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双极型蓄电池。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利用了太阳光、风力等自然能量的发电设备增加。在这样的发电设备中,无法控制发电量,因此,利用蓄电池来实现电力负荷的均衡化。即、当发电量大于消耗量时,将差值充电于蓄电池,另一方面,当发电量小于消耗量时,从蓄电池放电差值。作为上述的蓄电池,基于经济性、安全性等观点而多使用铅蓄电池。
2、在这样的铅蓄电池中,例如,在由形成边框形的树脂构成的框架(框边)的内侧设置有树脂构成的基板(双极板),在基板的一个面及另一个面上配置有正极用铅层及负极用铅层。正极用活性物质层与正极用铅层邻接。负极用活性物质层与负极用铅层邻接。此外,在由形成边框形的树脂构成的间隔件的内侧配置有含有电解液的玻璃垫(电解层)。另外,框架与间隔件交替地层叠有多层而被组装。
3、而且,正极用铅层和负极用铅层在穿孔的内部直接接合,该穿孔在基板上形成有多个。即、是基板与电池部件交替地层叠有多层而成的双极(双性)型铅蓄电池,该基板具有使一个面侧与另一个面侧连通的穿孔(连通孔)。电池部件具有在正极用铅层上设置正极用活性物质层而成正极、在负极用铅层上设置负极用活性物质层而成的负极、以及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解层,通过一方的电池部件的正极用铅层与另一方的电池部件的负极用铅层没入基板的穿孔的内部而接合,从而电池部件彼此串联连接。
4、这里,当框架与间隔件接合时,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例如进行使用了超声波的焊接。此外,通过以不会从外部对接合部分施加应力的方式而容纳于外装壳体的内部,从而构成双极型蓄电池。
5、在先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710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但是,如果以这样的构成来保持气密性、机械强度,则根据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其它部件来补足接合处的强度等,会导致构成双极型蓄电池的部件数量增多。另一方面,如果盲目地削减部件数量,则也存在例如产生电解液泄漏到电池外部等、相对于外部应力的机械强度不足导致的问题的可能性。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所述的双极型蓄电池,通过牢固地接合保持电池部件的各板,从而能够防止电解液泄漏到外部、机械强度降低,以确保电池内部的气密性、机械强度,并且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实现紧凑化。
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5、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双极型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内部用框架单元,由一个面上设置正极且另一个面上设置负极的双极板、以及设置于双极板的周缘部的内部框边构成;以及端部用框架单元,由端板以及端部框边构成,在端板与对置的双极板之间构成电池,端部框边设置于端板的周缘部,内部用框架单元层叠有多个,并且在层叠方向两端侧配置有端部用框架单元,邻接的内部框边之间及邻接的内部框边与端部框边之间被焊接,在该双极型蓄电池中,内部框边或端部框边的宽度的值相对于表示之间的焊接的深度的值的比率为2.7倍以上且16.0倍以下。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所述的双极型蓄电池,能够牢固地接合保持电池部件的各板,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泄漏到外部、机械强度降低,以确保电池内部的气密性、机械强度,并且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实现紧凑化。
8、具体而言,当焊接并层叠内部用框架单元和端部用框架单元时,内部框边或端部框边的宽度l1的值相对于表示焊接的深度的值的比率为2.7倍以上且16.0倍以下。通过在这样的比率下进行接合,从而内部用框架单元和端部用框架单元被牢固地接合。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泄漏到外部、机械强度降低,以确保电池内部的气密性、机械强度。
9、此外,仅使用构成双极型蓄电池所必须的构成元素即能够确保双极型蓄电池的气密性、机械强度,因此,能够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实现紧凑化。
1.一种双极型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型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极型蓄电池,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