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6891发布日期:2021-11-29 23:1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3.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优点,对安全性能要求极高。在装配制造过程中,极耳与顶盖极柱通过转接片焊接完成连接过流。可能会出现焊接残渣刺破隔膜产生内短风险。还有可能出现焊接面积不够产热过高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焊接残渣引起的内短风险与过流面积不足产热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系数,降低工艺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具有:
6.顶盖片,其上设有安装孔;
7.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片的安装孔内;
8.极耳,覆盖在所述极柱的上端面上;
9.压片,压紧所述极耳;
10.铆钉,连接所述压片、极耳和极柱的上端面。
11.所述极柱和顶盖片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压片的四周设有倒圆角。
12.所述顶盖片的安装孔和极柱的外周面之间设有pps密封圈。
13.所述极耳和压片之间设有接触面贴保护胶。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可避免焊接残渣引起的内短风险与过流面积不足产热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系数,降低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极柱,2、顶盖片,3、极耳,4、压片,5、铆钉,6、密封圈,7、塑胶件,8、pps。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8.参见图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具有:
19.顶盖片,其上设有安装孔;
20.极柱,安装在顶盖片的安装孔内;
21.极耳,覆盖在极柱的上端面上;
22.压片,压紧极耳;
23.铆钉,连接压片、极耳和极柱的上端面。压片的四周设有倒圆角。
24.锂离子极耳与极柱连接方式为铆接结构,其包括顶盖片、极耳、压片、铆钉、绝缘胶带。极柱底部有打孔结构;不是通孔,孔的尺寸视铆接强度以及极柱耐压安全而定。卷绕好的卷芯极耳整齐交叠于极柱之上,极耳宽度设计可小于、等于或者大于极柱宽度。过流最大面积为去除铆钉孔的整个极柱面积。极耳上有冲压出铆钉预留的孔,与极柱孔平齐。在极耳上叠放起到固定保护作用的压片,压片要求强度,刚性够高,不易变形。可为金属材质,也可为塑料材质。压片中部有铆钉孔,与极柱与极耳孔同心。通过机器高压使极柱、堆叠极耳、压片完全压紧接触后铆入铆钉。铆钉要求高强度,可承受机器释放压力后极柱、堆叠极耳、压片三者的反弹。其中考虑安全,堆叠极耳与压片接触的表面需要贴避免磨损的绝缘保护胶带。压片与极耳接触的四周完全圆倒角。
25.极柱和顶盖片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顶盖片的安装孔和极柱的外周面之间设有pps密封圈。极耳和压片之间设有接触面贴保护胶。
26.完全避免了焊接转接片时产生的焊渣刺破隔离膜造成内短风险。同时比焊接焊印的过流面积更大,产热小。
2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可避免焊接残渣引起的内短风险与过流面积不足产热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系数,降低工艺成本。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顶盖片,其上设有安装孔;极柱,安装在所述顶盖片的安装孔内;极耳,覆盖在所述极柱的上端面上;压片,压紧所述极耳;铆钉,连接所述压片、极耳和极柱的上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和顶盖片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压片的四周设有倒圆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的安装孔和极柱的外周面之间设有pps密封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和压片之间设有接触面贴保护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与极柱连接结构,具有:顶盖片,其上设有安装孔;极柱,安装在顶盖片的安装孔内;极耳,覆盖在极柱的上端面上;压片,压紧极耳;铆钉,连接压片、极耳和极柱的上端面,可避免焊接残渣引起的内短风险与过流面积不足产热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系数,降低工艺成本。降低工艺成本。降低工艺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罗薇 章翔 刘艳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1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