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8812发布日期:2023-07-18 21:1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移动电话等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的普及,作为小型、轻量以及高能量密度的电源,二次电池的开发正在进行。二次电池的各构成会对电池特性造成影响,因而正在进行各种研究。

2、列举一个例子,在使用层压膜等外装部件的二次电池中,为了实现各种目的,正在研究使接片(或引线)的形状以及接片与电池元件的连接结构等合理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6872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6430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71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虽然如上所述正在进行各式各样的研究,但接片与电池元件的连接的可靠性和接片与电池元件的连接结构的省空间化的兼顾仍不充分,存在改善的余地。

2、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接片与电池元件的连接的可靠性高、且外装部件内的空间的利用效率高的二次电池。

3、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具备:外装部件,具有可挠性;电池元件,收纳于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具有扁平形状;第一布线部件,从外装部件的内部延伸至外部;以及多个第二布线部件,配置于外装部件的内部,并与第一布线部件接合。电池元件包括在至少一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或者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极集电体。电极集电体包括未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或者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多个露出部。在多个露出部分别设置有将电极集电体与多个第二布线部件接合的集电体接合部。第二布线部件的面积相对于露出部的面积之比为0.015以上且0.95以下,集电体接合部的面积相对于第二布线部件的面积之比为0.04以上且0.625以下。

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收纳于外装部件内部的电池元件所包括的电极集电体与配置于外装部件内部的多个第二布线部件接合,多个第二布线部件与从外装部件的外部延伸至内部的第一布线部件接合。第二布线部件的面积相对于电极集电体的未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或者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露出部的面积之比为0.015以上且0.95以下,电极集电体与第二布线部件的接合部的面积相对于第二布线部件的面积之比为0.04以上且0.625以下。据此,二次电池能够一面使电极集电体与第二布线部件的接合部省空间化,一面提高电极集电体与第二布线部件的接合的可靠性。

5、需要指出,本技术的效果未必限定于在此说明的效果,也可以是后述的本技术相关联的一系列效果中的任意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一种二次电池,具备:外装部件(10),具有可挠性;电池元件(20),收纳于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具有扁平形状;第一布线部件(30、40),从外装部件的内部延伸至外部;以及多个第二布线部件(50、60),配置于外装部件的内部,并与第一布线部件接合,电池元件包括在至少一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或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电极集电体(21A、22A),电极集电体包括未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或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多个露出部(21AH、22AH),在多个露出部分别设置有将电极集电体与多个第二布线部件接合的集电体接合部(55),第二布线部件的面积相对于露出部的面积之比为0.015以上且0.95以下,集电体接合部的面积相对于第二布线部件的面积之比为0.04以上且0.625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史人,木暮太一,市桥明,结城贵皓,宫本昌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