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9140发布日期:2022-07-05 18:5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是在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是连接不同设备上的电路或者连接电路中不同的模块,使电流或者信号得以流通或传输,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3.随着电路板和电路器件的更进一步的集成化,不仅需要配置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外,还需要将用于供电的电流端子进行集成,以便于电气连接的集成化布置,而为了提高电流端子的导电性能,需要相对增大导电片的导电面积,因而需要为电流端子设计方便装配且连接稳固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稳定的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电流端子,外壳设置有装配槽,装配槽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口和装配口,装配槽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台阶,定位台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电流端子设置在装配槽内,电流端子设置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连接板和焊接板,连接板连接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第一导电片在靠近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导电片在靠近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端,第一导电片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条和卡块,第二导电片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条,焊接板与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连接;第一导向条与第一定位槽间隙配合,卡块与定位槽过盈配合,第二导向条与第二定位槽间隙配合,焊接板位于装配口处。
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焊接板连接在第二导电片上,外壳在装配口的两侧处设置有横槽,焊接板设置在两个横槽内。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横槽位于装配口的中部,横槽与第一定位槽之间设置有隔条,横槽和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避让槽。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导向条位于卡块靠近于第一连接端的一侧,电流端子从装配口装入至装配槽内。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设置有多个装配槽,电源连接器包括多个电流端子,一个电流端子设置在一个装配槽内。
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装配槽和多个电流端子均沿长度方向排布,焊接板沿宽度方向延伸,长度方向垂直与宽度方向。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板在朝向连接口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板,定位凸板与装配槽的内壁邻接。
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装配槽的内壁在第一定位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台阶,定位凸板与配合台阶间隙配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定位槽分别与两个导向条的引导配合,使得电流端子从装配口装入装配槽后,卡块与定位槽过盈配合,再通过定位槽分别对导电片起定位作用,以及焊接板与电路板焊接后呈固定配置,继而稳定整个电流端子的装配,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再通过焊接板与第二导电片连接,卡块与第一导电片连接,从而稳定两个导电片的相对位置,以及利用定位凸板与配合台阶间隙配合,不仅装配简易且装配后的结构更为稳定性,且利用两个导电片可提升电流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的结构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中电流端子的结构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中电流端子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中外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流适配器实施例的剖视图。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至图7,电源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多个电流端子2,外壳1 呈矩形布置,外壳1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延伸装配槽11,多个装配槽 11沿长度方向分布,装配槽11在高度方向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口111 和装配口112,装配槽11的内壁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台阶12和配合台阶17,定位台阶12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31和第二定位槽132,第一定位槽131和第二定位槽132分别沿高度方向延伸,外壳1在装配口112的两侧处设置有横槽14,横槽14位于装配口112的中部,横槽14与第一定位槽131之间设置有隔条15,横槽14和第二定位槽132之间设置有避让槽16。
23.电流端子2设置有第一导电片21、第二导电片22、连接板24和焊接板23,第一导电片21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211,第二导电片22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端221,第一导电片21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条 212和卡块213,第一导向条212位于卡块213靠近于第一连接端211的一侧,第二导电片22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条222,焊接板23连接在第二导电片22上,连接板24连接在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之间,连接板24在朝向连接口11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板241。
24.电流端子2从装配口112装入至装配槽11内,第一导向条212与第一定位槽131间隙配合,卡块213与定位槽过盈配合,第二导向条222与第二定位槽132间隙配合,焊接板23位于装配口112处,焊接板23位于两个横槽14内,焊接板23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端211和第二连接端221位于靠近连接口111处,定位凸板241与装配槽11的内壁邻接,且与定位凸板241与配合台阶17间隙配合,继而实现一个电流端子2设置在一个装配槽11内,多个电流端子2均沿长度方向排布,长度方向垂直与宽度方向。
25.本案的电源连接器采用表面贴装工艺与pcb板焊接,具体通过多个焊接板23与pcb板的焊点焊接。当然焊接板23还可与第一导电片21连接,亦可实现本案的发明目的,另一电
源连接器中的电源插板从连接口插入,继而电源插板被第一连接端211和第二连接端212夹持,继而形成电连接。
26.由上可见,通过两个定位槽分别与两个导向条的引导配合,使得电流端子从装配口装入装配槽后,卡块与定位槽过盈配合,再通过定位槽分别对导电片起定位作用,以及焊接板与电路板焊接后呈固定配置,继而稳定整个电流端子的装配,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电流端子;所述外壳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口和装配口,所述装配槽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电流端子设置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电流端子设置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连接板和焊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片在靠近所述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导电片在靠近所述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条和卡块,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焊接板与所述第一导电片或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间隙配合,所述卡块与所述定位槽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间隙配合,所述焊接板位于所述装配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板连接在第二导电片上,所述外壳在所述装配口的两侧处设置有横槽,所述焊接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槽位于所述装配口的中部,所述横槽与第一定位槽之间设置有隔条,所述横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避让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条位于所述卡块靠近于第一连接端的一侧,所述电流端子从所述装配口装入至所述装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多个所述装配槽,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电流端子,一个所述电流端子设置在一个所述装配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装配槽和多个所述电流端子均沿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焊接板沿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长度方向垂直与所述宽度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在朝向所述连接口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板,所述定位凸板与所述装配槽的内壁邻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的内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台阶,所述定位凸板与所述配合台阶间隙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电流端子,外壳设置有装配槽,装配槽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台阶,定位台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电流端子设置在装配槽内,电流端子设置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焊接板,第一导电片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条和卡块,第二导电片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条,焊接板与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连接,第一导向条与第一定位槽间隙配合,卡块与定位槽过盈配合,第二导向条与第二定位槽间隙配合,焊接板位于装配口处。通过两个定位槽分别与两个导向条的引导配合,使得电流端子从装配口装入装配槽后,卡块与定位槽过盈配合,继而稳定整个电流端子的装配,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高连接稳定性。高连接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永军 汪应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7
技术公布日:2022/7/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