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4100发布日期:2023-04-29 19:4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因追求满足客户快速充电、延长使用寿命和增加满电行驶里程的需求,对电池包的工况温度范围和电芯间的温差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安全也至关重要。所以,对电池包的温控设计要求随之提高。在保证机械强度并满足满足各项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降温效率,达到电池包快速充放电、温控安全性的目的。

2、目前市场上快充电池的充电倍率在2c左右,对电芯的冷却主要是单面冷却,面对更高倍率的充电时,电芯的产热会成倍增加,电芯温度过高会增加电池包充电过程中的热失控风险,同时在高温下持续充电也会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传统的电芯单面冷却满足不了其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包外纵向液冷板、中间液冷板和横向液冷板,可增加电芯与液冷通道的接触面积,以显著改善散热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外框架、外纵向液冷板、中间液冷板、横向液冷板、冷却液循环管和电芯,所述中间液冷板位于两所述外纵向液冷板之间,至少一排所述横向液冷板连接于所述中间液冷板和所述外纵向液冷板之间,所述电芯容纳于所述外纵向液冷板、所述中间液冷板和所述横向液冷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所述外纵向液冷板、所述中间液冷板和所述横向液冷板内均为中空结构并形成贯通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循环管分别与所述外纵向液冷板和所述中间液冷板连接。

4、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进水管与所述中间液冷板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出水管与两所述外纵向液冷板连接。

5、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进水管与两所述外纵向液冷板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出水管与所述中间液冷板连接。

6、进一步,所述外纵向液冷板、所述中间液冷板和所述横向液冷板通过导热胶与电芯固定连接。

7、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两排电芯。

8、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在所述电池箱体外框架上设置所述管接头,与电池箱体外的冷却液管路连接。

9、进一步,所述外纵向液冷板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连接孔设置在内侧面上。

10、进一步,所述电池包还设有底部液冷板,用于对所述电芯底部的接触面进行冷却。

11、进一步,所述电池包中部及电池包后部的所述横向液冷板的截面积大于靠近所述电池包前部的所述横向液冷板的截面积。

12、进一步,所述电池包前第n个所述横向液冷板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电池包后第n个所述横向液冷板的截面积,其中n小于所述电池包内所述横向液冷板总数量的一半。

13、进一步,在所述外纵向液冷板和所述横向液冷板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分隔筋。

1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电池的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电池包和车辆,增加了每个电芯与液冷通道的接触面积,使电池包内部的容纳空间具有x向和y向的4个冷却接触面,若增加底部液冷板,则能够实现5个接触面冷却,有利于在电池的快速散热,提高热管理。

1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散热效果更好,电池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外框架(1)、外纵向液冷板(21)、中间液冷板(22)、横向液冷板(3)、冷却液循环管(4)和电芯(10),所述中间液冷板(22)位于两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之间,至少一排所述横向液冷板(3)连接于所述中间液冷板(22)和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之间,所述电芯(10)容纳于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所述中间液冷板(22)和所述横向液冷板(3)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所述中间液冷板(22)和所述横向液冷板(3)内均为中空结构并形成贯通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分别与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和所述中间液冷板(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的进水管与所述中间液冷板(22)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的出水管与两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的进水管与两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的出水管与所述中间液冷板(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所述中间液冷板(22)和所述横向液冷板(3)通过导热胶与电芯(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两排电芯(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在所述电池箱体外框架(1)上设置所述管接头(5),与电池箱体外的冷却液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1)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4)的连接孔设置在内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设有底部液冷板,用于对所述电芯(10)底部的接触面进行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中部及电池包后部的所述横向液冷板(3)的截面积大于靠近所述电池包前部的所述横向液冷板(3)的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前第n个所述横向液冷板(3)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电池包后第n个所述横向液冷板(3)的截面积,其中n小于所述电池包内所述横向液冷板(3)总数量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纵向液冷板(2)和所述横向液冷板(3)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分隔筋。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外框架、外纵向液冷板、中间液冷板、横向液冷板、冷却液循环管和电芯,中间液冷板位于两外纵向液冷板之间,至少一排横向液冷板连接于中间液冷板和外纵向液冷板之间,电芯容纳于外纵向液冷板、中间液冷板、横向液冷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外纵向液冷板、中间液冷板、横向液冷板内均为中空结构,使其内部形成贯通的冷却液流道,冷却液循环管分别与外纵向液冷板和中间液冷板连接,可增加电芯与液冷通道的接触面积,以改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刘崇威,李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