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0690发布日期:2022-03-09 13:5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对制程工艺和产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以usb连接器为例,现有的usb电连接器的底部是用于焊接在电路板上的,且其通常设有一平整的支撑面,而在smt表面焊接之前,通常都会先对所述支撑面位置进行点胶处理,而由于支撑面是平面,点胶处理时胶水容易发生流动导致支撑面附近区域都有胶水,十分影响美观,更严重的是,由于胶水到处流而影响其粘贴力,容易使电连接器发生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底部因胶水溢出而影响粘结力、破坏美观性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对接舌板,所述端子设有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以与一电路板焊接固定的焊接脚,所述基部设有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及位于所述安装部左右两侧的一对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面及自所述支撑面向上凹陷形成的一藏胶凹槽。
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底面,所述安装底面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所述支撑部向下凸伸超过所述安装底面。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安装底面相互平行,且所述支撑面在竖直方向上更低于所述安装底面。
7.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的焊接脚分布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底面上。
8.进一步地,所述基部还设有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支撑部相连设置且彼此一体相连,且所述定位柱向下凸伸超过所述支撑部。
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顶壁、底壁及一对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腔,所述侧壁设有向外翻折出的折臂。
10.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金属壳体上的金属外罩,所述金属外罩开设有容纳所述折臂的定位孔。
1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罩设有一u型主体部及位于u型主体部后侧的后挡板,所述u型主体部设有一顶板及自顶板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一对侧板,所述后挡板自所述u型主体部的后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而成。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形成于所述侧板上,所述后挡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翻折延伸而成的一对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所述侧板相互卡扣配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支撑部上开设藏胶凹槽,使得绝缘本体能更好地安装至电路板上,在smt表面焊接之前的点胶工序中,可利用所述藏胶凹槽来容纳点胶胶水,避免了因胶水四处流动而影响支撑部位置的粘结力和美观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6.图3为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在虚线框区域内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20、包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壳体30以及安装于金属壳体30上的金属外罩40,所述绝缘本体10将所述端子20固定在其内部,并安装至电路板上,并利用端子20与电路板的焊接力实现与电路板的安装固定,所述金属壳体30一方面用于增加电连接器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与电路板的连接力。
18.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安装至一电路板上的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出的对接舌板12,所述基部11设有一安装部13、位于所述安装部13左右两侧的支撑部14、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一侧且向下凸伸的定位柱15,所述安装部13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底面16,所述安装底面16自所述绝缘本体10的左侧延伸至右侧,使得所述端子20的焊接脚21可从左到右的排列于安装底面16上。所述支撑部14自所述基部11向下凸伸而成,且所述支撑部14向下凸伸超过所述安装底面16,所述支撑部14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面17,所述支撑面17与所述安装底面16相互平行,均为平整的表面,但所述支撑面17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安装底面16,优选地,所述支撑部14还设有一藏胶凹槽18,所述藏胶凹槽18自所述支撑面17向上凹陷形成,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定位柱15与所述支撑部14相邻设置且彼此一体相连,所述定位柱15向下凸伸超过所述支撑面17。
19.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顶壁31、底壁32及一对侧壁33,所述顶壁31、底壁32和侧壁33共同围成一插接腔34,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侧壁33围绕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四周外围,使得所述对接舌板12位于所述插接腔34内,用于与对接端电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其中,所述侧壁33上设有向外凸伸出的折臂35,所述折臂35通过撕破成型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33上,用于与所述金属外罩40卡扣配合,实现金属外罩40与金属壳体30的相互限位。
20.所述金属外罩40设有一u型主体部41及位于主体部41后侧的后挡板42,所述u型主体部41设有一顶板43及自顶板43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一对侧板44,所述后挡板42自所述主体部41的后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而成,其用于遮挡住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方。所述顶板43罩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0的顶壁31上,所述侧板44覆盖于所述金属壳体30的侧壁33上,其中,所述侧板44上开设有与所述折臂35配合的定位孔45,可供所述折臂35卡持入所述定位孔45内。所述后挡板42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翻折延伸而成的一对固定臂46,所述固
定臂46与所述侧板44相互卡扣配合,且固定臂46上也开设有一槽口47,用于供侧板44上的限位臂卡持入该槽口47内。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10底部的支撑部14上开设藏胶凹槽18,使得绝缘本体10能更好地安装至电路板上,在smt表面焊接之前的点胶工序中,可利用所述藏胶凹槽18来容纳点胶胶水,避免了因胶水四处流动而影响支撑部14位置的粘结力和美观性的问题。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对接舌板,所述端子设有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以与一电路板焊接固定的焊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及位于所述安装部左右两侧的一对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面及自所述支撑面向上凹陷形成的一藏胶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底面,所述安装底面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所述支撑部向下凸伸超过所述安装底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安装底面相互平行,且所述支撑面在竖直方向上更低于所述安装底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焊接脚分布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底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还设有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支撑部相连设置且彼此一体相连,且所述定位柱向下凸伸超过所述支撑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顶壁、底壁及一对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腔,所述侧壁设有向外翻折出的折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金属壳体上的金属外罩,所述金属外罩开设有容纳所述折臂的定位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罩设有一u型主体部及位于u型主体部后侧的后挡板,所述u型主体部设有一顶板及自顶板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一对侧板,所述后挡板自所述u型主体部的后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而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形成于所述侧板上,所述后挡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翻折延伸而成的一对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所述侧板相互卡扣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对接舌板,所述端子设有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以与一电路板焊接固定的焊接脚,所述基部设有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及位于所述安装部左右两侧的一对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一面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面及自所述支撑面向上凹陷形成的一藏胶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支撑部上开设藏胶凹槽,使得绝缘本体能更好地安装至电路板上,在SMT表面焊接之前的点胶工序中,可利用所述藏胶凹槽来容纳点胶胶水,避免了因胶水四处流动而影响支撑部位置的粘结力和美观性的问题。结力和美观性的问题。结力和美观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耀 姜慧 吴祝平 方志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3/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