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6715发布日期:2021-07-13 15:3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板是由若干单体电池并联形成的供电模块,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元器件的供电模块中;由于电池板内单体电池的数量较多,长时间使用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降温,可能会引发火灾等险情;现有的电池板的降温方式多为热管接触式降温或风冷直吹降温这两种方法,但是热管接触式降温的换热效率有限,而风冷直吹会产生噪音以及让电池板沾染灰尘,换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为电池板有效降温,提升换热效率,保护电池板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均为无盖空心结构;所述第一盒体内部阵列式的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延伸至第二盒体内部,并连接一个换热鳍片;换热管上方放置有冷却袋;所述冷却袋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袋上方设置有电池搭架;所述第二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换热鳍片。

优选的,每根所述换热管上间隔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换热管内部连通;所述凸起部的边缘设置有斜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池搭架包括:主框架、搭片、限位柱、限位件;所述主框架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搭片设置于主框架的内角处;所述限位柱阵列式的设置于主框架的上表面;所述限位件设置于限位柱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主体为弯折结构,对称的设置于主框架两端的限位柱上;当所述限位件搭放于第一盒体无盖面的边缘时,所述主框架与冷却袋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盒体的侧面上相对的开设有若干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盒体的下底面阵列式的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换热鳍片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将换热鳍片固定于第二盒体的内壁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换热效果明显,电池板搭放于电池搭架上,放入第一盒体内部与冷却袋接触,当电池板产生热量时,冷却袋内的冷却液会直接换热,降低电池板的温度,当使用时间较长时,冷却液也逐渐升温,此时换热管负责吸收冷却袋的热量,传递至换热鳍片上,风机开启,帮助换热鳍片快速降温,实现多级换热,降低电池板温度,保护电池板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上述附图中:1、第一盒体;11、过线孔;12、散热孔;2、第二盒体;3、换热管;31、凸起部;311、斜面结构;4、换热鳍片;41、固定片;5、冷却袋;51、冷却液;6、电池搭架;61、主框架;62、限位柱;63、搭片;64、限位件;7、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盒体1与第二盒体2;所述第一盒体1与第二盒体2均为矩形的无盖空心结构;所述第一盒体1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处水平阵列式的设置有若干圆形的换热管3,换热管3为实心铜管;每根所述换热管3延伸至第二盒体2内部,并连接一个换热鳍片4;换热管3上方放置有冷却袋5,冷却袋5为厚度大于5mm的pe袋;所述冷却袋5中填充有冷却液51,在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51的填充量小于等于80%,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以使冷却袋5保持一定的形变量,方便与电池板接触,增大接触的面积,提升换热的效率;所述冷却袋5上方设置有电池搭架6,电池板就放置于电池搭架6内部;所述第二盒体2内部设置有若干三组风机7;所述风机7的出风方向朝向换热鳍片4,对换热鳍片4吹风降温。

如图2、3所示:每根所述换热管3上靠近冷却袋5的位置处间隔设置有两组台型的凸起部31(图2中由于视角原因被遮挡了一组,实际在换热管3的右半部分还设置有一组凸起部31),由于换热管3直接与冷却袋5接触,凸起部31的作用是增加换热管3与冷却袋5的接触面积;所述凸起部31的左右边缘处设置有斜面结构311,斜面结构311不仅可以增加换热面积,还可以减少棱角,保护冷却袋5不被划伤。

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搭架6包括:主框架61、搭片63、限位柱62、限位件64;所述主框架61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其内部为空心结构,这样当电池板放入主框架61内部时,可以直接与冷却袋5接触;所述搭片63设置于主框架61的四个内角处并靠近下底面,且厚度小于主框架61的厚度,用于搭放电池板;所述限位柱62周向的阵列式的设置于主框架61的上表面,用于对主框架61内部的电池限位;所述限位件64设置于限位柱62上。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件64主体为弯折的圆管结构,对称的设置于主框架61前后两端的限位柱62上;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4的设置数量为四个,两两对称,每两个限位件64间隔的设置于同侧的限位柱62上,限位件64的作用是将主框架61搭放与第一盒体1内部,当所述限位件64搭放于第一盒体1无盖面的边缘时,所述主框架61与冷却袋5表面接触,从而使电池板表面与冷却袋5接触,另外限位件64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抓握,取出电池搭架6。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盒体1的前后侧面上相对的开设有若干矩形的过线孔11,每个侧面上间隔的开设有三组,用于使与电池板相连的电线通过。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盒体1的下底面上,阵列式的贯穿开设有若干圆形的散热孔12,用于辅助排热。

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鳍片4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固定片41;所述固定片41内可插设螺栓等固定件,将换热鳍片4固定于第二盒体2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原理为:电池板搭放于电池搭架6上,放入第一盒体1内部,并与冷却袋5接触,当电池板产生热量时,冷却袋5内的冷却液51会直接换热,降低电池板的温度,当使用时间较长时,冷却液51也逐渐升温,此时换热管3负责吸收冷却袋5的热量,传递至换热鳍片4上,风机7开启,帮助换热鳍片4快速降温,实现多级换热,降低电池板温度,保护电池板正常工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均为无盖空心结构;所述第一盒体内部阵列式的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延伸至第二盒体内部,并连接一个换热鳍片;换热管上方放置有冷却袋;所述冷却袋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袋上方设置有电池搭架;所述第二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换热鳍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换热管上间隔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边缘设置有斜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搭架包括:主框架、搭片、限位柱、限位件;所述主框架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搭片设置于主框架的内角处;所述限位柱阵列式的设置于主框架的上表面;所述限位件设置于限位柱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主体为弯折结构,对称的设置于主框架两端的限位柱上;当所述限位件搭放于第一盒体无盖面的边缘时,所述主框架与冷却袋表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的侧面上相对的开设有若干过线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的下底面阵列式的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鳍片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将换热鳍片固定于第二盒体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板多级降温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为电池板有效降温,提升换热效率,保护电池板正常运行,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均为无盖空心结构;所述第一盒体内部阵列式的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延伸至第二盒体内部,并连接一个换热鳍片;换热管上方放置有冷却袋;所述冷却袋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袋上方设置有电池搭架;所述第二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换热鳍片。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张兴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乔亚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