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8470发布日期:2021-12-31 23:2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注液工序一般采用负压或者正压注液,电解液由盖板组件上的注液孔注液形成的冲击力透过隔膜直接作用在正负极材料上,冲刷正负极材料导致颗粒产生,颗粒掉落可能造成短路、电芯性能下降等风险;而且这种程度的注液冲击力对正负极材料的粘结力要求更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注液冲击力过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
4.其技术方案为:
5.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上盖和塑胶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包括上盖的通孔和塑胶件上的通孔,所述塑胶件的通孔内部设置有导流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置在靠近上盖的一端,导流部设置在远离上盖的一端,所述导流部上设置有汇流孔,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注液孔内壁之间设置有流道,供注液时液体通过并使液体流向导流部,流向导流部的液体由汇流孔流出。
6.该种设计,注液冲击力通过缓冲削弱,极大地减少了注液冲击正负极材料导致颗粒产生的可能,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缓冲后的注液冲击力对正负极材料的粘结力要求不高,不会增加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
7.优选地,所述汇流孔设置在所述导流部的中心处,所述缓冲部设置在所述导流部的中心处。如此,可提高电解液流动的均匀、稳定性。
8.优选地,所述汇流孔为圆孔,所述缓冲部为圆形,所述流道为环形,环绕着所述缓冲部。圆形设计可进一步提高电解液流动的均匀、稳定性,还能提高缓冲部的抗冲击能力。
9.优选地,所述缓冲部的形状与汇流孔一致,缓冲部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汇流孔的大小。如此,经过缓冲部的所有的电解液将全部先流至缓冲部上,再流向汇流孔,使所有电解液得到二次缓冲,进一步削弱了注液冲击正负极材料的冲击力。
10.优选地,所述缓冲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塑胶件上的通孔内壁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缓冲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多个,且竖直设置在缓冲部与所述导流部之间。
13.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缓冲部的连接处横向延伸有延伸部。
14.优选地,所述导流部为由塑胶件的通孔内壁向内延伸而成的环形凸起部,环形凸起部的中心孔即为汇流孔,环形凸起部与所述塑胶件的通孔内壁一体成型。该设计,避免二次连接导致导流部的形状发生变化而引发的不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塑胶件右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主视图;
18.图4为图2的俯视图;
19.图5为图2的仰视图;
20.图6为图3的a

a向剖视图;
21.其中:1、上盖,2、塑胶件,3、注液孔,4、导流部,41、汇流孔,5、缓冲部,6、流道,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上盖1和塑胶件2,所述盖板组件上设置有注液孔3,所述注液孔3包括1上盖的通孔和塑胶件2上的通孔,上述为现有技术部分,因而不做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注液孔,适用于所有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塑胶件的2通孔内部设置有导流部4和缓冲部5,所述缓冲部5设置在靠近上盖1的一端,导流部4设置在远离上盖1的一端,所述导流部4上设置有汇流孔41,所述缓冲部5与所述注液孔3内壁之间设置有流道6,供注液时液体通过并使液体流向导流部4,流向导流部的液体由汇流孔41流出。具体的,导流部4固定在塑胶件2通孔的内壁上。
23.上述设计在进行注液时,电解液由上盖1的通孔注入,冲击在缓冲部5上,电解液通过缓冲部5的缓冲由缓冲部5周围的流道6流至下方的导流部4上,最后电解液流向汇流孔并由汇流孔41流出。汇流孔41流出的电解液由于是经过缓冲部缓冲的,其冲击力已得到极大的削弱,不会导致颗粒产生。
24.为提高电解液流动的均匀、稳定性,所述汇流孔41设置在所述导流部4的中心处,从上盖1向下看,所述缓冲部设置在所述导流部的中心处。
25.为进一步提高电解液流动的均匀、稳定性,还有提高缓冲部的抗冲击能力,所述汇流孔41为圆孔,所述缓冲部5为圆形,所述流道6为环形,环绕着所述缓冲部。
26.为提高缓冲能力,所述缓冲部5的形状与汇流孔41一致,缓冲部5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汇流孔41的大小。
27.所述缓冲部5可以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塑胶件上的通孔内壁连接;为使流道6的液体通过速度不变而连接部支撑力增强,所述缓冲部可以通过连接部7与所述导流部4连接。本实用新型连接方式为后者。
28.所述连接部7设置有多个,且竖直设置在缓冲部5与所述导流部4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7一共设置有4个。
29.缓冲部设置为圆形的平板状结构。
30.所述连接部7与所述缓冲部5的连接处横向延伸有延伸部71(即沿缓冲部5底面所在的平面延伸),延伸部横向延伸,增大与缓冲部5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为稳固,也使缓冲部在注液冲击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基本不会出现缓冲部碎裂的问题。
31.为使导流部4更加牢固可靠,所述导流部4为由塑胶件2的通孔内壁向内延伸而成
的环形凸起部,环形凸起部的中心孔即为汇流孔41,环形凸起部与所述塑胶件的通孔内壁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上盖和塑胶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包括上盖的通孔和塑胶件上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的通孔内部设置有导流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置在靠近上盖的一端,导流部设置在远离上盖的一端,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注液孔内壁之间设置有流道,供注液时液体通过并使液体流向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上设置有汇流孔,流向导流部的液体由汇流孔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孔设置在所述导流部的中心处,所述缓冲部设置在所述导流部的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孔为圆孔,所述缓冲部为圆形,所述流道为环形,环绕着所述缓冲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形状与汇流孔一致,缓冲部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汇流孔的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塑胶件上的通孔内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多个,且竖直设置在缓冲部与所述导流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缓冲部的连接处横向延伸有延伸部。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由塑胶件的通孔内壁向内延伸而成的环形凸起部,环形凸起部的中心孔即为汇流孔,环形凸起部与所述塑胶件的通孔内壁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注液缓冲结构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上盖和塑胶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包括上盖的通孔和塑胶件上的通孔,所述塑胶件的通孔内部设置有导流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置在靠近上盖的一端,导流部设置在远离上盖的一端,所述导流部上设置有汇流孔,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注液孔内壁之间设置有流道,供注液时液体通过并使液体流向导流部。该种设计,注液冲击力通过缓冲削弱,极大地减少了注液冲击正负极材料导致颗粒产生的可能,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缓冲后的注液冲击力对正负极材料的粘结力要求不高,不会增加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不会增加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不会增加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戈志敏 何庆庆 黄晓伟 周威 唐晓伟 唐姣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6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