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56927发布日期:2023-07-04 21:0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通常具有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集电体。正极集电体通常具有正极极耳,正极极耳与正极集电端子电连接。另一方面,负极集电体通常具有负极极耳,负极极耳与负极集电端子电连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层叠结构物和设置在层叠结构物的端部的金属板进行接合的接合方法,所述层叠结构物是将多个金属箔和多个绝缘膜层叠而成的。

2、在先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93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般地,由于极耳(tab)的厚度薄,因此容易产生意外的变形(非有意的变形:unintended deformation)。如果产生意外的变形,则存在极耳和集电端子发生接合不良的可能性。

2、本公开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极耳和集电端子的接合良好的电池。

3、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电池,其是具备发电要素的电池,上述发电要素具有第1活性物质层、第2活性物质层、配置在上述第1活性物质层和上述第2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电解质层、进行上述第1活性物质层的集电的第1集电体、和进行上述第2活性物质层的集电的第2集电体,上述第1集电体具有第1极耳,上述电池具备与上述第1极耳电连接的第1集电端子,在上述发电要素的厚度方向进行俯视的情况下,第1集电端子具有基底部和比上述基底部向上述第1极耳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第1极耳具有从上述第1集电端子侧的端部t1向上述第1活性物质层侧延伸的狭缝(slit),上述狭缝和上述突出部接触,上述第1极耳具有包含上述狭缝的压曲部(buckling part)。

4、根据本公开,通过在极耳设置狭缝,而且设置包含该狭缝的压曲部,成为极耳和集电端子的接合良好的电池。

5、在上述公开中,在上述发电要素的厚度方向进行俯视的情况下,上述狭缝的上述第1活性物质层侧的端部ts可以位于比上述第1活性物质层的端部tf靠外侧的位置。

6、在上述公开中,上述第1集电端子可以具有多个上述突出部。

7、在上述公开中,上述第1极耳可以相对于1个上述突出部具有多个上述狭缝。

8、在上述公开中,上述发电要素可以是片型(sheet shape)。

9、本公开的电池取得极耳和集电端子的接合良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是具备发电要素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极耳和集电端子的接合良好的电池。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下述电池来解决所述课题,所述电池具备发电要素,所述发电要素具有第1活性物质层、第2活性物质层、配置在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电解质层、进行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的集电的第1集电体和进行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的集电的第2集电体,所述第1集电体具有第1极耳,所述电池具备与所述第1极耳电连接的第1集电端子,在所述发电要素的厚度方向俯视的情况下,第1集电端子具有基底部和比所述基底部向所述第1极耳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1极耳具有从所述第1集电端子侧的端部T<subgt;1</subgt;向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侧延伸的狭缝,所述狭缝和所述突出部接触,所述第1极耳具有包含所述狭缝的压曲部。

技术研发人员:各务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