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086发布日期:2020-10-28 12:0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直流接触器的负载能力,厂商的常规处理方式都是采用结构密封设计,包括有陶瓷密封和灌胶密封。然而,正因为将直流接触器结构设计成一个密封腔体,当负载异常或功能异常致使直流接触器无法正常断开时,触点间电弧持续燃烧,气体介质受热膨胀进而影响密封腔体内部压力逐渐增大,且当压力增大至一定程度后,直流接触器结构会无法承受而发生炸裂损坏,从而影响配套装置的正常使用。另外,现有直流接触器的动触点装配主要采用的是动触点与推杆在装配后直接相互接触,这样就造成电流输入时在通过动触点的同时又通过推杆,电流就会通过推杆转移到其他部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直流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密封外壳,设置在密封外壳上且下端伸入到密封外壳的内腔的两个静触点,设置在密封外壳的内腔里的承载板,设置在密封外壳的内腔里且一端位于承载板上方、另一端则位于承载板下方的推杆,设置在推杆上端的绝缘缓冲机构,设置在绝缘缓冲机构外侧的动接触片,设置在密封外壳的内腔里且位于承载板下方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壳下方的扩容泄压机构;两个所述静触点并排设置,所述推杆能上下移动,且推杆向上移动时能接触两个静触点。

进一上的,所述绝缘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杆上端的上绝缘套,套设在上绝缘套外侧的缓冲弹簧;所述动接触片安装在上绝缘套的外侧,且位于缓冲弹簧的上方。

所述绝缘缓冲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推杆上的下绝缘套;所述上绝缘套的下端伸入下绝缘套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外壳的内腔里且位于承载板下方的驱动线圈,设置在驱动线圈内部的动铁芯,套设在推杆上且位于承载板和动铁芯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推杆的下端伸入动铁芯。

所述扩容泄压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外壳下方的扩容底座,开设在密封外壳底部的泄压孔,安装在泄压孔上的泄压膜片;所述密封外壳和扩容底座之间形成扩容腔。

所述泄压膜片为铝箔片。

所述密封外壳为分体式壳体。

所述上绝缘套呈“t”字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外壳下方连接有扩容底座,并且扩容底座与密封外壳之间形成有扩容腔,扩容腔与密封外壳的内部空腔之间设置泄压膜片,当密封外壳内部的压力增大时,压力冲开泄压膜片,使扩容腔与密封外壳的内部空腔连通,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空间,降低了异常负载下直流接触器损坏的风险,保障了直流接触器和配套装置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推杆和动接触片之间设置有上绝缘套,通过上绝缘套将推杆和动接触片进行隔离,防止电流流入时通过推杆发生转移,避免安全隐患发生,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密封外壳,2—扩容底座,3—承载板,4—驱动线圈,5—静触点,6—推杆,7—上绝缘套,8—动接触片,9—下绝缘套,10—缓冲弹簧,11—动铁芯,12—泄压孔,13—泄压膜片,14—扩容腔,1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密封外壳1、静触点5、承载板3、推杆6、绝缘缓冲机构、动接触片8、驱动机构以及扩容泄压机构。该承载板3与密封外壳1为一体结构,其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将密封外壳1的内部空腔分为上下两部分。静触点5的数量为两个人,均设置在密封外壳1上,并且两个静触点5的下端伸入到密封外壳1的内腔,两个所述静触点5并排设置。推杆6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其贯穿承载板3,上端位于承载板3上方、下端则位于承载板3的下方,所述推杆6能够上下移动。绝缘缓冲机构设置在推杆6上端,动接触片8则安装在绝缘缓冲机构外侧,绝缘缓冲机构能够隔离动接触片8和推杆6,避免二者直接接触。驱动机构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且位于承载板3下方,其能够驱动杆6向上移动,当推杆向上移动时能接触两个静触点5,使直流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扩容泄压机构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下方。所述密封外壳1为分体式壳体,以便于拆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且位于承载板3下方的驱动线圈4,设置在驱动线圈4内部的动铁芯11,套设在推杆6上且位于承载板3和动铁芯11之间的复位弹簧15;所述推杆6的下端伸入动铁芯11。

当给驱动线圈4供电时,驱动线圈4产生磁力使得所述动铁芯11带动所述推杆6竖直向上运动,复位弹簧15被压缩,推杆6向上运动时也带动动接触片8向上移动,使动接触片8与两个静触点5接触,直流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当停止给驱动线圈4供电时,驱动线圈4产生的磁力消失,复位弹簧15复位,并使动铁芯11和推杆6复位,动接触片8与两个静触点5分离,直流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

为了起到更好的绝缘作用,所述绝缘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杆6上端的上绝缘套7,套设在上绝缘套7外侧的缓冲弹簧10。所述动接触片8安装在上绝缘套7的外侧,且位于缓冲弹簧10的上方。所述上绝缘套7呈“t”字形。该上绝缘套7可以将推杆6与动接触片8隔离,防止电流流入时通过推杆发生转移,避免安全隐患发生,更加安全可靠。

该推杆6上还安装有下绝缘套9,所述上绝缘套7的下端伸入下绝缘套9内。在推杆6向下移动时,该缓冲弹簧10和下绝缘套9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噪音和磨损。

如图1所示,所述扩容泄压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外壳1下方的扩容底座2,开设在密封外壳1底部的泄压孔12,安装在泄压孔12上的泄压膜片13。该扩容底座2与密封外壳1为一体结构,并且密封外壳1和扩容底座2之间形成扩容腔14。本实施例中的泄压膜片13为铝箔片。该泄压膜片13的耐压强度略小于密封外壳1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当密封外壳1内腔中的气压逐渐增大并达到泄压膜片13的耐压强度时,泄压膜片13发生破裂损坏,使扩容腔14与密封外壳1的内部空腔连通,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空间,降低了异常负载下直流接触器损坏的风险,保障了直流接触器和配套装置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外壳(1),设置在密封外壳(1)上且下端伸入到密封外壳(1)的内腔的两个静触点(5),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的承载板(3),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且一端位于承载板(3)上方、另一端则位于承载板(3)下方的推杆(6),设置在推杆(6)上端的绝缘缓冲机构,设置在绝缘缓冲机构外侧的动接触片(8),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且位于承载板(3)下方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壳(1)下方的扩容泄压机构;两个所述静触点(5)并排设置,所述推杆(6)能上下移动,且推杆向上移动时能接触两个静触点(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杆(6)上端的上绝缘套(7),套设在上绝缘套(7)外侧的缓冲弹簧(10);所述动接触片(8)安装在上绝缘套(7)的外侧,且位于缓冲弹簧(1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缓冲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推杆(6)上的下绝缘套(9);所述上绝缘套(7)的下端伸入下绝缘套(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且位于承载板(3)下方的驱动线圈(4),设置在驱动线圈(4)内部的动铁芯(11),套设在推杆(6)上且位于承载板(3)和动铁芯(11)之间的复位弹簧(15);所述推杆(6)的下端伸入动铁芯(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泄压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外壳(1)下方的扩容底座(2),开设在密封外壳(1)底部的泄压孔(12),安装在泄压孔(12)上的泄压膜片(13);所述密封外壳(1)和扩容底座(2)之间形成扩容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膜片(13)为铝箔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壳(1)为分体式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套(7)呈“t”字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外壳(1),设置在密封外壳(1)上且下端伸入到密封外壳(1)的内腔的两个静触点(5),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的承载板(3),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内腔里且一端位于承载板(3)上方、另一端则位于承载板(3)下方的推杆(6)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外壳下方连接有扩容底座,并且扩容底座与密封外壳之间形成有扩容腔,扩容腔与密封外壳的内部空腔之间设置泄压膜片,当密封外壳内部的压力增大时,压力冲开泄压膜片,使扩容腔与密封外壳的内部空腔连通,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空间,降低了异常负载下直流接触器损坏的风险,保障了直流接触器和配套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通电器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4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