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9689发布日期:2023-04-19 10: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1、如图1-图3所示,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结构由一种铜合金材料冲压制成框架主体10,框架主体10包括放置芯片的散热板101和连接芯片的引线102。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因工作时功率大而产生的热量高,需要充分的散热才能确保器件正常工作,所以此类产品要求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导热性能直接影响最终成品的可靠性。散热板101散热面为冲裁后毛刺面,边缘因冲裁毛刺等原因并不是很平整,封装时散热面是需要裸露在外才能更好地发挥散热性能,封装塑料与散热板101散热面铜材分界处不够平整就很容易产生溢胶,也就是塑料渗入铜散热面,严重影响散热性能,进而导致产品报废。同时因框架主体10散热板101散热面并没有封装在塑料体20内,而是部分裸露在外,这就要求塑封体20和框架主体10之间要有很好的结合力,结合牢固才能保护内部芯片及电路,否则容易造成封装电子元件松动,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甚至使产品报废。

2、常规散热板101采用单个压台103结构,产品生产过程中,压台103后形成的空间塑封时会被塑料体20填满,为保证塑料体20的强度压台103需要一定的宽度及深度才能保证封装塑料与散热板101散热面铜材分界位置104的平整,并有足够的自然形成的披锋结构使铜与塑料紧密结合,压台103深度越大散热板101冲压完成压台103后压台103塌角105也会越大,造成封装时塑封料溢胶的风险。

3、针对这种大功率引线框架的封装的需要,本发明人研究出一种新型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产品散热板的双压台结构,旨在解决此类产品塑封体和框架主体之间更好的结合力需求,同时降低产品在塑封生产时溢胶的风险,达到提高产品成品率及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封体与框架主体结合牢固的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包括底座和二个以上的压台;所述压台的底面固定在底座的顶面,压台的径向尺寸大于出底座的径向尺寸,使得压台的外沿沿径向超出底座的边缘;二个以上的压台依次叠合在一起。

4、所述压台由第一压台和第二压台构成;所述位于上部的第一压台的径向尺寸大于位于下部的第二压台的径向尺寸,在第一压台与第二压台之间形成阶梯面,第二压台的底面固定在底座的顶面。

5、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散热面长边两侧设置两道压台,冲压时首先进行宽度0.25mm、深度0.50mm的第一次压台,再进行宽度0.20mm、深度0.30mm的第二次压台,两道压台自然形成类似于披锋的结构,这种双压台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塑料体与金属体之间的结合力,并有效克服了塑封时散热面溢胶的问题,保证了引线框架产品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同时提高了产品塑封生产时的成品率及产品的可靠性。

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二个以上的压台;所述压台的底面固定在底座的顶面,压台的径向尺寸大于底座的径向尺寸,使得压台的外沿沿径向超出底座的边缘;二个以上的压台依次叠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台由第一压台和第二压台构成;位于上部的第一压台的径向尺寸大于位于下部的第二压台的径向尺寸,在第一压台与第二压台之间形成阶梯面,第二压台的底面固定在底座的顶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板改进结构,包括底座和二个以上的压台;所述压台的底面固定在底座的顶面,压台的径向尺寸大于底座的径向尺寸,使得压台的外沿沿径向超出底座的边缘;二个以上的压台依次叠合在一起。由于本技术的散热板散热面长边两侧设置两道压台,两道压台自然形成类似于披锋的结构,这种双压台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塑料体与金属体之间的结合力,并有效克服了塑封时散热面溢胶的问题,保证了引线框架产品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同时提高了产品塑封生产时的成品率及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敬捷,林桂贤,林晨晓,丘文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捷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