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9019发布日期:2021-10-30 10:1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在制造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安装在设备上的工装模具也越来越多。随着机械设备的成熟使用,模具工装能够更加灵活方便的调试使用可以极大的节约制造成本与时间。
3.铅酸蓄电池极群铸焊前的板耳整理,是将6组集群组(正负极板按照规定片数间隔对应摆放)极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极群铸焊时板耳不与铸焊模具干涉、使板耳整体一致,使集群铸焊可以正常进行(铸焊是将集群极板板耳插入铸焊模具中),保证铸焊效果及确保电池性能正常。板耳整理效果不好,会造成铸焊时露齿或干涉铸焊模具等,对电池低温等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当涉及到极板板耳宽度发生变化时,铸焊模具也会随不同宽度的极板板耳进行调整,为了保证铸焊质量,需要对板耳整理夹具进行调整,以保证板耳一致性。
4.现有板耳整理夹具无法调整适应不同的板耳宽度,需要新制夹具,新制与更换安装模块均耗时较长,且没有具体的调整刻度可以参考,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调整方便快捷,可适配不同板耳宽度。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上固定座下部对称设有两组板耳整理夹具,一组板耳整理夹具与极群组中的正极板的板耳相对应,另一组耳整理夹具与极群组中的负极板的板耳相对应,所述板耳整理夹具有一个用于容置待整理板耳的整理槽,整理槽由外挡位板表面、内挡位板表面、上挡位板下端面围成,外挡位板经调节组件装于外挡位板固定板,外挡位板固定板与上固定座固定,内挡位板经连接杆与气缸连接。
7.所述调节组件为至少两个,各调节组件均包括螺柱、固定于外挡位板固定板外表面的手动转轮,手动转轮内端固定连接螺母,螺柱外端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柱内端固定连接外挡位板,螺柱中部穿过外挡位板固定板的通孔,外挡位板固定板与外挡位板之间的螺柱外套有压簧。压簧是为了可以对内、外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调整不同宽度板耳整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起固定外挡位板的作用。
8.所述外挡位板固定板的表面所在平面、外挡位板的表面所在平面相互平行,螺柱的轴线垂直于外挡位板的表面所在平面。
9.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测量外挡位板位置的刻度尺。
10.所述刻度尺固定于外挡位板固定板上。
11.所述上固定座上设有上挡位板固定轴,上固定座1上有让位上挡位板的让位孔;所述上挡位板上部有两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与上挡位板固定轴配合的安装孔,安装孔位于
上固定座表面上部。
12.两连接耳之间形成让位连接杆的让位部,上挡位板设成u型可以减轻板的重量。
13.所述外挡位板的长度沿垂直于板耳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内挡位板的长度沿垂直于板耳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上挡位板下端面与板耳上端面相对应。
14.所述压簧直径与外挡位板高度差为

3~0mm。
15.所述连接杆中部活动穿装于外挡位板固定板的过孔,连接杆内端与内挡位板固定连接,连接杆外端与气缸活塞杆连接。
16.手动转轮放置在板耳整理夹具外挡位板固定板两侧,共4个;刻度尺固定在外挡板固定板上,用于调整板耳不同宽度时的工装模块位置时对照使用。压簧位于外挡位板与外固定板之间,保证压簧可受负荷足够,且直径要求与外挡位板高度差别不大,保证外挡位板的稳定。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转轮调整内外挡板之间的距离,实现对不同宽度极板板耳的整理,且按照对应刻度值来调整,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3是上挡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固定座;2:连接杆;3、气缸;4、刻度尺;5、手动转轮;6、与转轮连接的螺母;7、螺柱;8、压簧;9、外挡位板;10、外挡位板固定板;11、内挡位板;12、u型上挡位板;13、上挡位板固定轴;14、下支撑板;15:正极板;16、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图1

3中,外挡位板固定板10固定在上固定座1下面,6个极群夹持在下支撑板14上。手动转轮5内端固定连接螺母6,螺柱7外端与螺母6螺纹连接,螺柱7内端固定连接外挡位板9,螺柱7中部穿过外挡位板固定板10的通孔,外挡位板固定板10与外挡位板9之间的螺柱7外套有压簧8。连接杆2中部活动穿装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的过孔,连接杆2内端与内挡位板11固定连接,连接杆2外端与气缸3活塞杆连接。刻度尺4用铆钉固定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上,且处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和外挡位板9 的外侧,不产生干涉,外挡位板9与刻度尺不接触。1个极群为正极板15、负极板16交叉对向放置构成,6个极群构成1个极群组。正极板15、负极板16的板耳宽度方向处于内外挡位块11、9之间。
23.工作时,气缸3带动内挡位板11往外挡位板9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整理板耳一致性的目的。当有不同板耳宽度的极群需要整理时,通过调整4个手动转轮5,按照对应刻度尺4上的刻度值进行调整,实现控制气缸移动后的内挡板11与外挡板9之间距离按板耳宽度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上固定座(1)下部对称设有两组板耳整理夹具,一组板耳整理夹具与极群组中的正极板的板耳相对应,另一组耳整理夹具与极群组中的负极板的板耳相对应,所述板耳整理夹具有一个用于容置待整理板耳的整理槽,整理槽由外挡位板(9)表面、内挡位板(11)表面、上挡位板(12)下端面围成,外挡位板(9)经调节组件装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外挡位板固定板(10)与上固定座(1)固定,内挡位板(11)经连接杆(2)与气缸(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为至少两个,各调节组件均包括螺柱(7)、固定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外表面的手动转轮(5),手动转轮(5)内端固定连接螺母(6),螺柱(7)外端与螺母(6)螺纹连接,螺柱(7)内端固定连接外挡位板(9),螺柱(7)中部穿过外挡位板固定板(10)的通孔,外挡位板固定板(10)与外挡位板(9)之间的螺柱(7)外套有压簧(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位板固定板(10)的表面所在平面、外挡位板(9)的表面所在平面相互平行,螺柱(7)的轴线垂直于外挡位板(9)的表面所在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测量外挡位板(9)位置的刻度尺(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4)固定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1)上设有上挡位板固定轴(13),上固定座(1)上有让位上挡位板(12)的让位孔;所述上挡位板(12)上部有两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与上挡位板固定轴(13)配合的安装孔(121),安装孔(121)位于上固定座(1)表面上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两连接耳之间形成让位连接杆(2)的让位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位板(9)的长度沿垂直于板耳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内挡位板(11)的长度沿垂直于板耳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上挡位板(12)下端面与板耳上端面相对应。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8)直径与外挡位板高度差为

3~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中部活动穿装于外挡位板固定板(10)的过孔,连接杆(2)内端与内挡位板(11)固定连接,连接杆(2)外端与气缸(3)活塞杆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极群组板耳整理工装,上固定座下部对称设有两组板耳整理夹具,一组板耳整理夹具与极群组中的正极板的板耳相对应,另一组耳整理夹具与极群组中的负极板的板耳相对应,所述板耳整理夹具有一个用于容置待整理板耳的整理槽,整理槽由外挡位板表面、内挡位板表面、上挡位板下端面围成,外挡位板经调节组件装于外挡位板固定板,外挡位板固定板与上固定座固定,内挡位板经连接杆与气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转轮调整内外挡板之间的距离,实现对不同宽度极板板耳的整理,方便快捷。方便快捷。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涛 田振 高国兴 邓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2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