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8497发布日期:2022-09-21 02:3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单元。


背景技术:

2.现今,已知有具备呈长条板状的端子和收纳该端子的壳体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文献1所记载的壳体具有:截面呈u字状的保护套环,其沿端子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包围端子中的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连接端部;以及截面呈u字状的侧壁,其沿端子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包围端子及保护套环。保护套环以及侧壁在端子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开口,并且在与端子的长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22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壳体在端子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开口。因此,在提高壳体的强度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
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壳体的强度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其具有连接端部;以及壳体,其覆盖所述第一端子,所述连接端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壳体的一个壁向第一方向突出,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纳部,其在比所述一个壁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收纳所述连接端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收纳部,其在比所述一个壁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收纳所述连接端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侧开口,所述第二收纳部具有绕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覆盖所述连接端部且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开口的侧壁、以及覆盖所述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前端侧的顶壁。
7.另外,本公开的连接器单元具备:第一连接器,其是上述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其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连接端部呈平板状,所述连接端部的板厚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双方交叉,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在所述板厚方向上与所述连接端部连接的第二端子。发明的效果
8.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壳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9.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地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1]
[1]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其具有连接端部;以及壳体,其覆盖所述第一端子,所述连接端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壳体的一个壁向第一方向突出,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纳部,其在比所述一个壁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收纳所述连接端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收纳部,其在比所述一个壁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收纳所述连接端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侧开口,所述第二收纳部具有绕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覆盖所述连接端部且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开口的侧壁、以及覆盖所述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前端侧的顶壁。
[0012]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收纳部以及第二收纳部在第二方向的一方侧开口,所以连接端部从上述开口露出。由此,能够通过两个开口将其他端子连接于第一端子的连接端部。
[0013]
在此,由在第二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侧壁覆盖连接端部的周围,并且由顶壁覆盖连接端部的第一方向的前端侧。因此,与不具有上述顶壁的壳体相比,能够提高壳体的强度。
[0014]
[2]优选为,在将所述侧壁以及顶壁分别作为外侧壁以及外顶壁时,所述第一收纳部具有在所述外侧壁的内侧覆盖所述连接端部的内侧壁、以及在所述外顶壁的内侧覆盖所述连接端部的内顶壁。
[0015]
根据该结构,第一收纳部具有在外侧壁的内侧覆盖连接端部的内侧壁、以及在外顶壁的内侧覆盖连接端部的内顶壁。因此,与不具有上述内顶壁的壳体相比,能够提高壳体的强度。
[0016]
[3]优选为,所述第一端子具备具有所述连接端部的端子主体、以及对所述连接端部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方侧进行覆盖的绝缘部件,所述一个壁是与所述顶壁对置的对置壁,所述对置壁具有供所述第一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插通的插通孔,所述绝缘部件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通过卡止于所述对置壁来进行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0017]
在端子的连接端部通过壳体的侧壁的开口而露出的结构中,有安装人员的手指与连接端部接触的担忧。
[0018]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端子的连接端部中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侧、即第一收纳部以及第二收纳部的开口侧的部分由绝缘部件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人员的手指误接触连接端部。
[0019]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形成于壳体的对置壁的插通孔中插通具备绝缘部件的端
子。而且,通过将绝缘部件的定位部卡止于对置壁,在第一方向上定位端子。因此,能够提高将端子收纳于壳体时的作业性。
[0020]
[4]连接器单元具备:第一连接器,其是上述[1]至上述[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其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连接端部呈平板状,所述连接端部的板厚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双方交叉,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在所述板厚方向上与所述连接端部连接的第二端子。
[0021]
根据该结构,呈平板状的连接端部与第二端子在连接端部的板厚方向上接触。因此,通过连接器的壳体的开口而沿第二方向嵌合第二连接器,从而能够将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其结果,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
[0022]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夸张或简化地示出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在各附图中,有时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不同。此外,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指由权利要求书示出且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本说明书中的“正交”不仅包含严格地正交的情况,还包含在起到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交的情况。
[0023]
《连接器单元的结构》如图1以及图2所示,连接器单元具备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60。第一连接器10以一部分从外壳120突出的状态安装于设备的外壳120。第二连接器60从与上述一部分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与第一连接器10电连接。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60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件相互连结。另外,各图中的上下方向未必表示第一连接器10以及第二连接器60的使用时的姿势。
[0024]
《第一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10具备呈板状的多个第一端子20和收纳所述第一端子20的树脂制的壳体50。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端子20排列地被收纳在壳体50内。
[0025]
《第一端子20的结构》如图4所示,各第一端子20具备:金属制的端子主体30,其具有基部31以及从基部31延伸的平板状的连接端部35;以及绝缘部件40,其安装于连接端部35。端子主体30例如通过对铜、铜合金、铝以及铝合金等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绝缘部件40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0026]
在下文中,第一方向z是连接端部35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是连接端部35的宽度方向,且是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方向。第三方向x是连接端部35的板厚方向,且是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y双方正交的方向。以下,在记载为“沿
……
延伸”的情况下,成为基准的方向与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度以下。在该情况下,成为基准的方向与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更优选为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度以下,最优选为0度即平行。另外,以下,在记载为“交叉”的情况下,优选为与成为基准的方向以80度以上的角度相交。在该情况下,与成为基准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更优选为85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9度以上,最优选为90度即垂直。
[0027]
基部31具有:第一直线部32,其沿第三方向x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直线部33,其从第一直线部32折弯而沿第一方向z呈直线状地延伸;以及第三直线部34,其从第二直线部33沿第三方向x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三直线部34向第三方向x上的第一直线部32侧延伸。在第
一直线部32设置有沿第一方向z贯通的贯通孔32a。
[0028]
在连接端部35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面设置有卡止凹部36。
[0029]
绝缘部件40具有包围连接端部35中的靠基部31侧的部分的包围部41。另外,绝缘部件40具有:一对延伸部42,其从包围部41沿第一方向z朝向连接端部35的前端侧延伸,并且覆盖连接端部35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面;以及连结部43,其将各延伸部42的前端彼此连结,并且覆盖连接端部35的前端面。
[0030]
在包围部41的第三方向x的两侧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在该包围部41的周向上分开包围部41的分开部44。因此,在各分开部44中,包围部41中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部分的端缘彼此相互对置。
[0031]
在包围部41的第三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从上述端缘沿第三方向x突出的定位部45。
[0032]
在各延伸部42的内表面形成有卡止于连接端部35的各卡止凹部36的卡止凸部46。
[0033]
如图5所示,在连结部43形成有收纳连接端部35的前端的凹部43a。
[0034]
《壳体50的结构》如图1以及图3所示,壳体50具有:主体部51,其收纳两个第一端子20,并且从外壳120沿第一方向z突出;以及凸缘52,其遍及主体部51的整周地朝向外周侧突出。
[0035]
在凸缘52设置有圆筒状的多个套环53。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插通至各轴环53并拧入至外壳120,从而相对于外壳120固定第一连接器10。
[0036]
如图3所示,壳体50具有两个第一收纳部501和第二收纳部502。各第一收纳部501收纳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第二收纳部502收纳两个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和两个第一收纳部501。
[0037]
第二收纳部502具有:外侧壁54,其绕沿着第一方向z的轴线覆盖两个第一端子20的连接端部35,并且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开口;外顶壁55,其覆盖两个连接端部35的第一方向z的前端侧;以及对置壁56,其与外顶壁55对置。
[0038]
外侧壁54是在沿着第一方向z的方向上延伸的壁。两个第一端子20的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从对置壁56朝向外顶壁55沿第一方向z突出。也就是说,连接端部35从对置壁56突出的方向与作为连接端部35的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z一致。另外,外侧壁54沿作为连接端部35从对置壁56突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z延伸。
[0039]
外顶壁55和对置壁56是沿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壁。外顶壁55从第一方向z侧、更具体为从第一方向z中的连接端部35的突出方向侧覆盖两个第一收纳部501和两个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
[0040]
第二收纳部502通过由外侧壁54、外顶壁55以及对置壁56形成将两个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和两个第一收纳部501包在内部的内部空间,由此收纳两个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以及两个第一收纳部501。也就是说,第二收纳部502在比对置壁56靠第一方向z侧、更具体为比对置壁56靠连接端部35的突出方向侧的位置收纳两个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以及两个第一收纳部50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收纳部502形成的内部空间呈近似长方体。另外,连接端部35的突出方向是第一方向z中的从对置壁56朝向连接端部35的前端的方向。
[0041]
外侧壁54的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截面形状呈近似u字状,覆盖连接端部35的第三方向x的两侧和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侧。
[0042]
外顶壁55与外侧壁54的第一方向z的前端缘相连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顶壁55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x延伸,且与第一方向z垂直地延伸。也就是说,外顶壁55的延伸方向与连接端部35从对置壁56突出的方向垂直。
[0043]
第二收纳部502在第二方向y上开口。具体而言,第二收纳部502在与外侧壁54中的沿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壁对置的位置具有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收纳部502的开口部通过使第二收纳部502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不具有壁来形成。第二收纳部502的开口方向是第二方向y、即与作为连接端部35的板厚方向的第三方向x垂直的方向。此外,第二收纳部502的开口方向与作为连接端部35的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z垂直。另外,第二收纳部502也可以在第二方向y的一部分具有壁,例如具有成为第二收纳部502的开口部的外缘的壁。
[0044]
另外,作为第一收纳部501,壳体50具有在外侧壁54的内侧分别覆盖各连接端部35的两个内侧壁57、以及在外顶壁55的内侧分别覆盖各连接端部35的第一方向z的前端侧的两个内顶壁58。
[0045]
内侧壁57具有在沿着第一方向z的方向上延伸的壁。内顶壁58是沿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壁。另外,内顶壁58与对置壁56对置。两个第一收纳部501分别通过由内侧壁57、内顶壁58以及对置壁56形成将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包在内部的内部空间,来收纳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各第一收纳部501在比对置壁56靠第一方向z侧、更具体为比对置壁56靠第一方向z中的连接端部35的突出方向侧的位置收纳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各第一收纳部501形成的内部空间呈近似长方体。
[0046]
各内侧壁57构成为: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截面形状呈近似u字状,并且覆盖各连接端部35的第三方向x的两侧和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壁57沿第一方向z延伸。也就是说,与外侧壁54同样,内侧壁57沿作为连接端部35从对置壁56突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z延伸。
[0047]
内顶壁58与内侧壁57的第一方向z的前端缘相连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顶壁58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x延伸,且与第一方向z垂直地延伸。也就是说,内顶壁58的延伸方向与连接端部35从对置壁56突出的方向垂直。
[0048]
各第一收纳部501在第二方向y侧、具体为在与内侧壁57中的沿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壁对置的位置具有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部通过使第一收纳部501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不具有壁来形成。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方向是第二方向y、即与连接端部35的板厚方向垂直的方向。此外,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方向与连接端部35的长度方向垂直。另外,第一收纳部501也可以在第二方向y的一部分具有壁,例如具有成为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部的外缘的壁。
[0049]
综上所述,外侧壁54和各内侧壁57均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开口。也就是说,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收纳部502的开口方向这两个方向一致。各第一端子20的连接端部35通过上述开口而向外部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二方向y侧观察的情况下,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设置于被包在第二收纳部502的开口内部的位置。另外,两个方向一致不仅包含完全一致的情况,还包含大致一致的情况。例如,两个方向一致是指两个方向所成的角度低于10度,优选为低于5度,更优选为低于2度。
[0050]
如图5所示,在对置壁56设置有供各第一端子20插通的两个插通孔56a。各插通孔
56a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z一致。
[0051]
另外,在对置壁56的内部设置有台阶部59,设置于各第一端子20的绝缘部件40的定位部45在第一方向z上卡止于该台阶部59。各台阶部59与插通孔56a相连地设置。通过将各定位部45卡止于各台阶部59,来限制各第一端子20向第一方向z的前端侧移动。由此,各第一端子20在第一方向z上被定位。
[0052]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插通孔56a的开口方向是沿着第一方向z的方向、即连接端部35从对置壁56突出的方向。另外,与各插通孔56a对置的外顶壁55以及内顶壁58沿与插通孔56a的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0053]
《第二连接器60的整体结构》如图2、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连接器60具备分别与并列的两根电线70的前端连接的金属制的两个第二端子71。另外,第二连接器60具备收纳各第二端子71的呈方筒状的两个内壳体80、以及一并地收纳两个内壳体80的外壳体90。内壳体80和外壳体90均由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在图6以及图7中,省略了一方的第二端子71以及收纳该第二端子71的内壳体80的图示。另外,以下,在说明第二连接器60的各结构时,使用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x作为第二连接器60与第一连接器10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方向。
[0054]
第二连接器60将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向作为装配方向而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具体而言,通过经由在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收纳部501和第二收纳部502设置的开口沿第二方向y向第一连接器10的内侧插入第二连接器60的一部分,由此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
[0055]
在各内壳体80与外壳体90之间夹设有由金属板形成为方筒状的未图示的屏蔽壳。
[0056]
《第二端子71的结构》如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端子71的前端呈板状。第二端子71以上述前端的板厚方向与第三方向x一致的姿势被收纳在内壳体80内。第二端子71具有朝向外壳体90的第三方向x的中央侧鼓出的鼓出部72。鼓出部72遍及第二端子71的整个第一方向z设置。在第二端子71中的比鼓出部72更靠基端侧的部分,形成有沿第三方向x贯通且截面呈四方形的卡合孔71a。
[0057]
《内壳体80以及外壳体90的结构》如图6所示,在内壳体80的靠外壳体90的第三方向x的中央侧的侧面形成有截面呈四方形的卡合孔80a。
[0058]
如图7所示,内壳体80具有第一壁801、第二壁802、设置于第一壁801的第一狭缝81、以及设置于第二壁802的第二狭缝82。第一狭缝81以及第二狭缝82具有能够使第一连接器10的连接端部35向内壳体80的内侧进入到内部的开口。第一壁801是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壁中的、在装配时位于第一连接器10的对置壁56侧的壁。第二壁802是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壁,且是在第二连接器60的装配方向上的内壳体80的前端侧的壁。
[0059]
以下,在说明各结构的位置关系时,除了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x之外,还使用前方df、后方db、上方du、下方dd、左方dl以及右方dr。
[0060]
前方df是在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时第二连接器60前进的装配方向。在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时,前方df是与第二方向y中的经由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从第一连接器10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一致的方向。后方db是前方df的反方向。
也就是说,在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时,后方db与第二方向y中的经由第一收纳部501的开口从第一连接器10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一致。
[0061]
上方du是与前方df交叉的方向,且是第一狭缝81的开口方向中的从内壳体80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在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时,上方du与第一方向z中的在第一连接器10中从对置壁56朝向连接端部35的前端的方向一致。下方dd是与前方df交叉的方向,且是与上方du相反的方向。在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时,下方dd与第一方向z中的在第一连接器10中从连接端部35的前端朝向对置壁56的方向一致。
[0062]
右方dr是与上方du以及前方df垂直地交叉的方向中的、在上方du与铅直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从前方df侧观察第二连接器60的情况下的朝右的方向。左方dl是与上方du以及前方df垂直地交叉的方向中的、与右方dr相反的方向。在将第二连接器60装配于第一连接器10时,右方dr以及左方dl是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方向。
[0063]
另外,在不需要区别朝向的情况下,有时使用上下方向du、dd、左右方向dl、dr以及前后方向df、db。上下方向du、dd是与上方du以及下方dd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dl、dr是与左方dl以及右方dr平行的方向。前后方向df、db是与前方df以及后方db平行的方向。另外,两根电线70被拉出至内壳体80以及外壳体90的后方db。
[0064]
如图7所示,第一狭缝81在作为内壳体80的下方dd侧的壁的第一壁801中具有从前方df侧的端朝向后方db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开口。第一狭缝81的延伸方向与装配方向一致。第一狭缝81经由沿前后方向df、db延伸的开口将内壳体80的外侧与内侧相连。因此,第一狭缝81的开口沿第二连接器60的装配方向以及第二方向y延伸。
[0065]
如图7所示,第二狭缝82在作为内壳体80的前方df侧的壁的第二壁802中具有从下方dd侧的端朝向上方du沿上下方向du、dd延伸的开口。第二狭缝82的延伸方向与作为第一连接器10中的连接端部35的突出方向的第一方向z一致。第二狭缝82经由沿上下方向du、dd延伸的开口将内壳体80的外侧与内侧相连。第二狭缝82在左右方向dl、dr上设置于与第一狭缝81一致的位置。另外,第二狭缝82设置成直到设置有第一狭缝81的下方dd侧的壁为止,并与第一狭缝81连结。也就是说,第一狭缝81与第二狭缝82连续地设置。由此,内壳体80具有遍及前方df侧的壁和下方dd侧的壁设置的呈l字形状的开口。因此,内壳体80在向第一连接器10装配时,能够经由第一狭缝81以及第二狭缝82将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导入至内侧。左右方向dl、dr上的第一狭缝81以及第二狭缝82的开口宽度比连接端部35的板厚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狭缝81的在左右方向dl、dr上的开口宽度与第二狭缝82的在左右方向dl、dr上的开口宽度大致相同。
[0066]
在外壳体90的前端侧的下部、即在前后方向df、db上靠第一连接器10侧的下方dd,在左右方向dl、dr上排列地形成有沿前后方向df、db延伸的一对第三狭缝91。各第三狭缝91在左右方向dl、dr上形成于与各内壳体80的第一狭缝81对应的位置。第三狭缝91在沿与外壳体90的上下方向du、dd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壁中的下方dd侧的第三壁901,具有从前方df侧的端朝向后方db沿前后方向df、db延伸的开口。与第一狭缝81的延伸方向同样,第三狭缝91的延伸方向与装配方向一致。
[0067]
如图7所示,在外壳体90形成有具有向前方df延伸的开口方向的开口92。形成于外壳体90的开口92具有与第一连接器10的开口的开口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开口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90的开口92通过在前方df不设置壁来形成。通过设置于外壳体90的开口92,
第二连接器60能够将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收纳部501导入至外壳体90的内侧。另外,外壳体90也可以在前方df侧具有壁、例如具有成为外壳体90的开口92的外缘的壁。
[0068]
在从下方dd观察的情况下,第一狭缝81和第三狭缝91设为重叠。各狭缝81、82、91在将第二连接器6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时,能够抑制各内壳体80以及外壳体90与各端子主体30相互干涉。
[0069]
《保持件100的结构》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内壳体80安装有保持件100。保持件100具有覆盖内壳体80的上述侧面的主体部101和从主体部101朝向内壳体80突出的突起102。突起102插通在内壳体80的卡合孔80a和被收纳于内壳体80的第二端子71的卡合孔71a双方。由此,内壳体80以及第二端子71与保持件100卡合,因此第二端子71相对于内壳体80被固定。
[0070]
《板簧110的结构》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内壳体80的内部收纳有金属制的板簧110。板簧110例如由铁、铁合金、铜以及铜合金等构成。板簧110例如由sus(steel use stainless)构成。板簧110具有板状的基端部113、从基端部113的一端呈悬臂状地延伸的第一弹性片111、以及从基端部113的另一端呈悬臂状地延伸的第二弹性片112。板簧110通过弹性变形,能够使第一弹性片111与第二弹性片112在左右方向dl、dr上的距离变化。基端部113沿前后方向df、db和左右方向dl、dr延伸。第一弹性片111从基端部113的左右方向dl、dr的一端朝向下方dd延伸。第二弹性片112从基端部113的左右方向dl、dr的另一端朝向下方dd延伸。第二弹性片112在第三方向x上与第一弹性片111对置。板簧110具有能够收纳第一端子20的一部分和第二端子71的一部分的收纳空间。板簧110的与前后方向df、db正交的截面形状呈u字状。
[0071]
板簧110具有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15。第一开口114设置于前方df即与第二狭缝82相反的一侧。第二开口115设置于前方df侧即第二狭缝82侧。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15具有与第一连接器10的开口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开口方向。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14以及第二开口115的开口方向与装配方向一致。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15是从基端部113朝向下方dd延伸的开口。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15延伸的方向与第二狭缝82延伸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15延伸的方向与第一连接器10中的连接端部35突出的方向一致。板簧110经由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15将板簧110的外侧与内侧相连。通过第二开口115,板簧110能够将第二端子71导入至板簧110的内侧的收纳空间。
[0072]
板簧110具有在下方dd侧开口的第三开口116。第三开口116的开口方向与连接端部35的突出方向一致。板簧110在下方dd侧即第一狭缝81侧具有第三开口116。第三开口116是从第一弹性片111的前端的前方df侧端部朝向后方db侧端部延伸的开口。即,第三开口116也是从第二弹性片112的前端的前方df侧端部朝向后方db侧端部延伸的开口。第三开口116延伸的方向与第一狭缝81延伸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第三开口116延伸的方向与第一连接器10的开口方向平行。板簧110经由第三开口116将板簧110的外侧与内侧相连。
[0073]
在左右方向dl、dr上,第一开口114、第二开口115以及第三开口116的位置与第一狭缝81、第二狭缝82以及第三狭缝91的位置一致。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14、第二开口115以及第二狭缝82以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方式沿前后方向df、db设置。另外,在从下方dd侧观察的情况下,第三开口116和第一狭缝81设为重叠。在将第二连接器6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时,第三开口116和各狭缝81、91能够抑制板簧110、各内壳体80、外壳体90以及各端子主体
30相互干涉。
[0074]
在从前方df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开口115和第二狭缝82设为重叠。第二开口115的上方du侧端部配置于比第二狭缝82的上方du侧端部更靠上方du侧的位置。即,板簧110的基端部113配置于比第二狭缝82的上方du侧端部更靠上方du侧的位置。在左右方向dl、dr上,第二开口115的宽度比第二狭缝82的宽度宽。即,在左右方向dl、dr上,第一弹性片111的前方df侧端部与第二弹性片112的前方df侧端部之间的间隔比第二狭缝82的宽度宽。在将第二连接器6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时,第二开口115和第二狭缝82能够抑制板簧110、内壳体80以及各端子主体30相互干涉。
[0075]
板簧110配置于内壳体80的内部的比保持件100的突起102更靠前方df侧的位置。板簧110配置为在左右方向dl、dr(第三方向x)上夹住第二端子71中的设置有鼓出部72的部分。
[0076]
如图8所示,在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60电连接的状态下,由板簧110在左右方向dl、dr上夹持端子主体30和第二端子71。更详细而言,在左右方向dl、dr(第三方向x)上,第一弹性片111朝向端子主体30按压第二端子71,第二弹性片112朝向第二端子71按压端子主体30。由此,端子主体30的连接端部35与第二端子71的鼓出部72在左右方向dl、dr(第三方向x)上接触。这样,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71电连接。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外壳体90的图示。
[0077]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78]
(1)壳体50具有收纳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的第一收纳部501、以及收纳连接端部35的一部分和第一收纳部501的第二收纳部502。第一收纳部501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开口,第二收纳部502具有绕沿着第一方向z的轴线覆盖连接端部35且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开口的外侧壁54、以及覆盖连接端部35的第一方向z的前端侧的外顶壁55。
[0079]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第一收纳部501以及第二收纳部502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开口,所以连接端部35从上述开口露出。由此,能够通过两个开口将第二端子71连接于第一端子20的连接端部35。
[0080]
在此,连接端部35的周围由在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开口的外侧壁54覆盖,并且连接端部35的第一方向z的前端侧由外顶壁55覆盖。因此,与不具有外顶壁55的壳体相比,能够提高壳体50的强度。
[0081]
(2)第一收纳部501具有在外侧壁54的内侧覆盖连接端部35的内侧壁57、以及在外顶壁55的内侧覆盖连接端部35的内顶壁58。
[0082]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收纳部501具有在外侧壁54的内侧覆盖连接端部35的内侧壁57、以及在外顶壁55的内侧覆盖连接端部35的内顶壁58。因此,与不具有内顶壁58的壳体相比,能够提高壳体50的强度。
[0083]
(3)第一端子20具备具有连接端部35的端子主体30、以及覆盖连接端部35中的第二方向y的两个侧面的绝缘部件40。绝缘部件40具有通过卡止于对置壁56的台阶部59来进行第一端子20在第一方向z上的定位的定位部45。
[0084]
在第一端子20的连接端部35通过壳体50的外侧壁54的开口而露出的结构中,在第一连接器10的组装作业时等,有安装人员的手指与连接端部35接触的担忧。
[0085]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第一端子20的连接端部35中的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
即外侧壁54的开口侧的部分由绝缘部件40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人员的手指误接触连接端部35。
[0086]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形成于壳体50的对置壁56的插通孔56a中插通具备绝缘部件40的第一端子20。而且,通过将绝缘部件40的定位部45卡止于对置壁56的台阶部59,在第一方向z上定位第一端子20。因此,能够提高将第一端子20收纳于壳体50时的作业性。
[0087]
(4)连接器单元具备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60。连接端部35呈平板状。第二端子71在第三方向x上与连接端部35接触。
[0088]
根据这样的结构,呈平板状的连接端部35与第二端子71在连接端部35的板厚方向上接触。因此,通过第一连接器10的壳体50的开口而沿第二方向y嵌合第二连接器60,从而能够将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71电连接。其结果,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60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
[0089]
《变更例》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
[0090]
·
连接端部35并不限于呈平板状,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呈圆柱状。同样,在该情况下,绝缘部件40只要覆盖连接端部35中的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即可。
[0091]
·
也能够省略绝缘部件40的定位部45。
[0092]
·
绝缘部件40只要覆盖连接端部35中的至少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即可,也能够省略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侧的延伸部42、连结部43。
[0093]
·
也能够省略绝缘部件40。
[0094]
·
也能够省略内侧壁57以及内顶壁58。
[0095]
·
外侧壁54以及内侧壁57中的开口的形成位置只要是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方向即可,能够根据第一端子20的形状、第二连接器6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的嵌合方向来适当变更。
[0096]
·
第一连接器10可以具有一个第一端子20,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第一端子20。在该情况下,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端子71的数量根据上述第一端子20的数量来适当变更即可。
[0097]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收纳部501具有平面地延伸的壁,形成近似长方体的内部空间。但是,第一收纳部501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第一收纳部501也可以具有曲面地延伸的壁、形成有凹凸的壁。另外,第一收纳部501也可以形成近似长方体以外的内部空间例如圆顶状、圆筒形状等各种形状的内部空间。
[0098]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收纳部502具有平面地延伸的壁,形成近似长方体的内部空间。但是,第二收纳部502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第二收纳部502也可以具有曲面地延伸的壁、形成有凹凸的壁。另外,第二收纳部502也可以形成近似长方体以外的内部空间例如圆顶状、圆筒形状等各种形状的内部空间。
[0099]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壳体80具有第一狭缝81和第二狭缝82。但是,内壳体80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内壳体80也可以具有开口来代替第一狭缝81,该开口具有与第一狭缝81同样的开口方向。另外,内壳体80也可以具有开口来代替第二狭缝82,该开口具有与第二狭缝82同样的开口方向。
[0100]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壳体90具有第三狭缝91。但是,外壳体90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外壳体90也可以具有开口来代替第三狭缝91,该开口具有与第三狭缝91同样的开口方向。
[0101]
记载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掌握的技术思想。
[0102]
(附记1)一种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多个内壳体,所述多个内壳体设为数量与所述端子的数量相同,且收纳所述多个端子的每一个;以及外壳体,其一并地收纳所述多个内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内壳体具有:第一开口部,其在作为与所述连接器的装配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的下方开口;以及第二开口部,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续地设置,且在所述装配方向上开口,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三开口部,其在所述下方开口;以及第四开口部,其与所述第三开口部连续地设置,且在所述装配方向上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三开口部设置于在从所述下方观察的情况下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第四开口部设置于在从所述装配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重叠的位置。
[0103]
例如,在相对于具有沿与装配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端子的对象连接器装配连接器的情况下,在具有仅在装配方向上开口的壳体的连接器、具有仅在与装配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上开口的壳体的连接器中,对象连接器的端子与上述壳体干涉。
[0104]
根据该连接器,在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沿与装配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将对象连接器装配于内壳体以及外壳体的内部,此时,能够抑制作为连接对象的对象连接器的端子与内壳体以及外壳体干涉。
[0105]
另外,(附记1)所记载的连接器相当于第二连接器60。另外,(附记1)所记载的端子相当于第二端子71。
[0106]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记载的连接器,所述内壳体具有:第一壁,其位于所述下方侧;第二壁,其位于所述装配方向的前端侧;第一狭缝,其作为所述第一开口部而设置于所述第一壁;以及第二狭缝,其作为所述第二开口部而设置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狭缝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装配方向的前端沿所述装配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狭缝从所述第一狭缝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
[0107]
根据该连接器,与不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的情况相比,提高内壳体的强度。另外,
与不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异物向内壳体的内部混入的风险。另外,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作为将对象侧的端子引导至内部的导向件发挥功能。
[0108]
(附记3)根据附记2所记载的连接器,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三壁,其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以及第三狭缝,其作为所述第三开口而设置于所述第三壁,所述第三狭缝以数量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相同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三壁的所述装配方向的前端沿所述装配方向延伸。
[0109]
根据该连接器,与不具有第三壁的情况相比,提高外壳体的强度。另外,与不具有第三壁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异物向外壳体的内部混入的风险。另外,第三狭缝作为将对象侧的端子引导至内部的导向件发挥功能。
[0110]
(附记4)根据附记1至附记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备u字形状的板簧,该板簧以从与所述装配方向以及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夹持所述端子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内部,所述板簧配置为在所述装配方向和所述下方开口。
[0111]
根据该连接器,在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沿与装配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将对象连接器装配于内壳体以及外壳体的内部,此时,能够抑制作为连接对象的对象连接器的端子与板簧干涉。附图标记说明
[0112]
db 后方dd 下方df 前方dl 左方dr 右方du 上方x 第三方向y 第二方向z 第一方向10 第一连接器20 第一端子30 端子主体31 基部32 第一直线部32a 贯通孔33 第二直线部34 第三直线部35 连接端部
36 卡止凹部40 绝缘部件41 包围部42 延伸部43 连结部43a 凹部44 分开部45 定位部46 卡止凸部50 壳体51 主体部52 凸缘53 套环54 外侧壁55 外顶壁56 对置壁56a 插通孔57 内侧壁58 内顶壁59 台阶部60 第二连接器70 电线71 第二端子71a 卡合孔72 鼓出部80 内壳体80a 卡合孔81 第一狭缝(第一开口部)82 第二狭缝(第二开口部)90 外壳体91 第三狭缝(第三开口部)92 开口(第四开口部)100 保持件101 主体部102 突起110 板簧111 第一弹性片112 第二弹性片113 基端部
114 第一开口115 第二开口116 第三开口120 外壳501 第一收纳部502 第二收纳部801 第一壁802 第二壁901 第三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