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5443发布日期:2020-11-10 12:0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片在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其内部产生的光生载流子需要通过外部印刷的电极收集并引出,然后与外部电路连接,从而将电流输送出来。上述的丝网印刷工序又进一步细分为太阳能电池的背银主栅印刷、背银副栅印刷和正电极印刷。正电极浆料和背电极浆料印刷在晶硅太阳电池正面和背面上,经过烧结,起到收集电流的作用。现有的技术中,背面电极由银主栅和铝背场组成,背电极直接和p型硅接触。然而用于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时,由于perc双面电池在背面设有绝缘的钝化膜,采用现有的背面电极难以实现传输电流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银背主栅、银背主栅分支线、沉槽式铝栅线、连接银柱,所述银背主栅分支线一体式连接于银背主栅,所述银背主栅与沉槽式铝栅线垂直连接,所述沉槽式铝栅线上端面设置银背主栅分支线沉槽,所述沉槽式铝栅线上端面设置的银背主栅分支线沉槽底面设置连接银柱通孔,所述连接银柱与银背主栅分支线一体式连接,所述连接银柱安装于沉槽式铝栅线沉槽底面通孔。

上述的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所述沉槽式铝栅线、连接银柱均与p型硅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通过沉槽式铝栅线与银背主栅的设计使背面电极的电流导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了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银背主栅,2.银背主栅分支线,3.沉槽式铝栅线,4.连接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此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银背主栅1、银背主栅分支线2、沉槽式铝栅线3、连接银柱4,所述银背主栅分支线2一体式连接于银背主栅1,所述银背主栅1与沉槽式铝栅线3垂直连接,所述沉槽式铝栅线3上端面设置银背主栅分支线2沉槽,所述沉槽式铝栅线3上端面设置的银背主栅分支线2沉槽底面设置连接银柱通孔,所述连接银柱4与银背主栅分支线2一体式连接,所述连接银柱4安装于沉槽式铝栅线3沉槽底面通孔。

详细的,所述沉槽式铝栅线3、连接银柱4均与p型硅接触。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银背主栅(1)、银背主栅分支线(2)、沉槽式铝栅线(3)、连接银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背主栅分支线(2)一体式连接于银背主栅(1),所述银背主栅(1)与沉槽式铝栅线(3)垂直连接,所述沉槽式铝栅线(3)上端面设置银背主栅分支线(2)沉槽,所述沉槽式铝栅线(3)上端面设置的银背主栅分支线(2)沉槽底面设置连接银柱通孔,所述连接银柱(4)与银背主栅分支线(2)一体式连接,所述连接银柱(4)安装于沉槽式铝栅线(3)沉槽底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式铝栅线(3)、连接银柱(4)均与p型硅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包括银背主栅、银背主栅分支线、沉槽式铝栅线、连接银柱。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通过沉槽式铝栅线与银背主栅的设计使背面电极的电流导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了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燕;林红;陈忻;许峰;谢吴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德九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7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