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的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1489发布日期:2022-09-09 23:2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的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设备,电设备具有电装置和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电池能被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并给电池容纳匣配属有锁定装置,以用于将电池锁定在电池容纳匣中,其中,锁定装置包括锁定件,锁定件能围绕摆动轴线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枢转,并且锁定件具有锁定元件,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伸入到电池容纳匣中,并且在释放位置中释放电池容纳匣,其中,锁定件借助弹簧元件被预紧到锁定位置中。


背景技术:

2.电池运行的电设备以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所公知。它们具有的优点是,可以与公共能量供应网络无关地运行。它们具有电装置和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电装置包括耗电器,例如电动马达,并且可以将电池可以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以便为电装置供应电能。在许多情况下,电池是能再充电的,并且在需要时可以从电池容纳匣中取出,例如以用于对电池进行再充电。
3.通常,电设备具有多个电池容纳匣,例如两个电池容纳匣,可以将优选能再充电的电池分别容纳到其中。这允许了以多个电池的电能对电装置进行供电。这些电池可以以串联或并联方式电连接。
4.在此所谈及的类型的电设备例如可以设计成园艺设备的形式,或者例如可以设计成清洁设备的形式,尤其设计成高压清洁设备、蒸气清洁设备或蒸气喷射设备、地面清洁机、喷雾提取设备、抽吸设备、抽吸和/或清洗机器人、用于硬表面和/或硬地面和/或纺织覆面的清洁机器、扫地机、清洁机器人、马达运行的林业或农业设备、电锯、树篱修剪机、割草机的形式,或者例如也设计成园艺泵、树叶抽吸器或吹叶器的形式。
5.为了在电池与电装置之间建立电连接,通常在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中布置有至少两个电接触元件,在将电池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时,这些电接触元件与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相接触。
6.为了确保电池容纳匣中的电池可靠地保持在使得电池容纳匣的至少两个电接触元件与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相接触的位置中,通常使用锁定装置,借助锁定装置可以将电池锁定在电池容纳匣中。锁定装置具有锁定件,它能围绕摆动轴线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枢转,并且具有锁定元件,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伸入到电池容纳匣中,并在释放位置中释放电池容纳匣,其中,锁定件借助锁定装置的弹簧元件被预紧到锁定位置中。锁定装置的锁定元件可以在锁定位置中与电池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以便将电池锁定在电池容纳匣中。该类型的设计方案例如由wo 2019/161995 a1和wo 2018/068820a1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电设备,使得锁定装置可以廉价地制造和装配。
8.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在按类属的电设备中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锁定件具有第一支承轴颈和支承轴颈,它们彼此背离并相互对齐地取向,其中,第一支承轴颈沉入到支承环中,该支承环沿周向方向包围第一支承轴颈,并且其中,第二支承轴颈穿卡第一轴颈容纳部,该第一轴颈容纳部沿周向方向部分地包围第二支承轴颈。
9.根据本发明的电设备的锁定装置具有能围绕摆动轴线枢转的锁定件,该锁定件包括两个支承轴颈,它们彼此背离并与摆动轴线同轴取向。锁定件借助两个支承轴颈以能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只有第一支承轴颈在此沉入到支承环中,该支承环沿周向方向包围第一支承轴颈,而第二支承轴颈则穿卡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该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沿周向方向部分地包围第二支承轴颈。这种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的是,使得锁定件在装配时以其第一支承轴颈置入到第一支承环中,并且第二支承轴颈引入到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中,从而使得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随后沿周向方向部分地包围第二支承轴颈。令人惊讶地已经表明,在同时朝锁定位置的方向上对锁定件施加弹簧力的情况下,锁定件能摆动地保持在沿周向方向包围第一支承轴颈的支承环上和在沿周向方向仅部分包围第二支承轴颈的支承轴颈容纳部上确保了锁定装置的可靠功能,而第二支承轴颈无需被沿周向方向完全包围第二支承轴颈的第二支承环容纳。这允许锁定装置廉价制造和装配。
10.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有利地构成具有两个叉棱的第一支承叉,第二支承轴颈可以定位在叉棱之间。
11.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尤其可以构成半环,其沿周向方向在180
°
的角度范围内包围第二支承轴颈。
1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锁定件构成双臂的锁定杠杆。锁定杠杆具有两个杠杆臂,其中,在两个杠杆臂之一的自由的端部处布置有锁定元件,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与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的电池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
13.尤其可以设置的是,在电池被导入到电池容纳匣之后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可以沉入到电池的锁定容纳部中。
14.如开头所述,锁定装置具有弹簧元件,弹簧元件朝锁定位置的方向对锁定件加载弹簧力。锁定件可以抵抗起作用的弹簧力地从锁定位置朝释放位置运动。特别有利的是,弹簧元件构成扭力弹簧,其具有螺旋线状包围第二支承轴颈的弹簧区段,从弹簧区段伸出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其中,第一支腿保持在第二支承轴颈上,而第二支腿从第二支承轴颈伸出并贴靠在支撑装置上。使用形式为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扭力弹簧的弹簧元件的优点是,一方面,弹簧元件可以对第二支承轴颈和锁定件施加转矩,使该锁定件被预紧到锁定位置中,另一方面,扭力弹簧可以对第二支承轴颈和锁定件施加与第二支承轴颈从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松脱出来相反作用的力。借助扭力弹簧,因此使得锁定件可以可靠地朝锁定位置的方向预紧,并且使得支承轴颈可以被保持在支承环和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上。将锁定件与扭力弹簧一起装配在支承环和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上也被设计得简单。
15.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支承轴颈具有凹部,凹部容纳扭力弹簧的第一支腿。
16.凹部有利地被设计成缝隙状。
17.尤其可以设置的是,第二支承轴颈具有纵向缝隙,纵向缝隙通到第二支承轴颈的
自由的端侧中,并且扭力弹簧的第一支腿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被导入到纵向缝隙中,即,该第一支腿插接到第二支承轴颈上。
18.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扭力弹簧的第二支腿大致垂直于第二支承轴颈的摆动轴线地伸出。
1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借助中间壁与锁定容纳空间隔开,在锁定容纳空间中布置有与电池容纳匣相配属的锁定装置,并且使扭力弹簧的第二支腿贴靠在其上的支撑装置由中间壁的朝向锁定容纳空间的后侧和中间壁的壁凸起部构成。中间壁将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与锁定容纳空间隔开,锁定容纳空间容纳与电池容纳匣相配属的锁定装置。布置在锁定装置的第二支承轴颈上的扭力弹簧以其第二支腿支撑在中间壁的后侧和中间壁的优选从后侧凸起的壁凸起部上。第二支腿与壁凸起部的抵靠能够实现扭力弹簧沿轴向方向对第二支承轴颈施加力。
20.优选地,第二支承轴颈具有自由的端侧,其与壁凸起部相对置。
21.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从中间壁的后侧凸起的壁凸起部构成支撑肋,该支撑肋从中间壁伸入到锁定容纳空间中。
22.有利的是,支撑肋是能弹性变形的。这允许支撑肋略微弹性变形,以便使第一支承轴颈被导入到支承环中并且第二支承轴颈被导入到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中。
23.有利地,第二支承轴颈的自由的端侧贴靠在支撑肋上。
24.在根据本发明的电设备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锁定装置具有第二支承轴颈容纳部,第二支承轴颈容纳部沿周向方向部分地包围第一支承轴颈。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第二支承轴颈和第一支承轴颈都沿周向方向部分地被所配属的支承轴颈容纳部包围。附加地,第一支承轴颈沉入到支承环中,支承环沿周向方向完全包围第一支承轴颈。
25.第二支承轴颈容纳部优选构成具有两个叉棱的第二支承叉,第一支承轴颈容纳在叉棱之间。
26.有利的是,第二支承轴颈容纳部构成半环,半环沿周向方向在180
°
的角度范围内包围第一支承轴颈。
27.优选地,锁定件具有两个止挡元件,两个止挡元件贴靠在两个支承轴颈容纳部的相互朝向的侧上。两个支承轴颈容纳部因此限制了锁定件沿着摆动轴线的运动。尤其可以设置的是,锁定件以不能沿关于摆动轴线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在两个支承轴颈容纳部之间。
28.如开头所述,电池、尤其是能再充电的电池可以置入到电设备的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中,并且电池可以借助锁定装置锁定在电池容纳匣中。布置在锁定件上的锁定元件在此与电池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尤其可以设置的是,锁定件的锁定元件构成凸起部,当锁定件处于其锁定位置中时,该凸起部可以沉入到电池的互补设计的凹部中。
29.有利的是,在锁定件的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穿卡限界了所配属的电池容纳匣的中间壁的穿孔,并且至少在锁定件的释放位置中,锁定件的背离锁定件的摆动轴线的端部面的面区段布置在穿孔的边缘区段上。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穿卡限界电池容纳匣的中间壁的穿孔,并且可以与电池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如果锁定件处于其释放位置中,则锁定元件虽然释放了电池容纳匣,但锁定元件的背离锁定件的摆动轴线的端部面的面区段仍处于穿孔的边缘区段处的定位中。借助锁定元件,因此使得锁定件至少在释放
位置中支撑在穿孔的边缘区段上。
30.特别有利的是,锁定元件的背离锁定件的摆动轴线的端部面具有第一面区段和第二面区段,其中,在锁定件的释放位置中,第一面区段布置在中间壁的穿孔的边缘区段上,并且其中,在锁定件的锁定位置中,第二面区段布置在穿孔的边缘区段上。在这种设计方案中,锁定件因此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中都支撑在中间壁的穿孔的边缘区段上。由此,锁定件可以利用其支承轴颈特别可靠地保持在所配属的支承轴颈容纳部和支承环中。
31.有利的是,给锁定件配属有操纵元件,并且通过手动操纵操纵元件能使锁定件抵抗弹簧元件的弹力地从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
32.操纵元件有利地构成按钮。在此有利的是,按钮的操纵方向与电池在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时的导入方向平行地取向。这便于在置入和取出电池时对电设备的处理。
33.有利的是,操纵元件构成按钮。按钮可以由用户操纵用来释放电池。
34.有利的是,操纵元件具有携动件,在操纵操纵元件时,携动件沿着锁定件的滑动面滑动。
35.特别有利的是,在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中布置有推动件,其中,在操纵操纵元件后,由推动件能使置入到各自的电池容纳匣中的电池运动到取出位置中。
附图说明
36.下面对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案的描述结合附图用于更详细的解释。其中:
37.图1:示出具有电池容纳装置的电设备的透视图,其中,电池容纳装置的盖是被隐去的;
38.图2:示出图1的电池容纳装置的俯视图;
39.图3:示出图1的电池容纳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电池容纳装置的容纳壳体的后部壳体区段是被隐去的;
40.图4:示出根据图3的电池容纳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第一锁定件是被隐去的;
41.图5:示出图4的细节x的放大图;
42.图6:示出第一锁定装置的示意图;
43.图7:根据分解图的类型示出图6的锁定装置的透视图;
44.图8:示出沿图2中线8-8的剖视图,其中,电池完全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并且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中;
45.图9:示出根据图8的剖面图,其中,电池处于取出位置中并且锁定件处于释放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46.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设备10的有利的设计方案,电设备具有电装置12。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例中,电设备10被设计成高压清洁设备14的形式,它具有泵16,泵具有泵入口18和泵出口2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装置10形成电动马达22和设备控制部24。泵16借助于电动马达22驱动,并且设备控制部24控制着电动马达22。与泵入口可以联接有本身已知且因此在图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概览而未示出的供应软管,经由该供应软管可以向泵16供应需要加压的清洁液。与泵出口20可以联接有在图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概览而同样没
有示出的高压软管,经由该高压软管可以从泵16输出经加压的清洁液。
47.高压清洁设备14具有电池容纳装置26,电池容纳装置具有容纳壳体28,容纳壳体包围第一电池容纳匣30和第二电池容纳匣32,它们借助分隔壁29彼此隔开。电池容纳匣30、31设计相同。在每个电池容纳匣30、31中都可以置入能再充电的电池,其中,在图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概览只有电池32被置入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容纳壳体28在上侧可以借助盖来闭合。盖在图中是被隐去的。
48.容纳壳体28具有环绕的外壁34以及底壁36和垂直于分隔壁29取向的中间壁38,中间壁在环绕的外壁34的后部的壁区段40与电池容纳匣30、31之间延伸并且朝后部的壁区段的方向限界电池容纳匣30、31。
49.在电池容纳匣30、31中直接与中间壁38相邻地分别布置有四个电接触元件41、42、43、44,它们可以被分别置入到电池容纳匣30、31中的电池的相对应的电联接元件接触。示例性地,图8和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池32的电联接元件45。
50.电池32分别具有电池后壁47,电池后壁可以沿着中间壁38的朝向电池容纳匣30、31的前侧49滑动,直到电池后壁47的壁区段51与弹簧弹性预紧的推动件53发生抵靠,在相对于电接触元件41、42、43、44继续置入电池32时,可以使推动件抵抗压缩弹簧55的弹力地朝底壁36的方向运动。这一点从图8和图9中尤其明显。
51.为了锁定置入到电池容纳匣30、31中的电池,电设备10具有两个设计相同的锁定装置60、61。锁定装置60与第一电池容纳匣30相配属,并且锁定装置61与第二电池容纳匣31相配属。参照图3至图9,下面将对锁定装置60进行详细描述。相应的解释也以同样的方式适用于锁定装置61。
52.锁定装置60和锁定装置61布置在锁定容纳空间63中,该锁定容纳空间在容纳壳体28的中间壁38与外壁34的后部的壁区段40之间延伸。
53.锁定装置60具有锁定件65,其被设计成双臂的锁定杠杆67的形式,并且其能围绕摆动轴线69在图8中所示的锁定位置与图9中所示的释放位置之间来回枢转。锁定杠杆67的第一杠杆臂71从摆动轴线69延伸直到操纵元件73,该操纵元件被设计成按钮75的形式,该按钮在电池容纳匣63的顶壁77上以能平行于电池32的置入方向移动方式被支承。图3、图4、图8和图9中通过箭头79示意性地示出置入方向。
54.第一杠杆臂71在其自由的端部区域处具有弧形的滑动面81,该滑动面与按钮75的携动件83发生抵靠。如果把按钮75平行于置入方向79地按入到顶壁77中,则携动件83就沿着滑动面81滑动,并且使得锁定杠杆67围绕摆动轴线69枢转到释放位置中。
55.锁定杠杆67以能摆动方式支承在中间壁38的朝向锁定容纳空间63的后侧85上。为此,锁定杠杆67具有第一支承轴颈87和第二支承轴颈89,它们相互背离并与摆动轴线69同轴取向。第一支承轴颈87沉入到布置在中间壁38的后侧85上的支承环91中,该支承环沿周向方向完全包围第一支承轴颈87。第二支承轴颈89穿卡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93,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构成第一支承叉95。第一支承轴颈容纳部93构成半环97,该半环沿周向方向以180
°
的角度范围包围第二支承轴颈89,第二支承轴颈89可以逆着置入方向79置入到半环中。
56.第二支承轴颈89的自由的端侧99贴靠在壁凸起部101上,该壁凸起部从中间壁38的后侧85垂直伸出,并且以能弹性变形的支撑肋103的形式设计而成。
57.第二支承轴颈89具有与摆动轴线69同轴取向的纵向缝隙104,纵向缝隙通到第二支承轴颈89的自由的端侧99中。
58.纵向缝隙104被扭力弹簧108的第一支腿106穿卡,其第二支腿110基本上垂直于摆动轴线69地从扭力弹簧108的弹簧区段112伸出,弹簧区段螺旋线状地包围第二支承轴颈89,并在两个支腿106、110之间延伸。
59.尤其是从图4和图6可以看出,扭力弹簧108的第二支腿110贴靠在由中间壁38的后侧85和支撑肋103形成的支撑装置113上。第二支腿110略微向支撑肋103倾斜并且由此将弹簧力沿轴向方向施加到第二支承轴颈89上。
60.与支承环91间隔开地,在中间壁38的后侧85上保持有第二支承轴颈容纳部114,第二支承轴颈容纳部构成第二支承叉116并沿周向方向在180
°
的角度范围内包围第一支承轴颈87。第一支承轴颈87可以逆着置入方向79置入到第二支承叉116中。
61.第一支承轴颈87具有径向扩展部,其构成第一止挡元件118,并且第二支承轴颈89具有第二径向扩展部,其构成第二止挡元件120。止挡元件118、120贴靠在支承轴颈容纳部93、114的相互朝向的侧上,从而使得锁定杠杆67在两个支承轴颈容纳部93、114之间相对于摆动轴线69以沿轴向方向不能运动方式被保持。
62.锁定杠杆67的第二杠杆臂122从摆动轴线69向背离第一杠杆臂71的方向延伸,并在其自由的端部处承载有锁定元件124,该锁定元件构成卡锁凸起部126,并在其背离摆动轴线69的自由的端部面128上具有第一面区段130和第二面区段132。
63.中间壁38具有两个设计相同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呈矩形的穿孔134,穿孔分别与电池容纳匣30、31相配属。在锁定杠杆67的锁定位置中,与第一电池容纳匣30相配属的穿孔134被卡锁凸起部126穿卡,该卡锁凸起部在该位置中伸入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在此,卡锁凸起部126的端部面128的第一面区段130也伸入到电池容纳匣中,而端部面128的第二面区段132则贴靠在穿孔134的边缘区段138上。这一点从图8中尤其明显。如果锁定杠杆67处于其释放位置中,则卡锁凸起部126释放第一电池容纳匣30,其中,卡锁凸起部126的第一面区段130与穿孔134的边缘区段138发生抵靠,而第二面区段132则伸入到锁定容纳空间63中。这一点从图9中尤其明显。因此,锁定杠杆67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中都被穿孔134的边缘区段138所支撑。
64.电池32的电池后壁47具有设计成与锁定元件124互补的锁定元件140,其被构造成与卡锁凸起部126互补设计的卡锁凹部142的形式。
65.如所述,电池32可以被置入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如果电池32到达其在图8中所示的最终位置,则电池32的卡锁容纳部142与穿孔134相接,并且锁定杠杆67的卡锁凸起部126沉入到卡锁凹部142中。为此目的,扭力弹簧108对锁定杠杆67施加弹簧力,在此作用下,锁定杠杆67被朝锁定位置的方向预紧。
66.在卡锁凸起部126沉入到卡锁凹部142中之后,电池32就不会轻易从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取出。如果要将电池32从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取出,用户则为此操纵形式为按钮75的操纵元件73,从而使锁定杠杆67以抵抗扭力弹簧108的弹力的方式从图8中所示的锁定位置枢转到图9中所示的释放位置中。卡锁凸起部126在此将第一电池容纳匣30完全释放,并且电池32被作用于第一电池容纳匣30的推动件53上的压缩弹簧55运动到图9中所示的取出位置中,用户可以以简单方式从中将电池取出。
67.将锁定杠杆67装配在中间壁38的后侧85上是设计得非常简单的。为此只需首先将两个支承轴颈87、89相对支承轴颈容纳部93、114倾斜取向,并将第一个支承轴颈87导入到支承环91中。随后,锁定杠杆67可以枢转以至于使支承轴颈87、89被所配属的支承轴颈容纳部93、114容纳的程度,并且第二支承轴颈89的自由的端侧99与支撑肋103发生抵靠,其中,扭力弹簧108将锁定杠杆67按压到其锁定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卡锁凸起部126的端部面128的第一面区段130伸入到电池容纳匣30中,并且卡锁凸起部126的端部面128的第二面区段132与穿孔134的边缘区段138发生抵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