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连杆机构,用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1、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在现代输配电线路系统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医院、智能楼宇、数据中心、发电厂、银行、重要基础设施等需要保持供电连续性的场合。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工作过程中,其转换的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输配电线路的持续供电输出状态;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有两位置自动转换开关和三位置自动转换开关两种;两位置自动转换开关在常用侧电源合闸(同时备用侧电源分闸)与备用侧电源合闸(同时常用侧电源分闸)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实现输配电线路持续、稳定、可靠的电能输出。三位置的自动转换开关除了能实现两位置自动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之外,还能够实现常用侧电源与备用侧电源同时处于分闸状态(即双分状态),并且进行分闸状态的锁定。
2、操作系统作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内的核心零部件,其提供自动转换开关位置转换时的动能,并且通过其输出部连动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在常用侧电源与备用侧电源之间进行合闸位置状态的转换;其中,两位置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系统有两种状态,分别对应于常用侧电源合闸位与备用侧电源合闸位。三位置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系统有三种状态,分别对应于常用侧电源合闸位、备用侧电源合闸位与双分位。
3、但是现有技术中三位置的自动转换开关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4、(1)常用侧与备用侧及双分位置分别设置有锁定机构,且三个位置的锁定机构互不干涉,容易导致只对其中一个位置进行锁定,而另一个位置没有锁定导致误操作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形;
5、(2)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双主轴结构,无法满足产品同侧接线的要求;
6、(3)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手动合分闸时需要人力直接操作,导致人力过小时无法完成开关合分闸动作,人力过大时又容易损坏开关装置;
7、(4)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产品转换动作时间较长,难以满足高接通分断性能指标要求和要求快速转换的应用场合;
8、(5)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产品内部主轴上的连杆易断裂,寿命短;
9、(6)手柄操作方式和逻辑过程复杂容易发生卡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系统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杆机构,通过对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系统连杆结构的重新设计,提高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装置的可靠性,解决上述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系统存在的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杆机构包括相应的上连杆,所述相应的上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装在支架上,另一端与相应的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相应的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相应的下连杆连接,所述相应的下连杆的一侧端利用与主轴相应侧铰接,所述相应的下连杆上设有相应的下连杆滑槽和下连杆限位凸起,所述相应的上连杆,中间连杆及下连杆联动驱动所述主轴转动的过程中,相应的连接销轴二能够在所述相应的下连杆上的连接腰形滑孔中滑动和转动,相应的连接销轴一能够在相应的下连杆滑槽中滑动和转动,相应的下连杆限位凸起能够限制所述相应的连接销轴一滑出相应的下连杆滑槽后的位置。
3、进一步地,所述相应的上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装在所述支架内侧,另一端通过相应的连接销轴一与相应的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相应的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相应的连接销轴二与相应的下连杆连接,所述相应的下连杆的一侧端利用相应的连接销轴三与主轴相应侧的支臂铰接。
4、进一步地,所述相应的上连杆的侧壁位于相应的翻转杠杆的内侧,所述相应的下连杆的侧壁位于相应的上连杆的内侧,所述相应的中间杠杆的侧壁位于相应的下连杆的内侧。
5、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杆的侧壁上端设置有上连杆限位凸起一,所述相应的上连杆旋转时,所述上连杆限位凸起一的外侧壁在翻转杠杆安装轴端面上滑动,所述相应的上连杆的侧壁下端设置有上连杆限位凸起二,所述相应的上连杆,中间连杆和下连杆联动时,所述相应的上连杆限位凸起二的内侧壁在相应的连接销轴二的端面上滑动。
6、进一步地,相应的主弹簧一端连接在相应的弹簧轴上,另一端连接在相应的连接销轴一上。
7、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常用侧和备用侧设置有相应的支臂,主轴两端可转动的装在所述支架的内侧面上的主轴安装孔中。
8、进一步地,所述相应的上连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相应的上连杆安装轴上能够被所述支架上相应的限位部限制转动行程。
9、进一步地,相应的上连杆安装轴伸进相应的翻转杠杆上的上连杆安装轴让位孔中。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杆机构,能够用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采用单主轴操作的方式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满足开关装置同侧接线的要求,多连杆结构实现触头的快速转换和高接通分断指标,且能够满足手动合分闸时都无关人力操作的要求。
1.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杆机构(b,b’)包括相应的上连杆(b01,b01’),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一端可转动的装在支架(1)上,另一端与相应的中间连杆(b03,b03’)的一端铰接,所述相应的中间连杆(b03,b03’)的另一端与相应的下连杆(b05,b05’)连接,所述相应的下连杆(b05,b05’)的一侧端利用与主轴(b07)相应侧铰接,所述相应的下连杆(b05,b05’)上设有相应的下连杆滑槽(b0501,b0501’)和下连杆限位凸起(b0502,b0502’),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中间连杆(b03,b03’)及下连杆(b05,b05’)联动驱动所述主轴(b07)转动的过程中,相应的连接销轴二(b04,b04’)能够在所述相应的下连杆(b05,b05’)上的连接腰形滑孔(b0503,b0503’)中滑动和转动,相应的连接销轴一(b02,b02’)能够在相应的下连杆滑槽(b0501,b0501’)中滑动和转动,相应的下连杆限位凸起(b0502,b0502’)能够限制所述相应的连接销轴一(b02,b02’)滑出相应的下连杆滑槽(b0501,b0501’)后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一端可转动的装在所述支架(1)内侧,另一端通过相应的连接销轴一(b02,b02’)与相应的中间连杆(b03,b03’)的一端铰接,所述相应的中间连杆(b03,b03’)的另一端通过相应的连接销轴二(b04,b04’)与相应的下连杆(b05,b05’)连接,所述相应的下连杆(b05,b05’)的一侧端利用相应的连接销轴三(b06,b06’)与主轴(b07)相应侧的支臂(b0701,b0701’)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的侧壁位于相应的翻转杠杆(a01,a01’)的内侧,所述相应的下连杆(b05,b05’)的侧壁位于相应的上连杆(b01,b01’)的内侧,所述相应的中间杠杆(b03,b03’)的侧壁位于相应的下连杆(b05,b05’)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b01,b01’)的侧壁上端设置有上连杆限位凸起一(b0101,b0101’),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旋转时,所述上连杆限位凸起一(b0101,b0101’)的外侧壁在翻转杠杆安装轴(101,101’)端面上滑动,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的侧壁下端设置有上连杆限位凸起二(b0102,b0102’),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中间连杆(b03,b03’)和下连杆(b05,b05’)联动时,所述相应的上连杆限位凸起二(b0102,b0102’)的内侧壁在相应的连接销轴二(b04,b04’)的端面上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应的主弹簧(4,4’)一端连接在相应的弹簧轴(a03,a03’)上,另一端连接在相应的连接销轴一(b02,b02’)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b07)的常用侧和备用侧设置有相应的支臂(b0701,b0701’),主轴(b07)两端可转动的装在所述支架(1)的内侧面上的主轴安装孔(104)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上连杆(b01,b01’)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相应的上连杆安装轴(103,103’)上能够被所述支架(1)上相应的限位部(109,109’)限制转动行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应的上连杆安装轴(103,103’)伸进相应的翻转杠杆(a01,a01’)上的上连杆安装轴让位孔(a0103,a010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