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8719发布日期:2023-04-29 21:3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屏蔽导体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1、汽车高速数据连接器一般包括护套及设置在护套内部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导体,目前,屏蔽导体往往采用机加工工艺或压铸工艺成型,然而采用上述两种加工工艺加工的屏蔽导体成本较高,且不利于高效率大批量的生产,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利于高效率大批量生产的屏蔽导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及连接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包括冲压成型的屏蔽导体以及设置在屏蔽导体外侧的绝缘体组件,所述屏蔽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外凸出设置并用于连接绝缘体组件的固定件,所述绝缘体组件注塑成型于所述屏蔽导体的外侧,并包覆所述的固定件。

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在屏蔽导体上由内向外冲压而成的凸起结构。

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为凸出所述屏蔽导体的端面设置的凸点,该凸点在屏蔽导体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边角倒圆的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点在远离屏蔽导体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变小。

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为一端与屏蔽导体一体设置,另一端向外弯折设置的挂板。

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导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挂板之间的夹角为20~60°。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的屏蔽导体结构。

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组件包括第一注塑部、第二注塑部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且第二注塑部、中间部以及第一注塑部三者沿屏蔽导体结构插入连接器的方向依次设置。

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注塑部远离第二注塑部的一端具有呈锥形的引导面。

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至少包括一列用于连接第一注塑部的固定件,及一列用于连接第二注塑部的固定件,每列固定件均由多个沿屏蔽导体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固定件组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导体结构通过冲压和注塑相结合的方式即可生产,无需再采用现有的机加工工艺或压铸工艺成型;由于冲压和注塑过程可以开模生产加工,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整体成本,同时冲压和注塑相结合降低了产品的重量,达到了产品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包括冲压成型的屏蔽导体以及设置在屏蔽导体外侧的绝缘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外凸出设置并用于连接绝缘体组件的固定件,所述绝缘体组件注塑成型于所述屏蔽导体的外侧,并包覆所述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在屏蔽导体上由内向外冲压而成的凸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凸出所述屏蔽导体的端面设置的凸点,该凸点在屏蔽导体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边角倒圆的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在远离屏蔽导体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一端与屏蔽导体一体设置,另一端向外弯折设置的挂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导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挂板之间的夹角为20~60°。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屏蔽导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组件包括第一注塑部、第二注塑部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且第二注塑部、中间部以及第一注塑部三者沿屏蔽导体结构插入连接器的方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部远离第二注塑部的一端具有呈锥形的引导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至少包括一列用于连接第一注塑部的固定件,及一列用于连接第二注塑部的固定件,每列固定件均由多个沿屏蔽导体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固定件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导体结构及连接器,本技术的屏蔽导体结构包括冲压成型的屏蔽导体以及设置在屏蔽导体外侧的绝缘体组件,屏蔽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外凸出设置并用于连接绝缘体组件的固定件,绝缘体组件注塑成型于屏蔽导体的外侧,并包覆所述的固定件,本技术的屏蔽导体结构通过冲压和注塑相结合的方式即可生产,无需再采用现有的机加工工艺或压铸工艺成型;由于冲压和注塑过程可以开模生产加工,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整体成本,同时冲压和注塑相结合降低了产品的重量,达到了产品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