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5480发布日期:2020-08-25 19:3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升降杆的安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以调节升降杆底部高度且在升降杆中部伸出厢舱顶板处装有防雨密封机构的升降杆支撑装置,属于车辆厢舱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升降杆作为车载天线或其他需要升降的车载装置的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厢式车或车载方舱(以下简称厢舱)。现有的升降杆主要采用车外安装或固定在厢舱顶部上的结构,但在小型厢舱顶部采用固定安装升降杆的结构存在着重心太高影响行驶安全的缺陷,因此,小型厢舱的升降杆改为安装在厢舱内,需要可靠的防雨装置和安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制造和安装,易于使用和维护,防雨密封效果好的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杆支撑机构和防雨密封机构,升降杆支撑机构包括一对半法兰和可调高度底座,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垂直穿出厢舱顶板,通过一对半法兰固定在厢舱顶板的内侧面上,升降杆的固定杆底部通过可调高度底座支撑在厢舱地板上,防雨密封机构设置在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和厢舱顶板的连接处;所述可调高度底座包括上调节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底部固定在厢舱底板上;调节座和下固定座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均呈四腿桌状;上调节座四角的方管形的上支腿分别套在与之对应的下固定座四角方管形的下支腿上,上支腿和对应的下支腿上分别间隔设置了数个通孔,分别通过数个横穿过上支腿和下支腿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成一体;升降杆的固定杆底部固定在上调节座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两根螺栓一上一下分别穿过下支腿和上支腿的对应通孔,分别通过拧在螺栓端头的螺母将调节到需要高度的下支腿和上支腿固定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防雨密封机构包括挡雨檐、密封条支撑座、密封条和橡胶垫,挡雨檐位于厢舱顶板的外侧,挡雨檐上端与固定杆上部固定连接,密封条粘接固定在挡雨檐下端内,密封条支撑座和橡胶垫自上而下地固定在厢舱顶板内的预埋铁上,固定杆上部依次穿过厢舱顶板、密封条支撑座和橡胶垫,密封条支撑座上端抵靠在密封条下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挡雨檐为阶梯套结构,包括上端口和下罩,下罩内径大于上端口内径,所述上端口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杆上部,并用聚氨酯密封胶粘接密封;密封条粘接固定在挡雨檐的下罩内;密封条支撑座为底部向内延伸出支撑圈的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下侧通过圆环形的橡胶垫固定在厢舱顶板上;密封条上端粘接固定在下罩的环形内端面上,密封条下端嵌入圆筒体的端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条为自夹紧型密封条,所述自夹紧型密封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组合体结构,所述组合体的上部为o形圈,下部为具有倒齿的倒y形唇边;所述o形圈上侧粘接固定在下罩的环形内端面上,密封条支撑座上部的圆筒体端口嵌入密封条下部的倒y形唇边中。

本实用新型将升降杆的固定杆下端通过可调高度支撑机构支撑在厢舱底板上,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通过一对半法兰固定在厢舱顶板的内侧面上。固定杆固定可靠且降低了升降杆的重心,确保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升降杆下端的可调高度底座通过数根螺栓来调节高度,便于安装、使用和维护,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防雨密封机构通过挡雨檐挡住雨水,通过密封条支撑座对密封条的挤压作用以及橡胶垫对固定杆上部穿出厢舱顶板处的密封作用,有效地防止厢舱顶部的雨水和水汽渗入厢舱内,提高了厢舱内环境的舒适度,保证了厢舱内设备和仪器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升降杆支撑机构1和防雨密封机构2,升降杆支撑机构1包括一对半法兰11和可调高度底座12,升降杆3的固定杆31上部垂直穿出厢舱顶板41,通过一对半法兰11固定在厢舱顶板41的内侧面上。采用半法兰11的结构,大大方便了固定杆31的位置调节以及其与厢舱顶板41的固定连接。固定杆31底部通过可调高度底座12支撑在厢舱地板42上。

可调高度底座12包括上调节座121和下固定座122,下固定座122底部固定在厢舱底板42上。上调节座122和下固定座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均呈四腿桌状。上调节座121四角的方管形的上支腿123分别套在与之对应的下固定座122四角方管形的下支腿124上。本实施例的上支腿123和对应的下支腿124上分别间隔设置了5个通孔125,两根螺栓126一上一下分别穿过下支腿121和上支腿122的对应通孔125,分别通过拧在螺栓126端头的蝶形螺母127将调节到所需高度的下支腿121和上支腿122固定连接成一体。这样的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可调高度底座12具有三挡高度的调节量,满足升降杆3顶部的设备或仪器的使用需要。

如图1和图2所示,防雨密封机构2设置在升降杆3的固定杆31上部和厢舱顶板41的连接处,包括挡雨檐21、密封条支撑座22、密封条23和橡胶垫24,挡雨檐21位于厢舱顶板41的外侧,其为阶梯套结构,包括上端口211和下罩212,下罩212内径大于上端口211内径,起到如雨伞一样的防雨作用。上端口211通过螺钉26固定在固定杆31上部,并用聚氨酯密封胶粘接密封。密封条23粘接固定在挡雨檐21的下罩212下端内,密封条支撑座22为底部向内延伸出支撑圈221的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下侧及圆环形的橡胶垫24通过数个紧固螺钉25固定在厢舱顶板41内的预埋铁43上。

密封条23为自夹紧型密封条,自夹紧型密封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组合体结构,组合体的上部为o形圈231,下部为具有倒齿的倒y形唇边232。o形圈231上侧粘接固定在下罩212的环形内端面上,密封条支撑座22上部的圆筒体端口222嵌入密封条23下部的倒y形唇边232中,这样的结构形成了多重密封,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进厢舱4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杆支撑机构和防雨密封机构,升降杆支撑机构包括一对半法兰和可调高度底座,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垂直穿出厢舱顶板,通过一对半法兰固定在厢舱顶板的内侧面上;升降杆的固定杆底部通过可调高度底座支撑在厢舱地板上,防雨密封机构设置在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和厢舱顶板的连接处;所述可调高度底座包括上调节座和下固定座,下固定座底部固定在厢舱底板上;上调节座和下固定座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均呈四腿桌状;上调节座四角的方管形的上支腿分别套在与之对应的下固定座四角方管形的下支腿上,上支腿和对应的下支腿上分别间隔设置了数个通孔,分别通过数个横穿过上支腿和下支腿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成一体;升降杆的固定杆底部固定在上调节座的顶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螺栓一上一下分别穿过下支腿和上支腿的对应通孔,分别通过拧在螺栓端头的螺母将调节到需要高度的下支腿和上支腿固定连接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密封机构包括挡雨檐、密封条支撑座、密封条和橡胶垫,挡雨檐位于厢舱顶板的外侧,挡雨檐上端与固定杆上部固定连接,密封条粘接固定在挡雨檐下端内,密封条支撑座和橡胶垫自上而下地固定在厢舱顶板内的预埋铁上,固定杆上部依次穿过厢舱顶板、密封条支撑座和橡胶垫,密封条支撑座上端抵靠在密封条下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檐为阶梯套结构,包括上端口和下罩,下罩内径大于上端口内径,所述上端口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杆上部,并用聚氨酯密封胶粘接密封;密封条粘接固定在挡雨檐的下罩内;密封条支撑座为底部向内延伸出支撑圈的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下侧通过圆环形的橡胶垫固定在厢舱顶板上;密封条上端粘接固定在下罩的环形内端面上,密封条下端嵌入圆筒体的端口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自夹紧型密封条,所述自夹紧型密封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组合体结构,所述组合体的上部为o形圈,下部为具有倒齿的倒y形唇边;所述o形圈上侧粘接固定在下罩的环形内端面上,密封条支撑座上部的圆筒体端口嵌入密封条下部的倒y形唇边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厢舱内升降杆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杆支撑机构和防雨密封机构,升降杆支撑机构包括一对半法兰和可调高度底座,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固定在厢舱顶板的内侧面上,固定杆底部通过可调高度底座支撑在厢舱地板上。防雨密封机构设置在升降杆的固定杆上部和厢舱顶板的连接处,包括挡雨檐、密封条支撑座、密封条和橡胶垫,密封条支撑座上端抵靠在密封条下端上。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支撑机构降低了升降杆的重心,确保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便于安装、使用和维护,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防雨密封机构有效地防止厢舱顶部的雨水和水汽渗入厢舱内,提高了厢舱内环境的舒适度,保证了厢舱内设备和仪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樊佳伟;李亮;袁亮;赵晓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7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