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2968发布日期:2020-09-23 01:2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数据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导体与导体之间使得两个相互孤立的导体相互导通的器件,其作用主要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数据信息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现有的数据连接器一般是采用一输入端子和一输出端子的设计模式,通过导线将一输入端子和一输出端子相互连接起来。

然而现有的数据连接器虽然会在内部设有防水结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的水分进入到端子内部,导致端子内部的元器件损坏。然而却忽视了数据连接器在日常不使用状态时,其端子暴露于外界,容易受到外界的损坏。如当端子与水进行接触时,水分容易腐蚀端子上的金属触点,导致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端子与连接导体之间接触不良,影响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在数据连接器不使用时起到防水保护的目的,防止数据连接器受到水分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导体的端子,所述端子与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中部固定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靠近端子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通过转轴与收纳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卡槽,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上的半圆卡槽形成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进行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板靠近第一转动板一侧开设有卡扣槽,所述第二转动板靠近第一转动板一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扣槽相适配,所述卡块与卡扣槽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半圆卡槽内壁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粘贴固定于半圆卡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设有密封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靠近收纳盒一侧均设有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线两端的端子与导体进行连接,从而将两个导体的数据进行传输。当数据连接器在不使用状态时,人们可将导线两端的端子朝向导线中部的收纳盒进行弯折,并且将端子插入到收纳盒中,在收纳盒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从而再将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朝相互靠近一侧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上的半圆卡槽与导线表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导线与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进行过盈配合,使导线设有端子的一端插入固定到收纳盒中,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进行卡扣连接,从而将端子固定于收纳盒中,避免了端子暴露在外界中,受到水分的侵蚀,导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的收纳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包括导线10,导线10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导体的端子20,端子20与导线10连接。通过导线10两端的端子20与导体进行连接,从而将两个导体的数据进行传输。

请参考图2,导线10中部固定设有收纳盒30,收纳盒30靠近端子20两端均开设有开口31,开口31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通过转轴34与收纳盒3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卡槽35,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上的半圆卡槽35形成可供导线10穿过的通孔,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相互靠近一侧进行卡扣连接。

当数据连接器在不使用状态时,人们可将导线10两端的端子20朝向导线10中部的收纳盒30进行弯折,并且将端子20插入到收纳盒30中,在收纳盒30开口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从而再将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朝相互靠近一侧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上的半圆卡槽35与导线10表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导线10与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进行过盈配合,使导线10设有端子20的一端插入固定到收纳盒30中。

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进行卡扣连接,从而将端子20固定于收纳盒30中,避免了端子20暴露在外界中,受到水分的侵蚀,导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

第一转动板32靠近第一转动板32一侧开设有卡扣槽(未有图示),第二转动板33靠近第一转动板32一侧设有卡块(未有图示),卡块与卡扣槽相适配,卡块与卡扣槽卡扣连接。

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还可以采用磁吸式进行固定,更加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上述方案中,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的半圆卡槽35内壁设有第一密封圈36,第一密封圈36粘贴固定于半圆卡槽35上。通过第一密封圈36与导线10表面进行过盈配合,减小半圆卡槽35内壁与导线10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水分进入到收纳盒30中,对端子20造成腐蚀。

并且在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相互靠近一侧设有密封条37,通过密封条37进一步提高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卡扣连接之后的密封性。

在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靠近收纳盒30一侧均设有第二密封圈38,通过第二密封圈38减小第一转动板32和第二转动板33与收纳盒30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了收纳盒30的防水性能,避免了水分进入到收纳盒30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通过导线两端的端子与导体进行连接,从而将两个导体的数据进行传输。当数据连接器在不使用状态时,人们可将导线两端的端子朝向导线中部的收纳盒进行弯折,并且将端子插入到收纳盒中,在收纳盒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从而再将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朝相互靠近一侧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上的半圆卡槽与导线表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导线与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进行过盈配合,使导线设有端子的一端插入固定到收纳盒中,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进行卡扣连接,从而将端子固定于收纳盒中,避免了端子暴露在外界中,受到水分的侵蚀,导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导体的端子,所述端子与导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中部固定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靠近端子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通过转轴与收纳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卡槽,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上的半圆卡槽形成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进行卡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靠近第一转动板一侧开设有卡扣槽,所述第二转动板靠近第一转动板一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扣槽相适配,所述卡块与卡扣槽卡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半圆卡槽内壁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粘贴固定于半圆卡槽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设有密封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靠近收纳盒一侧均设有第二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导体的端子,所述端子与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中部固定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靠近端子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通过转轴与收纳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卡槽,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上的半圆卡槽形成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相互靠近一侧进行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数据连接器结构,在数据连接器不使用时起到防水保护的目的,防止数据连接器受到水分的腐蚀。

技术研发人员:麦华琼;李峥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创盈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2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