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塑胶及具有该下塑胶的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39354发布日期:2024-04-18 17:5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下塑胶及具有该下塑胶的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塑胶及具有该下塑胶的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下塑胶通过注塑工艺在模腔内冷却成型,其中成型的速度与下塑胶厚度密切相关。在生产尺寸较大的下塑胶时,需要使用更厚的下塑胶来确保下塑胶的强度,这导致注塑成型效率过慢,或者导致下塑胶成型失败。此外,对于动力电池而言,在短时间注液压力过大时容易导致裸电芯破损,且连接片与下塑胶连接后,连接片与下塑胶的整体厚度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下塑胶,厚度较薄。

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下塑胶的动力电池。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侧面凹陷的缓冲凹槽,所述缓冲凹槽内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导流孔,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一侧面凹陷的连接片凹槽,所述连接片凹槽内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的极柱通孔。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塑胶,通过在下塑胶本体的第一侧面开设缓冲凹槽,可以对电解液进行缓冲,防止注液压力过大损坏动力电池壳体内的裸电芯,并且可以减少下塑胶本体的材料,通过在第二侧面开设连接片凹槽,可以减小连接片与下塑胶的整体厚度,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下塑胶本体的材料,从而节省了下塑胶成型所需材料以及注塑冷却所需时间,大大节约了成本。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与所述缓冲凹槽在所述下塑胶本体上的投影区域相互错开。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与所述缓冲凹槽在所述下塑胶本体上的投影区域的错开距离为0.7mm~1mm。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凹槽分居所述缓冲凹槽的两端。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通过外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削减槽,所述削减槽具有外周槽壁和槽底壁,所述外周槽壁与所述外周面分离开,所述连接片凹槽开设于所述槽底壁。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周槽壁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内设有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凸出,且所述定位凸柱的端面与所述削减槽的所述槽底壁平齐。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塑胶本体为平板状结构,且所述下塑胶本体的长度不小于300mm,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宽度不小于107mm,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厚度不小于4mm。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厚度不大于30mm。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凹槽的长度不小于285mm,所述缓冲凹槽的宽度不小于100mm,所述缓冲凹槽的深度不小于2.5mm。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沿所述下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50mm,所述连接片凹槽沿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86mm,所述连接片凹槽的深度不小于2.5mm。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的靠近所述缓冲凹槽的一侧拐角处为圆角,所述圆角的圆角半径为5mm~20mm。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柱通孔在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中心。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凹槽具有靠近所述缓冲凹槽的第一侧壁和远离所述缓冲凹槽的第二侧壁,所述极柱通孔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极柱通孔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9、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下塑胶。

2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其包括的下塑胶解决了大尺寸下塑胶因厚度过大而导致注塑困难的技术壁垒,且下塑胶多处设置增强下塑胶的缓冲凹槽和连接片凹槽等机械结构,使大尺寸下塑胶的可行性得到实现。且缓冲凹槽和连接片凹槽的减薄设计节省了下塑胶成型所需材料以及注塑冷却所需时间,节约了大部分的成本。并且在下塑胶上增加了缓冲凹槽作为电解液缓冲区域,解决了大尺寸电芯在短时间注液压力过大时导致裸电芯破损的技术难题。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下塑胶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缓冲凹槽内,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注液孔错开。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连接片和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极柱通孔,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下塑胶的所述第二侧面一侧,所述连接片包括相连的极柱连接段和极耳连接段,所述极柱连接段位于所述连接片凹槽内且与所述极柱固定连接,所述极耳连接段向远离所述下塑胶的方向伸出,且所述极耳连接段和所述极柱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70°~110°。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裸电芯,所述裸电芯设置在所述极柱连接段的背离所述下塑胶的一侧,所述裸电芯的纵向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裸电芯的纵向端部为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极耳连接段连接。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裸电芯具有朝所述下塑胶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近部和远部,所述近部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最近,所述远部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近部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所述导流孔在所述凸起部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远部上,或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凸起部错开。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孔为多个,所述近部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导流孔。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裸电芯为多个,所述导流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中线位置。

2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下塑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所述第一侧面(1)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侧面(2)凹陷的缓冲凹槽(11),所述缓冲凹槽(11)内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导流孔(12),所述第二侧面(2)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一侧面(1)凹陷的连接片凹槽(21),所述连接片凹槽(21)内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的极柱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与所述缓冲凹槽(11)在所述下塑胶本体上的投影区域相互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与所述缓冲凹槽(11)在所述下塑胶本体上的投影区域的错开距离为0.7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凹槽(21)分居所述缓冲凹槽(11)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和所述第二侧面(2)通过外周面(3)相连接,所述第二侧面(2)设有削减槽(22),所述削减槽(22)具有外周槽壁(221)和槽底壁(222),所述外周槽壁(221)与所述外周面(3)分离开,所述连接片凹槽(21)开设于所述槽底壁(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槽壁(221)与所述外周面(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内设有定位凸柱(212),所述定位凸柱(212)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1)的一侧凸出,且所述定位凸柱(212)的端面与所述削减槽(22)的所述槽底壁(222)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为平板状结构,且所述下塑胶本体的长度不小于300mm,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宽度不小于107mm,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厚度不小于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厚度不大于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凹槽(11)的长度不小于285mm,所述缓冲凹槽(11)的宽度不小于100mm,所述缓冲凹槽(11)的深度不小于2.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沿所述下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50mm,所述连接片凹槽(21)沿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86mm,所述连接片凹槽(21)的深度不小于2.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的靠近所述缓冲凹槽(11)的一侧拐角处为圆角(211),所述圆角(211)的圆角半径为5mm~2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通孔(4)在所述下塑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中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具有靠近所述缓冲凹槽(11)的第一侧壁和远离所述缓冲凹槽(11)的第二侧壁,所述极柱通孔(4)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极柱通孔(4)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6.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20),所述盖板(20)位于所述下塑胶的所述第一侧面(1)一侧,且所述盖板(20)上开设有注液孔(201),所述注液孔(201)在所述第一侧面(1)的投影位于所述缓冲凹槽(11)内,所述导流孔(12)与所述注液孔(201)错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片(30)和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极柱通孔(4),所述连接片(30)位于所述下塑胶的所述第二侧面(2)一侧,所述连接片(30)包括相连的极柱连接段(301)和极耳连接段(302),所述极柱连接段(301)位于所述连接片凹槽(21)内且与所述极柱固定连接,所述极耳连接段(302)向远离所述下塑胶的方向伸出,且所述极耳连接段(302)和所述极柱连接段(301)之间的夹角为70°~11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裸电芯(40),所述裸电芯(40)设置在所述极柱连接段(301)的背离所述下塑胶的一侧,所述裸电芯(40)的纵向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裸电芯(40)的纵向端部为极耳(401),所述极耳(401)与所述极耳连接段(302)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40)具有朝所述下塑胶凸出的凸起部(402),所述凸起部(402)包括:近部和远部,所述近部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最近,所述远部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近部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所述导流孔(12)在所述凸起部(402)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远部上,或所述导流孔(12)与所述凸起部(402)错开。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2)为多个,所述近部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导流孔(12)。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40)为多个,所述导流孔(1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40)的中线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塑胶及具有该下塑胶的动力电池。该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下塑胶本体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开设有朝向第二侧面凹陷的缓冲凹槽,缓冲凹槽内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下塑胶本体的导流孔,第二侧面上开设有朝向第一侧面凹陷的连接片凹槽,连接片凹槽内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下塑胶本体的极柱通孔。根据本发明的下塑胶,缓冲凹槽可以对电解液进行缓冲,防止注液压力过大损坏动力电池壳体内的裸电芯,并且可以减少下塑胶本体的材料,连接片凹槽可以减小连接片与下塑胶的整体厚度,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下塑胶本体的材料,从而节省了下塑胶成型所需材料以及注塑冷却所需时间,大大节约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云,徐卫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