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结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6383发布日期:2023-04-30 00: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发光结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是将电能转换为光的固态元件,led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随着led的应用普及,在照明、显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利用大功率led可以实现半导体固态照明,引起人类照明史的革命,从而逐渐成为目前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led一般通过外延结构生长方式形成于衬底上,外延结构上设有电极。led在焊接或检测外延结构上是否存在漏设电极时,led会存在侧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发光结构。

2、一种发光结构,包括在衬底和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的led外延结构,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发光部对称设置,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电极。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led外延结构上设置凹槽,将led外延结构分割成发光部和多个支撑部,既可以保证发光结构的发光功能,又可以在发光结构焊接或检测时,通过分布在发光部周边的多个支撑部将整个发光结构保持平衡,不会造成侧翻现象,保证发光结构焊接的准确度和发光结构检测的精准率。

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部和支撑部上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极。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述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发光部的p型层,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所述发光部的n型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设在所述衬底表面、支撑部和发光部的侧面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底部由所述衬底和部分led外延结构组成,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设在所述衬底表面、部分led外延结构的表面、发光部和支撑部的侧面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四个支撑部,所述四个支撑部以矩阵方式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四周。支撑部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两个或六个或八个等,可以以矩形或者其他阵列的方式设在发光部的周围,每个支撑部与发光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相等,以使支撑稳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通过所述衬底和/或部分led外延结构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设在所述发光部上,所述电极用于固定芯片的固定面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衬底的面在同一平面。

1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在衬底和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的led外延结构,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发光部对称设置,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电极。通过在led外延结构上设置凹槽,将led外延结构分割成发光部和多个支撑部,既可以保证发光结构的发光功能,又可以在发光结构焊接或检测时,通过分布在发光部周边的多个支撑部将整个发光结构保持平衡,不会造成侧翻现象,保证发光结构焊接的准确度和发光结构检测的精准率。

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部和支撑部上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极。

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述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发光部的p型层,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所述发光部的n型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设在所述衬底表面、支撑部和发光部的侧面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底部由所述衬底和部分led外延结构组成,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设在所述衬底表面、部分led外延结构的表面、发光部和支撑部的侧面上。

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四个支撑部,所述四个支撑部以矩阵方式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四周。支撑部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两个或六个或八个等,可以以矩形或者其他阵列的方式设在发光部的周围,每个支撑部与发光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相等,以使支撑稳定。

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通过所述衬底和/或部分led外延结构连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设在所述发光部上,所述电极用于固定芯片的固定面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衬底的面在同一平面。

22、本实用新型发光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led外延结构上设置凹槽,将led外延结构分割成发光部和多个支撑部,既可以保证发光结构的发光功能,又可以在发光结构焊接或检测时,通过分布在发光部周边的多个支撑部将整个发光结构保持平衡,不会造成侧翻现象,保证发光结构焊接的准确度和发光结构检测的精准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衬底和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的led外延结构,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发光部对称设置,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和支撑部上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发光部的p型层,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所述发光部的n型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设在所述衬底表面、支撑部和发光部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由所述衬底和部分led外延结构组成,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设在所述衬底表面、部分led外延结构的表面、发光部和支撑部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四个支撑部,所述四个支撑部以矩阵方式设置在所述发光部的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通过所述衬底和/或部分led外延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设在所述发光部上,所述电极用于固定芯片的固定面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衬底的面在同一平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发光结构及显示装置,包括在衬底和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的LED外延结构,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LED外延结构分隔成发光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发光部对称设置,所述LED外延结构上设有电极;本技术通过在LED外延结构上设置凹槽,将LED外延结构分割成发光部和多个支撑部,既可以保证发光结构的发光功能,又可以在发光结构焊接或检测时,通过分布在发光部周边的多个支撑部将整个发光结构保持平衡,不会造成侧翻现象,保证发光结构焊接的准确度和发光结构检测的精准率。

技术研发人员:常远,高本良,刘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中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