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1164发布日期:2022-07-13 00:1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绞线机用绞笼气缸顶尖结构,如图1所示,轴17与活塞1固定连接,轴17与绞笼顶尖2转动连接,活塞1左端外套于绞笼顶尖2右端,气缸体4外套于活塞1,活塞1左端的厚度仅为5mm, 且活塞1材质为灰铸铁整体铸造成型,使用中,绞笼顶尖2内侧中间处的型号为51110的推力球轴承3极易损坏,使得绞笼顶尖2容易与活塞1左端碰撞,使得活塞1左端易弯曲变形,同时气缸体4相对活塞1滑动,使得活塞1左端密封环5处的外侧面磨损比较严重,从而使得活塞1左端的密封处易漏气,也无法修补,造成活塞1损坏报废,活塞1更换频繁,不仅增加资金投入,还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解决活塞容易损坏漏气的问题。
4.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包括轴,所述轴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轴与绞笼顶尖转动连接,所述活塞左端外套于所述绞笼顶尖右端,所述活塞包括铸钢材料制成的套管、垫圈,所述套管左端外套于所述垫圈,所述套管右端与活塞环套接,所述垫圈与活塞环之间安装螺钉,所述垫圈、套管、活塞环通过各所述螺钉形成固定结构。
5.优选地,所述套管与所述活塞环之间安装密封圈。
6.优选地,各所述螺钉在所述轴的径向截面上呈环形均匀分布。
7.优选地,所述活塞环、垫圈外套于所述轴,所述活塞环右端安装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外套于所述轴,所述垫圈左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绞笼顶尖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绞笼顶尖右端与轴之间安装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右端与垫圈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深沟球轴承左端与挡圈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挡圈的径向截面从右到左依次增大,所述挡圈左端与绞笼顶尖之间安装推力球轴承,所述绞笼顶尖左端内侧与轴之间安装卡簧,所述卡簧右侧与绞笼顶尖之间安装向心滚子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向心滚子轴承位于所述绞笼顶尖与轴之间。
9.优选地,所述绞笼顶尖开设轴向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左端紧贴所述向心滚子轴承,各所述通孔在所述绞笼顶尖径向截面上呈环形均匀分布。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1.1、通过铸钢材料制成的套管、垫圈使得绞笼顶尖与活塞左端碰撞后,活塞左端不易弯曲变形,防止活塞左端密封处的外侧面磨损较大,从而使得活塞不易损坏漏气,同时当套管、垫圈损坏后,只需更换活塞中的一部分,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12.图1为现有绞笼气缸顶尖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绞笼顶尖的右视图。
15.图中:1活塞、2绞笼顶尖、3推力球轴承、4气缸体、5密封环、6活塞环、7套管、8垫圈、9螺钉、10密封圈、11限位环、12深沟球轴承、13挡圈、14向心滚子轴承、15卡簧、16通孔、17轴。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9.实施例一: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包括轴17,轴17与活塞1固定连接,轴17与绞笼顶尖2转动连接,活塞1左端外套于绞笼顶尖2右端,活塞1包括铸钢材料制成的套管7、垫圈8,套管7的材料为无缝钢管,垫圈8的材料为45号钢,活塞1还包括活塞环6、螺钉9、密封圈10,套管7左端外套于垫圈8,套管7右端外套于活塞环6左端,垫圈8与活塞环6之间安装螺钉9,垫圈8、套管7、活塞环6通过各螺钉9形成固定结构,其中螺钉9穿过垫圈8上的孔与活塞环6螺纹连接,螺钉9有四个,各螺钉9在轴17的径向截面上呈环形均匀分布,通过铸钢材料制成的套管7、垫圈8使得绞笼顶尖2与活塞1左端碰撞后,活塞1左端不易弯曲变形,防止活塞1左端密封处的外侧面磨损较大,从而使得活塞1不易损坏漏气,同时当套管7、垫圈8损坏后,只需更换活塞1中的一部分,节省材料,套管7与活塞环6之间安装密封圈10,密封圈10位于活塞环6上与套管7相接触的环形槽内,其中活塞环6、垫圈8外套于轴17,活塞环6、垫圈8卡紧在轴17上,活塞环6右端安装限位环11,限位环11为哈弗套,限位环11外套于轴17,通过限位环11限制活塞1向右移动,垫圈8左端通过轴承与绞笼顶尖2转动连接,其中垫圈8左端与轴承中的深沟球轴承12右端表面接触配合,从而限制活塞1向左移动,从而使得轴17与活塞1固定连接。
21.绞笼顶尖2右端与轴17之间安装深沟球轴承12,深沟球轴承12内套于绞笼顶尖2,外套于轴17,深沟球轴承12左端与挡圈13表面接触配合,挡圈13的径向截面从右到左依次增大,挡圈13为圆台状结构,挡圈13左端与绞笼顶尖2之间安装推力球轴承3,推力球轴承3型号为51210,通过推力球轴承3型号的改变,增加推力球轴承3的承载能力,防止推力球轴承3易损坏,绞笼顶尖2左端内侧与轴17之间安装卡簧15,卡簧15为nj糸列的内外卡簧,卡簧15右侧与绞笼顶尖2之间安装向心滚子轴承14,推力球轴承3、向心滚子轴承14位于绞笼顶尖2与轴17之间,推力球轴承3、向心滚子轴承14内套于绞笼顶尖2,外套于轴17,通过卡簧15、垫圈8限制绞笼顶尖2的轴向移动,其中绞笼顶尖2开设轴向的通孔16,各通孔16左端紧贴向心滚子轴承14的外圈,通孔16有三个,各通孔16在绞笼顶尖2径向截面上呈环形均匀分布,通过通孔16便于向心滚子轴承14的拆卸。
22.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包括轴(17),所述轴(17)与活塞(1)固定连接,所述轴(17)与绞笼顶尖(2)转动连接,所述活塞(1)左端外套于所述绞笼顶尖(2)右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包括铸钢材料制成的套管(7)、垫圈(8),所述套管(7)左端外套于所述垫圈(8),所述套管(7)右端与活塞环(6)套接,所述垫圈(8)与活塞环(6)之间安装螺钉(9),所述垫圈(8)、套管(7)、活塞环(6)通过各所述螺钉(9)形成固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7)与所述活塞环(6)之间安装密封圈(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钉(9)在所述轴(17)的径向截面上呈环形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6)、垫圈(8)外套于所述轴(17),所述活塞环(6)右端安装限位环(11),所述限位环(11)外套于所述轴(17),所述垫圈(8)左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绞笼顶尖(2)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笼顶尖(2)右端与轴(17)之间安装深沟球轴承(12),所述深沟球轴承(12)右端与垫圈(8)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深沟球轴承(12)左端与挡圈(13)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挡圈(13)的径向截面从右到左依次增大,所述挡圈(13)左端与绞笼顶尖(2)之间安装推力球轴承(3),所述绞笼顶尖(2)左端内侧与轴(17)之间安装卡簧(15),所述卡簧(15)右侧与绞笼顶尖(2)之间安装向心滚子轴承(14),所述推力球轴承(3)、向心滚子轴承(14)位于所述绞笼顶尖(2)与轴(17)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笼顶尖(2)开设轴向的通孔(16),各所述通孔(16)左端紧贴所述向心滚子轴承(14),各所述通孔(16)在所述绞笼顶尖(2)径向截面上呈环形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包括轴,所述轴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轴与绞笼顶尖转动连接,所述活塞左端外套于所述绞笼顶尖右端,所述活塞包括铸钢材料制成的套管、垫圈,所述套管左端外套于所述垫圈,所述套管右端与活塞环套接,所述垫圈与活塞环之间安装螺钉,所述垫圈、套管、活塞环通过各所述螺钉形成固定结构,本一种绞线机用绞笼气缸芯使得活塞不易损坏漏气,且活塞损坏后只需更换活塞中的一部分,节省材料。省材料。省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 冯帆 王国亮 赵健勇 巩鲁洪 齐锋 房东 邓友伦 张卫超 郑志勇 周瑞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祥和集团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