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2732发布日期:2023-05-11 09:1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及电子,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1、目前,发光器件发热的原因是添加的电能都没有转换成光能,大部分转换成热能。指示灯只有100lm/w,电光转换效率约为20%到30%。也就是说,大约70%的电能转变为热能。发光器件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下,会严重影响发光器件的寿命,但是这些热必须经过多条途径,才能引导从发光芯片到达外面的空气。现有光源结构散热通道只能是发光芯片底面通过介质将热传导到支架,支架通过外接pcb将热量传导到空气中,散热效果较差。

2、因此,对于大功率的发光器件而言,散热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

2、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包括支架、发光芯片和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支架上方,且和支架之间形成一空腔结构,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凹槽,在所述支架的凹槽内设有发光芯片和导热树脂,所述导热树脂环绕所述发光芯片,且与所述发光芯片的侧面直接接触。

3、本申请通过所述第一透镜和支架之间形成一空腔结构,所述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凹槽,在所述支架的凹槽内设有发光芯片和导热树脂,所述导热树脂环绕所述发光芯片,且和所述发光芯片的侧面直接接触。使得发光芯片发出的热量在通过底面传导至支架散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光芯片侧面传导至导热树脂中,增加发光芯片和发光器件散热的热容,提高了发光芯片和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发光芯片(2)和第一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3)位于所述支架(1)上方,且和支架(1)之间形成一空腔结构(4),所述支架(1)具有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所述支架(1)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凹槽(11),在所述支架(1)的凹槽(11)内设有发光芯片(2)和导热树脂(12),所述导热树脂(12)环绕所述发光芯片(2),且与所述发光芯片(2)的侧面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透镜(5),所述第二透镜(5)位于空腔结构(4)内,且覆盖所述发光芯片(2)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树脂(12)内含有导热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发光芯片(2)电连接的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2),所述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2)之间绝缘间隔设置,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导热件(101)和第二导热件(102),所述第一电极(71)位于第一导热件(101)上,所述第二电极(72)位于第二导热件(102)上,所述第一导热件(101)和第二导热件(102)之间具有间隙槽(1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树脂(12)至少在第一表面(1a)上将所述间隙槽(105)密封覆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4),所述第一固定件(103)位于所述第一导热件(101)的外侧,与第一导热件(101)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104)位于所述第二导热件(102)的外侧,与第二导热件(102)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4)相连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所在的第一表面(1a)上具有微小的凹凸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开槽形式为方形、圆形、梯形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提供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包括支架、发光芯片和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支架上方,且和支架之间形成一空腔结构,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凹槽,在所述支架的凹槽内设有发光芯片和导热树脂,所述导热树脂环绕所述发光芯片,且与所述发光芯片的侧面直接接触。通过所述导热树脂环绕所述发光芯片,且和所述发光芯片的侧面直接接触,使得发光芯片发出的热量在通过底面传导至支架散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光芯片侧面传导至导热树脂中,增加发光器件散热的热容。此外,还可以通过增设第二透镜提升能量的光能转化率,减少电能转变为热能,提高了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曹宇星,汪洋,李向阳,周威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循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