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6998发布日期:2023-07-18 12:2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具体涉及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uwb天线设计很难在满足双频段的情况下兼顾超宽带和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要求。

2、现有的uwb天线设计大都是采用pcb板载、lds工艺,再通过过传输线上焊接的btb与设备相连接。此种pcb板载和lds的uwb天线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并且作为应用于定位的天线,不仅需要天线传统的s参数和效率,更需要对uwb天线的幅度、相位和方向图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天线工艺的高厚度和传输线阻抗匹配设计对天线带宽性能进行的抑制,不仅未满足低交叉极化的性能要求,还需要较大的天线空间,因此无法与穿戴产品共形。

3、因此,亟待出现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以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同时具备优化低交叉极化抑制、超带宽性能、兼容双频以及可集成特性,能够显著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定位准确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包括lcp堆叠层和天线层;所述天线层设置在所述lcp堆叠层上方;所述天线层包括多个的天线单元;各个天线单元的馈电点位置和传输线长度均一致,以使得各个天线单元的传输线阻抗相同。

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线包括馈电线和走线;所述馈电线对应馈电点至天线单元边缘位置的传输线;所述走线对应所述天线单元边缘位置至btb连接器的传输线;

5、在水平面上,若一天线单元的馈电线与走线在天线单元边缘位置存在大于等于90度的弯折,则所述一天线单元的馈电线的线宽大于其他天线单元的馈电线的宽度。

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天线单元的馈电线的线宽为0.2mm-0.28mm。

7、一些实施方式中,馈电点位置位于天线单元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

8、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cp堆叠层中设置有一射频线层;所述馈电线位于所述天线层,所述走线位于所述射频线层,所述馈电线与所述走线经由过孔连接。

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射频线层上对应各个天线单元和/或所述走线的边缘外侧设置有金属过孔。

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过孔与天线单元的边缘位置的间距依据带隙宽度bw确定。

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过孔沿着天线单元的边缘外侧等距离排列设置。

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过孔沿着天线单元和/或所述走线的边缘外侧等距离排列设置。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过孔的直径为0.1-0.2mm。

1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层包括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三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位于天线层的左上角;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位于天线层的左下角;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位于天线层的右上角;

15、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三天线单元的馈电点位置均位于其右上角;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馈电线的线宽为0.2mm;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线的线宽为0.28mm。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uwb天线基于lcp堆叠技术设计各个天线单元的馈电点位置和传输线长度均一致,以使得各个天线与各自传输线间的阻抗等效匹配电路相同;从而对uwb天线形成6.5g和8g双谐振的低交叉极化抑制性能,同时主瓣膜电平与现有设计相比将有较大的提升,以此显著改善天线带宽,提高信号传输功率和定位准确性;进一步地,基于lcp堆叠技术设计,能使整体结构更紧凑,空间更小,损耗也更小,可集成在便携设备上,提升了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lcp堆叠层和天线层;所述天线层设置在所述lcp堆叠层上方;所述天线层包括多个的天线单元;各个天线单元的馈电点位置和传输线长度均一致,以使得各个天线单元的传输线阻抗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包括馈电线和走线;所述馈电线对应馈电点至天线单元边缘位置的传输线;所述走线对应所述天线单元边缘位置至btb连接器的传输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天线单元的馈电线的线宽为0.2mm-0.28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馈电点位置位于天线单元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cp堆叠层中设置有一射频线层;所述馈电线位于所述天线层,所述走线位于所述射频线层,所述馈电线与所述走线经由过孔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层上对应各个天线单元和/或所述走线的边缘外侧设置有金属过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过孔与天线单元的边缘位置之间的间距依据带隙宽度bw确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过孔沿着天线单元和/或所述走线的边缘外侧等距离排列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过孔的直径为0.1-0.2mm。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层包括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三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位于天线层的左上角;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位于天线层的左下角;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位于天线层的右上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低交叉极化抑制的超带宽UWB双频天线,包括LCP堆叠层和天线层;所述天线层设置在所述LCP堆叠层上方;所述天线层包括多个的天线单元;各个天线单元的馈电点位置和传输线长度均一致,以使得各个天线单元的传输线阻抗相同。本技术的UWB天线基于LCP堆叠技术采用相同位置激励的等长传输线设计,能在符合UWB定位天线的幅度、相位和方向图高要求情况下,提升低交叉极化抑制性能,同时主显著改善天线带宽,以提高信号传输功率和定位准确性;又可集成在便携设备上,提高了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严霞霞,郭晓娟,高淑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维创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