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4690发布日期:2021-06-11 19:3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



背景技术:

锂电池作为一种反应效率高,安全性强,体积小的能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电动船等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在锂电池中,为了防止在安装/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极耳短路、破损等技术问题,通常是采用汇流排对极耳进行限位、导向和支撑,然后再采用极耳支架对汇流排进行固定。现有的锂电池中,汇流排和极耳支架通常为分体式设计,即通过螺栓等将汇流排锁付在极耳支架上,这种固定方式不方便上料,且长久以后容易出现螺丝松动等异常,使得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极耳支架通常不存在对锂电池壳体进行上下限位/前后限位的结构,使得锂电池壳体容易出现脱落、位移等现象,导致锂电池产品学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佳并能够对锂电池壳体进行限位的锂电池极耳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包括注塑形成整体的支架本体和汇流排。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的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本体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同一侧分别朝着上下两侧延伸形成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凸出部的相对侧设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靠近凸出部一侧的壁面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所述本体部的贯穿孔,所述汇流排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开口槽内,另一侧穿过两个贯穿孔并形成两导电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开口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镍片卡槽。负极铜极耳与汇流排焊接不牢,为了利于极耳与汇流排焊接,会在开口槽内安装镍片,镍片卡槽可以方便镍片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前侧面在两个导电连接部的上方/下方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两凸耳。极耳支架设置凸耳的一侧可以起到相邻模块层间绝缘作用,极耳支架未设置凸耳的一侧可以方便相邻模块层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定位凸起。在锂电池壳体的上下两面分别开设供定位凸起卡入的定位孔,安装时,将定位凸起和定位孔进行限位卡接配合,使得壳体的定位更加稳定可靠,不容易出现脱落或位移等现象。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极耳支架和锂电池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一至多个上下贯通的铆接孔。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稳定地实现锂电池壳体的固定,所述本体部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两凹槽,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一至多个铆接孔。

优选地,为了方便铆钉的取放并延长整个模块的使用寿命,所述的铆接孔内嵌有钢套。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方便及稳定地将信息采集连接器固定安装在极耳支架上,所述本体部的前侧面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采集连接器的固定耳。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材质为绝缘塑料,所述汇流排的材质为铝。制作极耳支架时,先确定汇流排形状,再制作整个注塑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支架本体和汇流排注塑形成一个整体部件,有利于汇流排固定,结构更加稳定牢固,方便上料;

2、极耳支架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凸出部,凸出部所形成的台阶可限制锂电池上下壳体的前后移动,降低上下壳体错位、脱落的风险;

3、在支架本体中部位置设置向内凹陷的凹槽,在与锂电池外壳配合后可限制上下壳体的左右位移,提高产品学稳定性;

4、在支架本体的前侧设置两个凸耳,设置凸耳的一侧可以起到上下相邻模块层间绝缘作用,极耳支架未设置凸耳的一侧可以方便上下相邻模块层间的导电铜条连接;

5、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定位凸起,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连接稳定性;

6、支架本体前侧设置固定耳,可方便稳固地实现信息采集连接器的安装;

7、在铆接孔内设置钢套,方便铆钉取放,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极耳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支架本体;10、开口槽;100、凸出部;101、定位凸起;102、铆接孔;103、凹槽;104、贯穿孔;105、镍片卡槽;11、本体部;111、固定耳;112、凸耳;12、第一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2、汇流排;20、导电连接部;3、钢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包括注塑形成整体的支架本体1和汇流排2,在制作整个极耳支架时,先确定汇流排2形状,再制作整个注塑件。优选地,支架本体1的材质为绝缘塑料,汇流排2的材质为铝。

支架本体1包括本体部11以及自本体部11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汇流排2固定在本体部11上。本体部11、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的同一侧分别朝着上下两侧延伸形成凸出部100。优选地,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定位凸起101。本体部11的前侧面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采集连接器的固定耳111。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上分别设置有一至多个上下贯通的铆接孔102。本体部11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两凹槽103,本体部11在凹槽103的底面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一至多个铆接孔102。优选地,铆接孔102内嵌有钢套3。

本体部11在凸出部100的相对侧设有一开口槽10,开口槽10靠近凸出部100一侧的壁面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本体部11的贯穿孔104,汇流排2的一侧固定在开口槽10内,另一侧穿过两个贯穿孔104并形成两导电连接部20。优选地,开口槽10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镍片卡槽105。优选地,本体部11的前侧面在两个导电连接部20的上方/下方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两凸耳112。

本实用新型的极耳支架可以很好地实现汇流排2的安装固定,汇流排2可以很好地对电池主体的极耳进行限位、导向和支撑。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极耳支架可以限制锂电池外壳各方向的位移,降低上下壳体错位、脱落的风险,使得锂电池模块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形成整体的支架本体和汇流排,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的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本体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同一侧分别朝着上下两侧延伸形成凸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凸出部的相对侧设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靠近凸出部一侧的壁面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所述本体部的贯穿孔,所述汇流排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开口槽内,另一侧穿过两个贯穿孔并形成两导电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镍片卡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前侧面在两个导电连接部的上方/下方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两凸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定位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一至多个上下贯通的铆接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两凹槽,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一至多个铆接孔。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接孔内嵌有钢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前侧面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采集连接器的固定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材质为绝缘塑料,所述汇流排的材质为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支架,包括注塑形成整体的支架本体和汇流排。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的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本体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同一侧分别朝着上下两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拆装且结构稳定的锂电池极耳支架,通过将汇流排和支架本体注塑形成一个整体部件,有利于汇流排的固定,方便上料;通过在支架本体一侧设置凸出部,可以很好地实现对电池模块壳体的限位,提高产品学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尚勇;杨德财;娄隆圣;连抒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0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