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9979发布日期:2020-12-08 13:4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



背景技术:

以云母带为绝缘材料的防火电缆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矿企业、医用设施等重要场所,是提高配电线路安全性能的重要组件。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云母带绝缘防火电缆分为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配电线路中也需要分别敷设和安装。一方面,电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线路敷设和安装成本,特别是随着线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空间资源越来越珍贵,如何在保证线路安全可靠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减小线路空间的占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包括动力线芯1以及依次设置在动力线芯1外侧的第一屏蔽层2、多个控制线芯3、内护层4、第二屏蔽层5和外护层6;其中,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1及依次包覆在动力线芯导体11外侧的动力线芯绝缘层12和动力线芯金属护层13;所述控制线芯3包括控制线芯导体31和包覆在控制线芯导体31外侧的控制线芯绝缘层32,多个控制线芯3呈均匀圆周分布在第一屏蔽层2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动力线芯导体11由退火态t2铜导体绞合制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动力线芯绝缘层12由合成云母带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30°-45°,重叠率为35%-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动力线芯金属护层13为柔性退火态波纹铜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屏蔽层2由半导电交联阻燃聚乙烯制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线芯导体31由退火态t2铜导体制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层32采用合成云母带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45°,重叠率为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内护层4由无碱玻璃纤维布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20°-45°,重叠率为25%-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屏蔽层(5)由退火软铜带纵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退火软铜带的厚度为0.1mm-0.2mm,纵向包覆重叠率为1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外护层6由低烟无卤聚烯烃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通过材料选择和结构综合设计,将电力线芯与控制线芯进行集成,可以在保证电缆整体安全性能的同时,降低线路敷设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动力线芯,11-动力线芯导体,12-动力线芯绝缘层,13-动力线芯金属护层,2-第一屏蔽层,3-控制线芯,31-控制线芯导体,32-控制线芯绝缘层,4-内护层,5-第二屏蔽层,6-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包括动力线芯1以及依次设置在动力线芯1外侧的第一屏蔽层2、多个控制线芯3、内护层4、第二屏蔽层5和外护层6。其中,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1及依次包覆在动力线芯导体11外侧的动力线芯绝缘层12和动力线芯金属护层13;所述控制线芯3包括控制线芯导体31和包覆在控制线芯导体31外侧的控制线芯绝缘层32,多个控制线芯3呈均匀圆周分布在第一屏蔽层2的外侧。

具体的,动力线芯导体11由退火态t2铜导体绞合制得。

动力线芯绝缘层12由合成云母带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30°-45°,重叠率为35%-55%。

动力线芯金属护层13为柔性退火态波纹铜管。

第一屏蔽层2为半导电交联阻燃聚乙烯层。

控制线芯导体31由退火态t2铜导体制得。

控制线芯绝缘层32采用合成云母带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45°,重叠率为50%。

内护层4由无碱玻璃纤维布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20°-45°,重叠率为25%-45%。

第二屏蔽层5由退火软铜带纵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退火软铜带的厚度为0.1mm-0.2mm,纵向包覆重叠率为10%-15%。

外护层6由低烟无卤聚烯烃制得。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包括动力线芯(1)以及依次设置在动力线芯(1)外侧的第一屏蔽层(2)、多个控制线芯(3)、内护层(4)、第二屏蔽层(5)和外护层(6);其中,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1)及依次包覆在动力线芯导体(11)外侧的动力线芯绝缘层(12)和动力线芯金属护层(13);所述控制线芯(3)包括控制线芯导体(31)和包覆在控制线芯导体(31)外侧的控制线芯绝缘层(32),多个控制线芯(3)呈均匀圆周分布在第一屏蔽层(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导体(11)由退火态t2铜导体绞合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绝缘层(12)由合成云母带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30°-45°,重叠率为35%-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金属护层(13)为柔性退火态波纹铜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2)由半导电交联阻燃聚乙烯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芯导体(31)由退火态t2铜导体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层(32)采用合成云母带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45°,重叠率为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4)由无碱玻璃纤维布横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包覆角度为20°-45°,重叠率为25%-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5)由退火软铜带纵向重叠包覆制得,其中退火软铜带的厚度为0.1mm-0.2mm,纵向包覆重叠率为10%-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6)由低烟无卤聚烯烃制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领域,涉及一种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包括动力线芯以及依次设置在动力线芯外侧的第一屏蔽层、多个控制线芯、内护层、第二屏蔽层和外护层。其中,所述动力线芯包括动力线芯导体及依次包覆在动力线芯导体外侧的动力线芯绝缘层和动力线芯金属护层;所述控制线芯包括控制线芯导体和包覆在控制线芯导体外侧的控制线芯绝缘层,多个控制线芯呈均匀圆周分布在第一屏蔽层的外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器仪表用防火电缆,可以在保证电缆整体安全性能的同时,降低线路敷设空间的占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筱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益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2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