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3917发布日期:2022-01-05 09:4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小功率脉冲发生器中,晶闸管因有相对较高的功率能力,仍获得广泛应用。传统的晶闸管通常采用中心控制极结构或边控制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结构开关时间长,di/dt耐量低,难以满足更高的应用要求,极易出现局部烧毁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传统晶闸管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包括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位于芯片一角,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之间设有n
+
型反馈隔离条3,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内分布设有第一p型短路点4,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内分布设有第二p型短路点5,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反馈隔离条3和芯片边界之间构成p型区6。
5.所述p型区6与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之间设有门极区7。
6.所述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上,以及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和n
+
型反馈隔离条3之间的p型区6上设有梳状反馈控制极8。
7.所述反馈隔离条3的宽度0.1~0.2mm,长度0.2~1.0mm。
8.所述反馈控制极8的梳齿宽度0.2~0.3mm,梳背宽度0.3~0.8mm。
9.本实用新型的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通过采用梳状反馈控制极结构,提高了导通扩展速率,关断时间缩短两倍,di/dt耐量至少提高50%,触发电流温度适应性明显增强。
附图说明
10.图1是中心控制极晶闸管俯视结构图。
11.图2是边控制极晶闸管俯视结构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馈控制极晶闸管俯视结构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反馈控制极晶闸管纵向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2、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3、n
+
型反馈隔离条,4、第一p型短路点,5、第二p型短路点,6、p型区,7、门极区,8、梳状反馈控制极,9、p
+
区,10、p
1 短基区,11、n1长基区,12、p2短基区,13、 n2发射区。
具体实施方式
15.本实用新型的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如图3所示,采用梳状结构反馈控制极,从晶闸管阴极方向俯视,按掺杂类型区域划分为 :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位于芯片一角,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之间设有n
+
型反馈隔离条3,反馈隔离条3的宽度0.1~0.2mm,长度0.2~1.0mm。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内分布设有第一p型短路点4,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内分布设有第二p型短路点5,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反馈隔离条3和芯片边界之间构成p型区6,p型区6与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之间设有门极区7,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上,以及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和n
+
型反馈隔离条3之间的p型区6上设有梳状反馈控制极8,反馈控制极8的梳齿宽度0.2~0.3mm,梳背宽度0.3~0.8mm。本实用新型的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在保证静态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di/dt耐量,缩短开关时间,增强触发电流温度适应性。
16.反馈控制极晶闸管纵向结构如图4所示,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7.步骤1,选取电阻率60~65ω
·
cm,晶向<111>,片厚330
±
10μm的区熔硅单晶片;
18.步骤2,在原始硅单晶片两侧通过镓铝扩散形成p1和p2短基区,n1长基区,短基区结深68
±
2μm;
19.步骤3,在 p2基区通过选择性磷矿散,形成n2发射区,n2发射区结深23
±
1μm,表面浓度为0.4
±
0.1ω/


20.步骤4,在p1基区通过浓硼扩散,形成p
+
区,p
+
区结深30
±
2μm,表面浓度为1.5
±
0.3ω/




技术特征:
1.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位于芯片一角,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之间设有n
+
型反馈隔离条(3),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内分布设有第一p型短路点(4),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内分布设有第二p型短路点(5),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反馈隔离条(3)和芯片边界之间构成p型区(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区(6)与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之间设有门极区(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上,以及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和n
+
型反馈隔离条(3)之间的p型区(6)上设有梳状反馈控制极(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隔离条(3)的宽度0.1~0.2mm,长度0.2~1.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极(8)的梳齿宽度0.2~0.3mm,梳背宽度0.3~0.8mm。

技术总结
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包括N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彰武同创销售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