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8110发布日期:2023-10-24 23:4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线圈部件包括绕组,绕组包括线圈骨架和漆包线,线圈骨架包括上部凸缘、基体以及下部凸缘,漆包线缠绕安装于基体上,在进行绕线时可采用专用的自动绕线设备进行绕制,一般将线圈骨架在工装夹具上进行定位,绕线设备沿线圈骨架沿线圈骨架的轴向来回进行绕制漆包线,但上述结构在漆包线绕制过程中,可能存在漆包线将会溢出骨架两端的情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能够减少在绕线过程中漆包线绕出线圈骨架的两端以保障绕线质量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能够减少在绕线过程中漆包线绕出线圈骨架的两端,保障绕线质量可靠性。

2、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线装置,用于与线圈骨架进行配合,包括杆部、第一抵靠部以及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位于所述杆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抵靠部位于所述杆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抵靠部自所述杆部周向向外凸伸,所述第二抵靠部自所述杆部周向向外凸伸,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两者中的至少其中一者与所述杆部可拆卸连接;

3、所述第一抵靠部设有第一安装槽部,包括第一端面部,所述第一安装槽部自所述第一端面部向内凹陷,所述第二抵靠部设有第二安装槽部,包括第二端面部,所述第二安装槽部自所述第二端面向内凹陷,所述第一安装槽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部相向设置,所述线圈骨架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部,所述线圈骨架包括第一锷状部、主体部以及第二锷状部;

4、所述第一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所述第一抵靠部与所述第二抵靠部之间,所述第一锷状部包括第一配合面部,所述第二锷状部包括第二配合面部,所述第一配合面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部相向设置,所述第一端面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端面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5、本发明提供的绕线装置用于与线圈骨架相配合,能够使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第一抵靠部与第二抵靠部之间,第一端面部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配合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第二端面部的至少部分与述第二配合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能够减少在绕线过程中漆包线绕出线圈骨架的两端,保障绕线质量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绕线装置,用于与线圈骨架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第一抵靠部以及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位于所述杆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抵靠部位于所述杆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抵靠部自所述杆部周向向外凸伸,所述第二抵靠部自所述杆部周向向外凸伸,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两者中的至少其中一者与所述杆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为第一绕线装置,所述第一抵靠部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二抵靠部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抵靠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衬套,所述第二抵靠部包括轴套和螺纹件,所述第一绕线装置包括第一杆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衬套、所述轴套以及所述螺纹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杆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所述衬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抵,所述第一杆部包括杆端部以及台阶部,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杆端部,所述轴套与所述台阶部相抵,所述螺纹件通过与所述杆端部通过螺纹配合作用与所述轴套相抵,所述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所述衬套与所述轴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设有第一凹槽,包括衬套端面部,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衬套端面部向内凹陷,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底壁,所述第一安装槽部为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端面部为所述衬套端面部,所述第一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轴套设有第二凹槽,包括轴套端面部,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轴套端面部向内凹陷,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凹槽底壁,所述第二安装槽部为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端面部为所述轴套端面部,所述第二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部抵接部和下部抵接部,所述上部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底壁相抵,所述下部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凹槽底壁相抵,所述第一配合面部与所述衬套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面部与所述轴套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底壁设置,所述第二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凹槽底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衬套的背离所述衬套的第一凹槽底壁的一侧相抵,所述螺纹件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轴套的背离所述轴套的第二凹槽底壁的一侧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和轴套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第一杆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螺纹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为第二绕线装置,所述第一抵靠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抵靠部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绕线装置包括第二杆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杆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抵靠部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二抵靠部包括轴套以及螺纹件,所述第二绕线装置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轴套以及所述螺纹件,所述第二杆部包括杆端部以及台阶部,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杆端部,所述轴套与所述台阶部相抵,所述螺纹件通过与所述杆端部的螺纹配合作用与所述轴套相抵,所述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轴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杆部周向向外凸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基部端面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自所述基部端面部向内凹陷,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三凹槽底壁,所述第一安装槽部为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端面部为所述基部端面部,所述第一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轴套设有第二凹槽,包括轴套端面部,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轴套端面部向内凹陷,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凹槽底壁,所述第二安装槽部为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端面部为所述轴套端面部,所述第二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部抵接部和下部抵接部,所述上部抵接部与所述第三凹槽底壁相抵,所述下部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凹槽底壁相抵,所述第一配合面部与所述基部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面部与所述轴套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三凹槽底壁设置,所述第二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凹槽底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为第三绕线装置,所述第一抵靠部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抵靠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衬套,所述第二抵靠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抵靠部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绕线装置包括第三杆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杆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杆部包括杆端部以及台阶部,所述杆端部设有外螺纹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内螺纹部,通过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内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作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并与所述台阶部相抵,所述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设有第一凹槽,包括衬套端面部,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底壁,所述第一安装槽部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端面部为衬套端面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包括第四凹槽底壁,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连接部端面部,所述第二安装槽部为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端面部为连接部端面部,所述第一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锷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部抵接部和下部抵接部,所述上部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底壁相抵,所述下部抵接部与所述第四凹槽底壁相抵,所述第一配合面部与所述衬套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面部与所述连接部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底壁设置,所述第二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四凹槽底壁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为第四绕线装置,所述第四绕线装置包括第四杆部,所述第一抵靠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抵靠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抵靠部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抵靠部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部抵接部和下部抵接部,所述上部抵接部与所述第三凹槽底壁相抵,所述下部抵接部与所述第四凹槽底壁相抵,所述第一配合面部与所述基部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连接部端面部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三凹槽底壁设置,所述第二锷状部的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面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四凹槽底壁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6、9、12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部包括第一安装槽内周壁,所述第一锷状部的外缘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周壁相抵,所述第二安装槽部包括第二安装槽内周壁,所述第二锷状部的外缘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周壁相抵。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线装置,用于与线圈骨架相配合,能够使线圈骨架沿轴向直接或间接相抵于第一抵靠部与第二抵靠部之间,第一配合面部与第一端面部至少部分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配合面部与第二端面部至少部分大致位于同一平面,能够减少在绕线过程中漆包线绕出线圈骨架的两端,保障绕线质量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