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及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5605发布日期:2023-04-05 13:3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及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及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作为储能设备,性能稳定可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发挥着很大作用。

2、但是,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电池的环境温度升高,同时,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如电机等驱动装置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新能源汽车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对运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以保证其使用寿命。

2、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却系统,所述第一冷却系统内充注有第一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冷却液至电池包,以冷却所述电池包;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内充注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相连通,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冷凝器;第二冷却系统,所述第二冷却系统内充注有第二冷却液,所述第二冷却系统包括散热箱,所述第二冷却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冷却液经所述散热箱至电机,以冷却所述电机;风机,所述冷凝器、所述散热箱和所述风机间隔设置。

3、可选地,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箱之间。

4、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液泵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液泵和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通。

5、可选地,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器依次闭环连通。

6、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液泵,所述第二液泵与所述散热箱相连通。

7、可选地,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第一冷却系统、制冷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系统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电池包和电机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电池包和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高温对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提升其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风机实现同时对制冷剂和第二冷却液散发的热量的排出,进一步提升第一冷却液对电池包的降温效果以及第二冷却液对电机的降温效果。

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

10、可选地,还包括防护箱,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一冷却系统、制冷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系统均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防护箱包括安装箱体和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安装在所述安装箱体一侧以形成腔体,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冷凝器位于所述安装箱体内,所述第二冷却系统的散热箱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的风机安装在所述安装箱体的侧壁上,所述安装箱体内部通过所述风机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11、可选地,所述防护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均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第一冷却系统内的第一冷却液输入至电池包和由所述电池包输出至所述第一冷却系统。

12、可选地,所述防护箱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散热箱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用于与电机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第二冷却系统内的第二冷却液输出至所述电机,所述第二冷却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电机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第二冷却液由所述电机输入至所述第二冷却系统。

13、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装置与如上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具有相近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4)位于所述冷凝器(21)和所述散热箱(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1)包括第一液泵(11)和换热器(12),所述换热器(12)分别与所述第一液泵(11)和所述制冷循环回路(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压缩机(22),所述压缩机(22)、所述冷凝器(21)和所述换热器(12)依次闭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系统(3)还包括第二液泵(32),所述第二液泵(32)与所述散热箱(3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气液分离器(23),所述换热器(12)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23)与所述压缩机(22)相连通。

7.一种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箱(5),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一冷却系统(1)、制冷循环回路(2)和第二冷却系统(3)均位于所述防护箱(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5)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液口(53)和第一出液口(54),所述第一出液口(54)和所述第一进液口(53)均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1)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第一冷却系统(1)内的第一冷却液输入至电池包和由所述电池包输出至所述第一冷却系统(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5)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进液口(55)和第二出液口(56),所述散热箱(31)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56)用于与电机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第二冷却系统(3)内的第二冷却液输出至所述电机,所述第二冷却系统(3)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口(55)与所述电机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第二冷却液由所述电机输入至所述第二冷却系统(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及热管理装置。该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却系统,第一冷却系统内充注有第一冷却液,第一冷却系统用于驱动第一冷却液至电池包,以冷却电池包;制冷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内充注有制冷剂,制冷循环回路与第一冷却系统相连通,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冷凝器;第二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内充注有第二冷却液,第二冷却系统包括散热箱,第二冷却系统用于驱动第二冷却液经散热箱至电机,以冷却电机;风机,冷凝器、散热箱和风机间隔设置。本技术通过第一冷却系统、制冷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系统对电池包和电机进行降温,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玉,刘义泉,陈辉,王文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国创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