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5522发布日期:2023-04-21 17:5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属于连接器。


背景技术:

1、在一些电连接器的应用中,由于导电端子需要跟线缆进行焊接,随着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密度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导电端子的布置进行优化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了端子布置的电连接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3、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面、与所述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贯穿所述对接面的对接插槽、以及贯穿所述安装面且与所述对接插槽相连通的安装空间;

4、第一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一尾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设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第一接触部;以及

5、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二尾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设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对接插槽的两侧;

6、其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包括跨过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固定部的偏转部,使得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偏斜部,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二偏斜部,所述第三端子的偏转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横跨所述第一偏斜部和所述第二偏斜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偏转部包括高于所述第一偏斜部和所述第二偏斜部的架高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架高部呈l型,所述架高部包括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偏转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固定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延伸部向下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折弯而成的折弯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设有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尾部设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错位;

11、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弹性臂设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尾部设有第四中心线,所述第三中心线与所述第四中心线错位;

12、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弹性臂设有第五中心线,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尾部设有第六中心线,所述第五中心线与所述第六中心线错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六中心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和所述第三中心线之间;所述第二中心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和所述第五中心线之间;所述第四中心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和所述第五中心线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尾部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尾部位于同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尾部位于该排的最外侧。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沿第二方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若干接地弹性臂;

17、所述主体部呈框体状,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连接所述第一壁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壁部的一端的第三壁部、连接所述第一壁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壁部的另一端的第四壁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和所述第四壁部围成的开口,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尾部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尾部位于所述开口内。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线缆,部分所述若干线缆与所述第一尾部相连,部分所述若干线缆与所述第二尾部相连,部分所述若干线缆与所述第二壁部相连。

1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壁部和/或所述第四壁部设有抵接凸片;

20、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抵接凸片与所述金属壳体相接触。

2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

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包括跨过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固定部的偏转部,使得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尾部沿第一方向的布置顺序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布置顺序不同,从而优化了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以及所述第三端子的布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42a)的第一固定部(423)包括第一偏斜部(42a1),所述第二端子(42b)的第一固定部(423)包括第二偏斜部(42b1),所述第三端子(42c)的偏转部(42c1)沿与所述第一方向(a1)相反的方向横跨所述第一偏斜部(42a1)和所述第二偏斜部(42b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部(42c1)包括高于所述第一偏斜部(42a1)和所述第二偏斜部(42b1)的架高部(42c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高部(42c2)呈l型,所述架高部(42c2)包括第一延伸部(42c21)以及第二延伸部(42c22);所述偏转部(42c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子(42a)的第一弹性臂(421)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2c21)的第一倾斜部(42c3);所述第三端子(42c)的第一固定部(423)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延伸部(42c22)向下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折弯而成的折弯部(42c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42a)的第一弹性臂(421)设有第一中心线(c1),所述第一端子(42a)的第一尾部(422)设有第二中心线(c2),所述第一中心线(c1)与所述第二中心线(c2)错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中心线(c6)在所述第一方向(a1)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线(c1)和所述第三中心线(c3)之间;所述第二中心线(c2)在所述第一方向(a1)上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c3)和所述第五中心线(c5)之间;所述第四中心线(c4)在所述第一方向(a1)上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c3)和所述第五中心线(c5)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的第一尾部(422)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52)的第二尾部(522)位于同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三端子(42c)的第一尾部(422)位于该排的最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42b)的第一弹性臂(421)和所述第三端子(42c)的第一弹性臂(421)沿第二方向(a2)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端子(42a)的第一弹性臂(421),所述第二方向(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屏蔽片(6),所述屏蔽片(6)包括主体部(6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61)延伸的若干接地弹性臂(6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若干线缆(200),部分所述若干线缆(200)与所述第一尾部(422)相连,部分所述若干线缆(200)与所述第二尾部(522)相连,部分所述若干线缆(200)与所述第二壁部(612)相连。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部(613)和/或所述第四壁部(614)设有抵接凸片(615);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41),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5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1),所述第一绝缘块(41)与所述第二绝缘块(51)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413)和定位孔(513)。


技术总结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尾部以及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尾部以及第二弹性臂。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弹性臂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包括偏转部,使得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

技术研发人员:黄钰,曾晨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