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式一号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9240发布日期:2023-04-20 03:1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可充电式一号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可充电式一号电池。


背景技术:

1、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利用电池进行功能,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稳定的电流,且电池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电池大小不同,通常分为五号电池、七号电池和一号电池等多种;其中一号电池体现相对较大,主要用于对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功能,但传统一号电池不具备充电能力,使得其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或自动漏电后,便无法使用,并且遗弃的电池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需要能循环使用的一号电池来解决一号电池寿命较短所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一号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具备可充电、循环使用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包括

3、电池组件,其包括壳体、内芯、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置空间,且所述壳体的尺寸为一号电池的尺寸,所述壳体一端的圆周侧开设有充电槽,且所述充电槽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内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且第二端子一端与内芯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向外放电;以及

4、充电组件,其包括电路板及充电口,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电路板与内芯两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口设置于电路板,且充电口的一端位于充电槽内,并通过充电口向内芯充电。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口为type-c接口。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子内设置有指示件,且指示件发光显示充电状态。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指示件发光的状态至少为两种。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指示件的发光方式为闪烁和常亮。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为分体设置,且二者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过热保护电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出降压电路。

12、一种可充电式充电电池还包括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将电路板和内芯正负极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两端分别与内芯正极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两端分别与内芯负极和电路板连接。

1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可以充电的一号电池,使得在对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时,能使用此电池进行供电,并在其内电能使用完后,能通过拆卸下来,通过充电口和电路板配合对其进行充电的方式,使一号电池能再度使用,从而避免了一号电池的电能使用完后,便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购买,且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22)为type-c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13)内设置有指示件(131),且指示件(131)发光显示充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件(131)发光的状态至少为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件(131)的发光方式为闪烁和常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为分体设置,且二者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1)上设置有过热保护电路(2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1)上设置有输出降压电路(21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组件(3),所述导电组件(3)将电路板(21)和内芯(12)正负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3)包括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所述第一导电件(31)的两端分别与内芯(12)正极和电路板(21)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32)的两端分别与内芯(12)负极和电路板(2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的一种可充电式一号电池,包括电池组件以及充电组件,电池组件包括壳体、内芯、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壳体内设置有容置空间,且壳体的尺寸为一号电池的尺寸,壳体一端的圆周侧开设有充电槽,且充电槽贯穿壳体,内芯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一端子设置于壳体一端,第二端子设置于壳体另一端,且第二端子一端与内芯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可以充电的一号电池,使得在对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时,能使用此电池进行供电,并在其内电能使用完后,能通过拆卸下来,通过充电口和电路板配合对其进行充电的方式,使一号电池能再度使用,从而避免了一号电池的电能使用完后,便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购买,且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覃美青,徐向祥,李立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水木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