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9266发布日期:2022-10-29 03:0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2.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3.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150082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封装基底底座,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基底底座的上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光线屏蔽反射罩,所述发光二极管光线屏蔽反射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内部透明封装,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基底底座的下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阴极金属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基底底座的下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阳极金属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阴极金属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阳极金属引脚的表面均分别开设有引脚折断引槽,所述引脚折断引槽的数量有若干个,所述引脚折断引槽的开槽深度小于发光二极管阴极金属引脚与发光二极管阳极金属引脚的半径长度,所述发光二极管阴极金属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阳极金属引脚表面的引脚折断引槽的位置均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引脚折断引槽垂直于发光二极管阴极金属引脚与发光二极管阳极金属引脚之间的水平连线,所述发光二极管内部透明封装内部固定安装有光线均匀罩,所述光线均匀罩采用有机导光玻璃制成。
4.根据专利号为cn215008266u所公开的中国专利,该装置的引脚是通过手动去折断的,而在手动折断引脚时,容易出现引脚与发光二极管内的发光元件断裂的情况,使得发光二极管无法发出光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手动折断引脚时,容易出现引脚与发光二极管内的发光元件断裂的问题,提出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和折断盒,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与发光二极管灯珠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与折断盒插接,所述折断盒的内部安装有折断组件和蓄能组件;
7.折断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折断盒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刀,且伸缩杆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二,所述拉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和切刀固定连接。
8.优选的,蓄能组件包括活动套设在折断盒内圈里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固
定连接有推板和拉环,且拉杆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一,所述拉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和推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折断盒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推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限位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一,所述切刀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二,所述卡块二与卡块一啮合。
11.优选的,所述限位轴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和连接轴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折断盒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蓄能组件能够为折断组件提供动能,之后通过折断组件对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进行切割,从而能够避免手动折断无法掌控力度的情况,保证发光二极管不会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15.图1是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的立体图;
16.图2是图1所示折断盒的剖视图;
17.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18.附图标记:1、发光二极管灯珠;2、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3、折断盒;4、推板;5、拉杆;6、拉环;7、拉簧一;8、支撑杆;9、限位轴;10、连接轴;11、扭簧;12、滑块;13、卡块一;14、伸缩杆;15、拉簧二;16、切刀;17、卡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珠1、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和折断盒3,折断盒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夹爪,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与发光二极管灯珠1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与折断盒3以及弹性夹爪插接,折断盒3的内部安装有折断组件和蓄能组件;折断组件包括伸缩杆14,伸缩杆14的一端与折断盒3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刀16,且伸缩杆14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二15,拉簧二15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3和切刀16固定连接。
22.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插入电路板上,之后再将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插入折断盒3和弹性夹爪的内圈里,通过弹性夹爪增强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与折断盒3的稳定性,之后通过蓄能组件为切刀16蓄能,最终通过切刀16将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切断。
23.实施例二
24.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蓄能组件包括活动套设在折断盒3内圈里的拉杆5,拉杆5的两端分
别固定连接有推板4和拉环6,且拉杆5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一7,拉簧一7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3和推板4固定连接,折断盒3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推板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推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一端通过限位轴9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一13,切刀1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二17,卡块二17与卡块一13啮合,卡块二17与卡块一13均呈三角形,限位轴9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扭簧11,扭簧1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8和连接轴10固定连接,折断盒3的内壁开设有滑槽,连接轴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与滑槽滑动连接。
25.本实施例中,首先,拉动拉环6通过拉杆5带动推板4进行移动,推板4的移动会通过支撑杆8带动连接轴10一起进行移动,连接轴10则会通过滑块12与滑槽的配合使其发生偏转,使得连接轴10在移动的过程中卡块一13会与卡块二17脱离啮合,脱离啮合后的切刀16会通过拉簧二15的作用力冲向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将其切断,之后松开拉环6会通过拉簧一7的作用力推动连接轴10返回原位,当卡块一13与卡块二17的斜面接触后,连接轴10会以限位轴9为轴心再次发生摆动,使得卡块一13与卡块二17错开,当卡块一13与卡块二17脱离贴合后,连接轴10会通过扭簧11的作用力使其与支撑杆8重新共线,使卡块一13再次与卡块二17啮合。
26.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珠(1)、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和折断盒(3),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与发光二极管灯珠(1)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2)与折断盒(3)插接,所述折断盒(3)的内部安装有折断组件和蓄能组件;折断组件包括伸缩杆(14),所述伸缩杆(14)的一端与折断盒(3)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刀(16),且伸缩杆(14)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二(15),所述拉簧二(15)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3)和切刀(1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蓄能组件包括活动套设在折断盒(3)内圈里的拉杆(5),所述拉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板(4)和拉环(6),且拉杆(5)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一(7),所述拉簧一(7)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3)和推板(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断盒(3)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推板(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通过限位轴(9)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一(13),所述切刀(1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二(17),所述卡块二(17)与卡块一(13)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9)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扭簧(11),所述扭簧(1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8)和连接轴(10)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断盒(3)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轴(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与滑槽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引脚折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针对手动折断引脚时,容易出现引脚与发光二极管内的发光元件断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和折断盒,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与发光二极管灯珠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引脚本体与折断盒插接,所述折断盒的内部安装有折断组件和蓄能组件;折断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折断盒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刀,且伸缩杆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拉簧二,所述拉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折断盒和切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手动折断无法掌控力度的情况,保证引脚在折断时发光二极管不会受到损伤。断时发光二极管不会受到损伤。断时发光二极管不会受到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易明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易光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