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6368发布日期:2023-06-04 09:1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与连接有热管的散热板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


背景技术:

1、关于电子发热组件(热源, 例如中央处理器)的散热,现有做法是以热管将电子发热组件上的热快速传递至散热器进行散热。

2、为了提升散热,也顺带让热管贴接于电子发热组件的贴接面积能符合或大于电子发热组件的面积,现有都会在热管的热贴接端部嵌接有一散热板,使电子发热组件上的热也能经由散热板传递给热管。

3、然而,由于热管是分别从不同的厂家进货,导致所使用的热管的厚度(例如扁状热管的厚度)不一,此等热管的一端部虽能嵌入散热板的凹陷部内,但由于热管的厚度略小于凹陷部,导致热管的外周壁与散热板的壁面之间会产生过多的空隙,进而使热管与散热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变弱,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4、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本实用新型,乃为本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

2、本实用新型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用于具有热接触面的热管,该散热板包括:一板本体,形成有一嵌槽,该嵌槽内嵌入有所述热管,该板本体具有与所述热管邻接的一邻接面且包含:

3、两侧板部;一凹陷部,连接于该两侧板部之间且相对于该两侧板部凹陷;以及至少一加工变形部,加工于该板本体而自该邻接面凸出有至少一空隙填补部,该至少一空隙填补部填补于该邻接面与所述热管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内。

4、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只要让板本体产生些微的变形(空隙填补部),就能大幅提升散热板与热管之间的结合强度。甚至于,还能据此而额外具有提升散热板与热管之间的热传递效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用于具有热接触面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加工变形部是加工于该凹陷部,该凹陷部具有彼此相对的该邻接面和一外表面,该至少一加工变形部是加工于该凹陷部的该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外表面具有一顶面和连接于该顶面且相对于该顶面弯折的两侧面,该至少一加工变形部是跨越该顶面和该侧面加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变形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该加工变形部分别对应该两侧面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对应其中的一个该侧面加工的该加工变形部是与对应其中另一个该侧面加工的该加工变形部彼此对称或彼此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与该两侧板部之间共同形成该嵌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变形部为至少两个,该凹陷部区分为两端部和连接于该两端部之间的一中段部,至少两个该加工变形部避开该中段部而分别加工于该两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加工变形部是加工于该侧板部,该两侧板部皆具有一底面,两个该底面与所述热接触面皆面对同一方向,该至少一加工变形部加工于该侧板部的该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侧板部对应该凹陷部皆具有一侧边,该两侧板部的该侧边是彼此面对,该至少一加工变形部对应该侧边加工于该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变形部为至少两个,该凹陷部区分为两端部和连接于该两端部之间的一中段部,至少两个该加工变形部分别加工于该两侧板部对应于该两端部的部分。


技术总结
一种结合强度提升型散热板,用于具有热接触面的热管且包括板本体,板本体形成有嵌槽,嵌槽内嵌入热管,板本体具有与热管邻接的邻接面且包含:凹陷部、两侧板部以及加工变形部。凹陷部连接于两侧板部之间;加工变形部则是加工于板本体,以自邻接面凸出有空隙填补部,空隙填补部填补于邻接面与热管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内。借此,可达成只要让板本体产生些微的变形,就能大幅提升散热板与热管之间的结合强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萧复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昇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