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通过开放端口接口的流量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82963发布日期:2023-09-01 03:1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用于控制通过开放端口接口的流量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背景技术:

1、高通量样本分析对药物发现过程至关重要。基于质谱法(ms)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种分析物的无标记、通用质量检测,具有出色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特异性。因此,人们对提高基于ms的药物发现分析的通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地,许多用于基于ms的分析的样本引入系统已经得到改进,以提供更高的通量。

2、声滴喷射(ade)已与开放端口接口(opi)相结合,以提供用于高通量质谱法的样本引入系统。当ade设备和opi耦合到质谱仪时,该系统可以被称为声喷射质谱法(aems)系统。

3、aems系统的分析性能(灵敏度、再现性、通量等)取决于ade设备和opi的性能。ade设备和opi的性能取决于为这些设备选择的操作条件或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描述的技术平衡opi处传输液体的流速与由质谱设备的电喷雾电离(esi)源处的高流量雾化器气体生成的venturi抽吸力。生成的venturi抽吸力将传输流体和样本从opi吸入esi。电极相对于雾化器探针的位置(例如,超出探针尖端的突出)影响在esi处生成的负压,该负压从opi吸取传输液体。平衡的系统在esi处产生足够的抽吸力,以便从opi正确吸取传输液体。由于esi电极的正确定位,本文描述的技术允许最大流速的传输液体被输送到opi,同时仍然在检测器处产生可测量、可重现的结果。

2、在一个方面,该技术涉及一种调整电极在具有用于接收样本的开放端口接口的质谱设备的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包括电极在雾化器探针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一流速的第一分析条件下对样本执行第一分析,其中执行第一分析包括:以第一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同时在第一位置从电极喷射样本;以及用质谱设备在第一分析条件下对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在执行第一分析之后,在包括电极在雾化器探针中的第一位置和高于第一流速的第二流速的第二分析条件下对样本执行第二分析,其中执行第二分析包括:以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同时从处于第一位置的电极喷射样本;以及用质谱设备在第二分析条件下对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第二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以及在执行第二分析之后,在包括电极在雾化器探针中的第二位置和第二流速的第三分析条件下对样本执行第三分析,其中执行第三分析包括:以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口端口接口,同时从处于第二位置的电极喷射样本。在示例中,执行第一分析还包括显示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并且其中执行第二分析还包括显示第二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在另一个示例中,执行第三分析还包括用质谱设备在第三分析条件下对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第三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在又一个示例中,执行第三分析还包括显示第三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的特征在于峰高、峰宽、至少两个相邻峰之间的基线、峰间变化和峰形中的至少一个。

3、在上述方面的另一个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预定阈值来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与第二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之间的检测偏差;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该偏差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在示例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包括:发起电极在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调整;检测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与第二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之间的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减小的偏差;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检测到减小的偏差来终止电极在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调整,其中在电极的位置的调整终止时电极在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是第二位置。在另一个示例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包括发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4、另一方面,该技术涉及一种调整电极在具有用于接收传输液体的开放端口接口的质谱设备的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第一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同时从相对于雾化器探针处于第一位置的电极喷射传输液体;用质谱设备分析喷射的传输液体以生成包括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和关联噪声的分析信号;在生成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之后,以第一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同时从相对于雾化器探针处于第二位置的电极喷射传输液体,其中以第一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的噪声。在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从分析信号中基本消除噪声之后,以更高的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同时从相对于雾化器探针处于第二位置的电极喷射传输液体,其中以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将噪声引入分析信号;以及在生成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之后,以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同时从相对于雾化器探针处于第三位置的电极喷射传输液体,其中以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输送到开放端口接口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的噪声。在另一个实例中,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的特征在于强度、噪声、信号事件周期性和信号事件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在又一个示例中,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预定阈值来检测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与噪声之间的偏差。在又一个示例中,该方法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检测来发送电极调整信号。

5、在上述方面的另一个示例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发起电极在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调整。在另一个示例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包括发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雾化器探针上的标定(indexing)特征处于第一定位配置,而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雾化器探针上的标定特征处于第二定位配置。

6、另一方面,该技术涉及一种质量分析仪器,包括:开放端口接口(opi),被配置为接收样本;液体泵,被配置为将传输液体泵入opi;电喷雾电离(esi)源,与opi液体连通,esi源包括雾化器探针内的电极,其中该电极可移动地定位在探针内;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从esi源发射的离子;处理器;以及存储指令的存储器,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质量分析仪器执行操作的集合,包括:以第一流速将传输液体泵入opi;在以第一流速泵送期间,将传输液体和样本中的至少一个喷射通过esi源以供检测器分析,电极定位在第一位置;分析喷射出的传输液体和样本中的至少一个以获得离子强度信号;显示离子强度信号;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该输入,执行以下当中的至少一项:以第二流速将传输液体泵入opi,同时通过esi源喷射传输液体和样本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处于第一位置;以及以第一流速将传输液体泵入opi,同时将传输液体和样本中的至少一个喷射通过esi源,电极处于第二位置。在示例中,离子强度信号与样本相关联。在另一个示例中,离子强度信号与传输液体相关联。在又一个示例中,质量分析仪器还包括传输液体源和通信地耦合到传输液体源的测试液体接口。在又一个示例中,操作集合还包括将样本引入到传输液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调整电极在具有用于接收样本的开放端口接口的质谱设备的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第一分析还包括显示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并且其中执行第二分析还包括显示第二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第三分析还包括用质谱设备在第三分析条件下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分析,以获得第三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第三分析还包括显示第三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分析条件离子强度信号的特征在于峰高、峰宽、至少两个相邻峰之间的基线、峰间变化和峰形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包括发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调整电极在具有用于接收传输液体的开放端口接口的质谱设备的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的特征在于强度、噪声、信号事件周期性和信号事件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预定阈值来检测测试化合物强度信号与噪声之间的偏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检测来发送电极调整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发起电极在雾化器探针内的位置的调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电极调整信号包括发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雾化器探针上的标定特征处于第一定位配置,以及其中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雾化器探针上的标定特征处于第二定位配置。

17.一种质量分析仪器,包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质量分析仪器,其中离子强度信号与样本相关联。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质量分析仪器,其中离子强度信号与传输液体相关联。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质量分析仪器,还包括传输液体源和通信地耦合到传输液体源的测试液体接口。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质量分析仪器,其中所述操作的集合还包括将样本引入到传输液体中。


技术总结
一种调整质谱设备的雾化器探针内电极的位置的方法,该质谱设备具有用于接收样本的开放端口接口,该方法包括在包括电极的第一位置和第一流速的第一分析条件下执行样本的第一分析。在执行第一分析之后,在包括电极的第一位置和高于第一流速的第二流速的第二分析条件下执行样本的第二分析。此后,在包括电极的第二位置和第二流速的第三分析条件下执行样本的第三分析。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T·科维,P·科瓦里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DH科技发展私人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