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9479发布日期:2023-06-01 09:5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1、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内部的质子膜只有在一定湿度下才能传导氢离子,湿度太低,则膜以及立体化试剂的电导率都太低,导致电池内阻增加,电池性能下降,现有的燃料电池中,虽然有着增湿组件,但其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增湿水气的浓度,如果水太多,会造成水淹电极,导致气体进入电极阻力增加。质阻力增加,导致电池性能呈现负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燃料电池中,虽然有着增湿组件,但其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增湿水气的浓度,如果水太多,会造成水淹电极,导致气体进入电极阻力增加。质阻力增加,导致电池性能呈现负反馈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包括中冷器,中冷器一侧固定设置有增湿器主体,增湿器主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气端盖,中冷器下端固定设置有水路连接管。

3、优选的,所述出气端盖一端固定设置有湿气出口,出气端盖一侧设置有螺栓,且螺栓设置有多组。

4、优选的,所述增湿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一号空腔,一号空腔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堆阴极,增湿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二号空腔,二号空腔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堆阳极。

5、优选的,所述电堆阴极与电堆阳极中间固定设置有隔膜,电堆阴极与电堆阳极通过导线相连接,电堆阴极和电堆阳极连接设置有控制器。

6、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额定电压端,额定电压端一侧串联设置有稳压芯片,额定电压端一侧串联设置有一号电容。

7、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二引脚接串联设置有二号电容,稳压芯片二引脚接串联设置有可变电阻和一号恒定电阻,可变电阻和一号恒定电阻与二号电容并联。

8、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三引脚串联设置有二号恒定电阻,二号恒定电阻与一号电容相并联。

9、优选的,所述湿气出口内部固定设置有通道,通道外围设置有线圈,湿气出口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源,电源一端设置有阴极端,电源另一端设置有阳极端,线圈与阴极端和阳极端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通过电堆阴极、电堆阳极、隔膜、控制器、通道、线圈和电源的设置,实现了增湿器的一侧为干燥气体,另一侧为电堆阴极生成的高温高湿气体,水分子在浓度差作用下从湿侧扩散到干侧,从而使进入电堆的气体达到增湿的效果,控制器能控制电力输出大小,调节增湿浓度,线圈和电源能为通道加热,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降低了质子膜的通过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包括中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1)一侧固定设置有增湿器主体(2),增湿器主体(2)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气端盖(3),中冷器(1)下端固定设置有水路连接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盖(3)一端固定设置有湿气出口(31),出气端盖(3)一侧设置有螺栓(4),且螺栓(4)设置有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主体(2)内部开设有一号空腔(21),一号空腔(21)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堆阴极(211),增湿器主体(2)内部开设有二号空腔(22),二号空腔(22)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堆阳极(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阴极(211)与电堆阳极(221)中间固定设置有隔膜(24),电堆阴极(211)与电堆阳极(221)通过导线(23)相连接,电堆阴极(211)和电堆阳极(221)连接设置有控制器(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5)内部设置有额定电压端(251),额定电压端(251)一侧串联设置有稳压芯片(252),额定电压端(251)一侧串联设置有一号电容(2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芯片(252)二引脚接串联设置有二号电容(254),稳压芯片(252)二引脚接串联设置有可变电阻(255)和一号恒定电阻(256),可变电阻(255)和一号恒定电阻(256)与二号电容(254)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芯片(252)三引脚串联设置有二号恒定电阻(257),二号恒定电阻(257)与一号电容(253)相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出口(31)内部固定设置有通道(32),通道(32)外围设置有线圈(321),湿气出口(31)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源(33),电源(33)一端设置有阴极端(331),电源(33)另一端设置有阳极端(332),线圈(321)与阴极端(331)和阳极端(33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中冷器,中冷器一侧设置有增湿器主体,增湿器主体一侧设置有出气端盖,中冷器下端设置有水路连接管,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燃料电池中,虽然有着增湿组件,但其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增湿水气的浓度,如果水太多,会造成水淹电极,导致气体进入电极阻力增加。质阻力增加,导致电池性能呈现负反馈的问题,本实用通过电堆阴极、电堆阳极、隔膜、控制器、通道、线圈和电源的设置,实现了增湿器的一侧为干燥气体,另一侧为电堆阴极生成的高温高湿气体,水分子在浓度差作用下从湿侧扩散到干侧,从而使进入电堆的气体达到增湿的效果,控制器能控制电力输出大小,调节增湿浓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端,戴国民,徐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