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3293发布日期:2022-08-17 08:1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2.作为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核心输配电设备,断路器产品的发展趋势正朝着产品体积小型化,产品容量大型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断路器核心部件的动触头,其性能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体积和承载电流能力。
3.现有中国专利cn211208373u一种断路器桥型触头机构,通过设置在桥型触片的凸面以及设置在母排上的凹槽,来实现增加触片与母排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的发热量,但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出现横向拉力时,凸面与凹槽可能会出现脱离现象,而且相互脱离时,由于桥型触片摆动幅度较小,在安装时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导致断路器烧毁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断路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一种触头结构。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触头结构,包括:桥型触片、母排,所述桥型触片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接触触点,所述接触触点与所述桥型触片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母排上设置有接触槽,所述母排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接触触点位于所述接触槽内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接触槽沿所述母排的轴向限位配合。
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接触槽包括两倾斜面,并分别为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底部连接且两者构成“v”形结构。
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连接在所述接触槽的槽口处,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母排为一体化结构。
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限位筋靠近所述接触槽的一侧底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顶端连接。
1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限位筋靠近所述接触槽一面设置为竖直面。
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母排上还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开口横向设置,所述弧形缺口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连接。
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接触触点的底端设置为弧形结构。
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接触触点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所述接触触点远离所述弧形缺口的一侧与所述限位筋的竖直面横向限位配合。
14.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当设置在桥型触片上的接触触点的底端与限位筋的顶端接触时,此时桥型触片的摆动幅度较大,易发现接触触点未安装在接触槽内,降低了因接触触点未在工作位置进行工作导致断路器烧毁现象。
16.(2)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后,出现横向拉力时,限位筋靠近接触槽的竖直面与接触触点远离弧形缺口的一侧限位配合,有效的防止了接触触点脱离出接触槽外,使断路器的可靠性更高。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构成“v”形结构,增加了接触槽与接触触点的接触面积,降低发热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头结构的母排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头结构的桥型触片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
21.1、母排;2、接触槽;3、桥型触片;4、接触触点;21、弧形缺口;22、第一倾斜面;23、第二倾斜面;24、限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头结构的母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头结构的桥型触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头结构,包括:桥型触片3、母排1,桥型触片3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接触触点4,接触触点4与桥型触片3为一体化结构,母排1上设置有接触槽2以及限位结构,接触触点4位于接触槽2内并通过限位结构与接触槽2横向限位配合。
2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触槽2包括两倾斜面,并分别为第一倾斜面22与第二倾斜面23,第一倾斜面22的底部与第二倾斜面23的底部连接且两者构成“v”形结构;通过第一倾斜面22与第二倾斜面23构成“v”形结构,增加了接触槽2与接触触点4的接触面积,降低发热量。
2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限位结构为限位筋24,限位筋24连接在接触槽2的槽口处,且限位筋24与母排1为一体化结构。
2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限位筋24靠近接触槽2的一侧底部与第一倾斜面22的顶端连接。
2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限位筋24靠近接触槽2一面设置为竖直面。
2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母排1上还设置有弧形缺口21,弧形缺口21开口横向设置,弧形缺口21的底端与第二倾斜面23的顶端连接。
2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触触点4的底端设置为弧形结构。
3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触触点4的底端与第一倾斜面22、第二倾斜面23接触,接触触点4远离弧形缺口21的一侧与限位筋24的竖直面横向限位配合。
31.在安装后,出现横向拉力时,限位筋24靠近接触槽2的竖直面与接触触点4远离弧形缺口21的一侧限位配合,有效的防止了接触触点4脱离出接触槽2外,使断路器的可靠性更高。
32.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时,当设置在桥型触片3上的接触触点4的底端与限位筋24的顶端接触时,此时桥型触片3的摆动幅度较大,易发现接触触点4未安装在接触槽2内,降低了因接触触点4未在工作位置进行工作导致断路器烧毁现象。
33.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后,出现横向拉力时,限位筋24靠近接触槽2的竖直面与接触触点4远离弧形缺口21的一侧限位配合,有效的防止了接触触点4脱离出接触槽2外,使断路器的可靠性更高。
34.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倾斜面22与第二倾斜面23构成“v”形结构,增加了接触槽2与接触触点4的接触面积,降低发热量。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型触片、母排,所述桥型触片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接触触点,所述接触触点与所述桥型触片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母排上设置有接触槽,所述母排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接触触点位于所述接触槽内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接触槽沿所述母排的轴向限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槽包括两倾斜面,并分别为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底部连接且两者构成“v”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连接在所述接触槽的槽口处,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母排为一体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靠近所述接触槽的一侧底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顶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靠近所述接触槽一面设置为竖直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上还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开口横向设置,所述弧形缺口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触点的底端设置为弧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触点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所述接触触点远离所述弧形缺口的一侧与所述限位筋的竖直面横向限位配合。

技术总结
一种触头结构,包括:桥型触片、母排,所述桥型触片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接触触点,所述接触触点与所述桥型触片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母排上设置有接触槽,所述母排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接触触点位于所述接触槽内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接触槽沿所述母排的轴向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不仅降低了发热量,而且避免了出现横向拉力导致触片与母排脱离的风险,使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高。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高。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蔡元钦 周国毅 张悦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通低压开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