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64522发布日期:2023-04-18 19:0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液冷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为20℃-40℃,而在高温下工作的锂电池的寿命不仅会明显缩短,严重时还会造成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风险。

2、目前市面上针对电池热管理主要采用液冷,即在电池包内设置液冷板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而冷却或加热过程中因电池包内各电芯所处空间位置不同,会造成电池换热的不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池换热的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

3、至少一块第一液冷板,每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

4、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5、多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并排布置,且所述第二液冷板设置于多块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通,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流道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液口和第二通液口,所述第一通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连通;

7、所述第二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三通液口和第四通液口,所述第三通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通液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通液口相连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9、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与远离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上的所述第一通液口连接;以及

10、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与远离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上的所述第二通液口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同侧,所述第三流道的所述第三通液口与所述第四通液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同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两侧,所述第三流道的所述第三通液口与所述第四通液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两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呈l型;所述出液管路呈l型。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

15、第一下冷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冷板上;以及

16、第一上冷板,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冷板上方;所述第一通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冷板两端,且所述第一通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冷板两端,且所述第二通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连通;

17、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

18、第二下冷板,所述第三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冷板上;以及

19、第二上冷板,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冷板上方;所述第三通液口和所述第四通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冷板上,且所述第三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通液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通液口相连通。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呈u型。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第一液冷板上对称布置。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子流道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子流道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

23、本发明中空间上并联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配合第一液冷板设置的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过水冷板之间的管路实现流道串联的效果,保证每块水冷板的流量稳定,利于缩小不同模组之间的电芯温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上设置有第一通液口(1210)和第二通液口(1220),所述第一通液口(1210)与所述第一流道(1110)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口(1220)与所述第二流道(1120)的两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4000)和所述出液管路(5000)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的同侧,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所述第三通液口(2210)与所述第四通液口(2220)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的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4000)和所述出液管路(5000)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的两侧,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所述第三通液口(2210)与所述第四通液口(2220)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4000)呈l型;所述出液管路(5000)呈l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3000)呈u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10)和所述第二流道(1120)在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上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流道(1111),多个所述第一子流道(1111)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流道(1121),多个所述第二子流道(1121)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每块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二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第三流道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二流道相连通;多块第一液冷板并排布置,且第二液冷板设置于多块第一液冷板的一侧;相邻两块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第一流道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相邻两块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第二流道通过连接管路连通。本发明中空间上并联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配合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过水冷板之间的管路实现流道串联的效果,保证每块水冷板的流量稳定,利于缩小不同模组之间的电芯温差。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芳,李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凌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