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池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电芯上的极耳可以与极柱组件相连接,由于极耳本身为导电体,容易出现极耳暴露的问题,由此引发绝缘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3、第一电芯,第一电芯包括第一极耳部;
4、第二电芯,第二电芯包括第二极耳部;
5、极柱组件,极柱组件同时与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电连接;
6、第一绝缘膜,第一绝缘膜设置于第一极耳部;
7、第二绝缘膜,第二绝缘膜设置于第二极耳部;
8、其中,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分体设置。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极柱组件、第一绝缘膜以及第二绝缘膜,极柱组件同时与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电连接,第一电芯包括第一极耳部,第二电芯包括第二极耳部,第一绝缘膜设置于第一极耳部,第二绝缘膜设置于第二极耳部,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分别实现了对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的绝缘保护,通过使得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分体设置,不仅可以方便第一绝缘膜设置于第一极耳部,第二绝缘膜设置于第二极耳部,且即使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出现安装位置偏差或者对齐度不高时存在位置偏差,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也可以有效保护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避免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出现绝缘失效风险,从而来提高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40)设置于所述第一极耳部(11)背离所述极柱组件(30)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膜(50)设置于所述第二极耳部(21)背离所述极柱组件(3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40)设置于所述第一极耳部(11)朝向所述极柱组件(30)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膜(50)设置于所述第二极耳部(21)朝向所述极柱组件(3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40)与所述第二绝缘膜(50)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绝缘膜(40)与所述第二绝缘膜(50)相对接,或者,所述第一绝缘膜(40)与所述第二绝缘膜(50)相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极耳部(11)的引出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膜(4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部(11)的宽度,和/或,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极耳部(21)的引出方向上,所述第二绝缘膜(5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极耳部(2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40)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极耳部(11)的宽度之差为2mm-30mm,和/或,所述第二绝缘膜(50)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极耳部(21)的宽度之差为2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10)还包括第一电芯主体(12),所述第一极耳部(11)由所述第一电芯主体(12)上延伸而出,所述第一绝缘膜(40)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12)的大面与所述第二电芯主体(22)的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耳部(11)的引出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12)的大面,所述第二极耳部(21)的引出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电芯主体(22)的大面,所述第一绝缘膜(40)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12)的大面上,所述第二绝缘膜(50)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芯主体(22)的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30)同时与第一极耳部(11)和所述第二极耳部(21)直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转接片(60),所述极柱组件(30)通过所述转接片(60)同时与第一极耳部(11)和所述第二极耳部(21)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绝缘膜(80),所述第一极耳部(11)位于所述第三绝缘膜(80)和所述第一绝缘膜(40)之间,所述第二极耳部(21)位于所述第三绝缘膜(80)和所述第二绝缘膜(50)之间,或者,第一绝缘膜(40)位于所述第三绝缘膜(80)和所述第一极耳部(11)之间,所述第二绝缘膜(50)位于所述第三绝缘膜(80)和所述第二极耳部(2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四棱柱型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