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弧结构及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5119发布日期:2023-04-06 07:1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灭弧结构及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灭弧结构及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1、高压直流继电器因其可以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的电路、较高的电压,因此在自动开关技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由于控制的过程中,两个负载端子断开的瞬间会产生电弧,因此需要通过灭弧结构及时的消灭电弧。

2、目前,灭弧结构通常包括磁铁板支架和两个磁性相反的磁铁,两个磁铁分别设置在两个负载端子的中线轴所在的同一平面的两侧,以使两负载端子各自产生一个相互远离的灭弧力,进而达到灭弧的效果。

3、然而,一方面在负载端子正向通电的情况下,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会导致产生的电弧向靠近陶瓷侧壁的方向运动,进而导致两个负载端子对应的两个触头之间相互靠近粘连,另一方面在反向通电的情况下,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进而产生连弧,上述两方面均会引发触头粘连或者腔体炸裂,进而降低了灭弧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灭弧结构及直流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灭弧结构的触头粘连或者腔体炸裂导致的寿命较短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包括动轭铁、静触板组件、动触板组件、灭弧栅组件、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灭弧栅支架和上壳;

4、所述动轭铁固定在所述动触板组件上,所述静触板组件固定在所述上壳的端部,且所述静触板组件和所述动触板组件相对设置,所述静触板组件上设置有静触点,所述动触板组件上设置有动触点,在所述动轭铁受外部电磁力而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导电;

5、所述静触板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灭弧栅组件,所述灭弧栅组件固定在所述灭弧栅支架上,所述灭弧栅支架固定在所述上壳的腔体中,所述动触板组件位于两个所述灭弧栅组件之间;

6、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分别固定在所述灭弧栅支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位于所述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

7、可选的,所述动触板组件包括动触板主体、两个第一引弧板和两个第二引弧板;

8、一个所述第一引弧板一个所述第二引弧板相对设置,所述动触板主体两个端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引弧板和所述第二引弧板;

9、所述第一引弧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动触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引弧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动触板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锐角,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远离所述动触板主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弧板远离所述动触板主体的端部相互远离。

10、可选的,所述静触板组件包括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

11、所述第一静触板的中部和所述第二静触板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

12、所述动触板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在所述动轭铁受外部电磁力而向远离所述上壳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动触点和所述第一静触点导电,所述第二动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导电。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静触板和所述第二静触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灭弧栅组件;

14、所述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一动触点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静触板连接的两个所述灭弧栅组件之间;

15、所述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二动触点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静触板连接的两个所述灭弧栅组件之间,

16、可选的,所述第一静触板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端,所述第二静触板的端部具有第二弯折端;

17、所述第一弯折端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静触板所在平面的底部,所述第二弯折端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二静触板所在平面的底部;

18、所述第一静触板和所述第二静触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弯折端和所述第二弯折端处于所述第一静触板和所述第二静触板的对角线位置。

19、可选的,所述灭弧栅支架为具有内腔的壳体;

20、所述灭弧栅支架的内腔中形成多个卡槽,所述灭弧栅组件固定在所述卡槽中;

21、所述灭弧栅支架设置所述卡槽的位置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开孔,所述上壳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开孔,在所述灭弧栅支架固定在所述上壳的腔体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对齐。

22、可选的,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弹性缓冲件;

23、所述弹性缓冲件预压作用于所述动触板组件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动触板组件中与所述动触点所在的表面处于相对位置的表面。

24、可选的,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动触板支架;

25、所述动触板支架和所述动轭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动触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板支架上。

26、可选的,所述灭弧栅组件包括灭弧栅外壳和多个黄铜镀镍金属灭弧栅片;

27、多个所述黄铜镀镍金属灭弧栅片设置在所述灭弧外壳形成的腔体中。

28、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流继电器,所述直流继电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灭弧结构。

29、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动轭铁固定在动触板组件上,静触板组件固定在上壳的端部,且静触板组件和动触板组件相对设置,静触板组件上设置有静触点,动触板组件上设置有动触点,因此在动轭铁受外部电磁力而向远离上壳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动触板组件靠近静触板组件,直至动触点和静触点导电。在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的瞬间,使得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产生电弧。又由于静触板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灭弧栅组件,灭弧栅组件固定在灭弧栅支架上,灭弧栅支架固定在上壳的腔体中,动触板位于两个灭弧栅组件之间,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磁性相反,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别固定在灭弧栅支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动触点和静触点位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因此在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后产生电弧的同时,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使得产生的电弧可以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到达动静触板组件两侧设置的灭弧栅组件中,利用灭弧栅组件的快速灭弧能力实现快速灭弧,使得正方向电流和反方向电流产生的电弧均可以在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产生的磁力的引导下达到灭弧栅组件进行灭弧,在实现无极性灭弧的同时避免触头粘连或者腔体炸裂,进而提升灭弧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包括动轭铁、静触板组件、动触板组件、灭弧栅组件、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灭弧栅支架和上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板组件包括动触板主体、两个第一引弧板和两个第二引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板组件包括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板和所述第二静触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灭弧栅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板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端,所述第二静触板的端部具有第二弯折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支架为具有内腔的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弹性缓冲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动触板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组件包括灭弧栅外壳和多个黄铜镀镍金属灭弧栅片;

10.一种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继电器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灭弧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弧结构及直流继电器。该灭弧结构包括的动轭铁固定在动触板组件上,静触板组件固定在上壳的端部,且静触板组件和动触板组件相对设置,静触板组件上设置有静触点,动触板组件上设置有动触点,在动轭铁受外部电磁力而向远离上壳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动触点和静触点导电;静触板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灭弧栅组件,灭弧栅组件固定在灭弧栅支架上,灭弧栅支架固定在上壳的腔体中,动触板组件位于两个灭弧栅组件之间;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磁性相反,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别固定在灭弧栅支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动触点和静触点位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使得该灭弧结构在正反方向电流下均能实现快速灭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雷小勇,陆涛,戴湘豫,汪鲁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