间隔块,此时的插板正好插进对应的插孔内,利用紧固螺栓将一号防护罩和二号防护罩固定住,这样两者就不会脱离底座,同时也对支持瓷瓶以及动触头以及静触头进行了保护,避免受到雨水的干扰而发生危险。

技术研发人员:张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兵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