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流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8904发布日期:2022-08-20 01:1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汇流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汇流排结构。


背景技术:

2.电芯汇流排是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对多个电芯进行连接,使多个电芯串联和/或并联使用,以满足高电压和/或大容量工况的使用要求。目前电芯汇流排的表面为平整光滑形貌,对于系统要求大倍率充放电工况时,只能通过增加汇流排截面积来满足工况的过流要求,需要更多的设计空间。传统平板式汇流排不利于汇流排与电芯极柱完全贴合,激光焊接可能出现虚焊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汇流排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汇流排结构,包括汇流排本体以及设置在汇流排本体上的粗糙层;
5.所述的汇流排本体包括拱形部以及设置在拱形部两侧的板状结构,所述的粗糙层包括焊接部和散热部。
6.优选地,所述的焊接部为开设在粗糙层上的缺口区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缺口区域形状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
7.优选地,所述的焊接部对称设置在拱形部两侧的板状结构上。
8.优选地,所述的板状结构上开设有定位观察孔。
9.优选地,所述的散热部呈凹凸状结构。
10.优选地,所述的散热部由导热颗粒铺设而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热颗粒包括金刚石颗粒、银颗粒或铝颗粒。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热颗粒之间有间隔。所述的导热颗粒高度在数十微米以内。优选地,所述的导热颗粒通过粘结层或自生长的方式与汇流排结合。
11.优选地,所述的拱形部与两侧的板状结构连接处呈弧形结构。
12.优选地,所述的汇流排本体与粗糙层之间设有粘结层。
13.优选地,所述的粗糙层设置在汇流排本体的正反两面。
14.优选地,所述的汇流排本体呈一体成型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粗糙层的设置,可在不增加尺寸空间的情况下,增强汇流排过流能力,从而可以给电芯更多的设计空间,提高电芯容量,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17.2.本实用新型可在大倍率充放电工况时,在不增加或增加不多截面积的情况下满足大倍率充放电要求;
18.3.使用本实用新型汇流排结构时,温度传感器可通过涂胶固定在粗糙层上,可以增加涂胶的接触面积以及产生机械嵌入结构,增加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可靠性;
19.4.本实用新型由导热颗粒构成的散热部可增大汇流排结构的表面积,并可以更快地进行散热;
20.5.本实用新型通过拱形部的设置,可便于汇流排结构与电芯极柱的完全贴合,防止激光焊接出现虚焊现象;
21.6.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观察孔的设置,便于汇流排结构安装时的快速准确定位和调整;
22.7.本实用新型通过拱形部与板状结构连接处的弧形结构设置,使拱形部与板状结构平滑过渡,可避免安装后对其余组件的破坏,还可提高汇流排结构的抗弯折能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汇流排结构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汇流排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1-汇流排本体,11-拱形部,12-板状结构,13-定位观察孔,2-粗糙层,21-焊接部,22-散热部,3-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一种汇流排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汇流排本体1和粗糙层2,汇流排本体1由拱形部11以及对称设置在拱形部11两侧的板状结构12构成。粗糙层2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上,包括焊接部21和散热部22,可通过在汇流排本体1表面喷涂、涂覆或等离子喷射导热颗粒(如金刚石颗粒、银颗粒或铝颗粒)形成。
29.本实施例汇流排结构中,焊接部21可暴露出部分板状结构12,便于激光焊接,散热部22的设置可解决大倍率充放电工况时,在不增加或增加不多截面积的情况下满足大倍率充放电要求的问题,拱形部11可便于汇流排结构与电芯极柱的完全贴合,防止激光焊接出现虚焊现象。
30.实施例2
31.一种汇流排结构,在板状结构12上开设有定位观察孔13,定位观察孔13也暴露于焊接部21处,便于快速准确定位。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2.实施例3
33.一种汇流排结构,如图2所示,在汇流排本体1与粗糙层2之间设有粘结层3,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34.实施例4
35.一种汇流排结构,在汇流排本体1的正反两面均设有粗糙层2。
36.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
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本体(1)以及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上的粗糙层(2);所述的汇流排本体(1)包括拱形部(11)以及设置在拱形部(11)两侧的板状结构(12),所述的粗糙层(2)包括焊接部(21)和散热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部(21)为开设在粗糙层(2)上的缺口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部(21)对称设置在拱形部(11)两侧的板状结构(1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状结构(12)上开设有定位观察孔(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部(22)呈凹凸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部(22)由导热颗粒铺设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形部(11)与两侧的板状结构(12)连接处呈弧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流排本体(1)与粗糙层(2)之间设有粘结层(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糙层(2)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的正反两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流排本体(1)呈一体成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汇流排结构,包括汇流排本体(1)以及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上的粗糙层(2);所述的汇流排本体(1)包括拱形部(11)以及设置在拱形部(11)两侧的板状结构(12),所述的粗糙层(2)包括焊接部(21)和散热部(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在不增加尺寸空间的情况下,增强汇流排的汇流能力。增强汇流排的汇流能力。增强汇流排的汇流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郑琳 孙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1
技术公布日:2022/8/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