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7074发布日期:2023-08-05 21:3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具体为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地方会使用到无功补偿电容器,无功补偿电容器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或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如专利号cn202120997469.2公开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通过设置有底座,转动电阻外壳,使底座内部的外螺纹与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内部的内螺纹相互分离,通过螺丝刀将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线拆除,从而便于通过底座将金属化薄膜芯与电阻外壳从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内部拆出来,方便对金属化薄膜芯进行维修;

2、但是上述结构在使用时不能对无功补偿电容器未使用时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而会使得灰尘等对其造成的污染,且不能对其上下位置进行有效的调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包括外管体和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所述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外套设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竖管,且竖管的底部穿过外管体,并延伸至外管体外,所述外管体外套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在外管体的内壁上;

3、所述内管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螺旋槽,且螺旋槽内靠近左侧处套设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左端焊接在外管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管体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板,且所述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升降板的顶部上。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体的左右两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侧壁通过螺纹孔连接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与移动板相对的一端穿过螺纹孔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与调节螺杆相远离的一端贴合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滑动连接在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的顶部上,且第二连接片焊接在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的顶部上,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均开设有束线槽。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内管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管内设置有t形螺杆,所述内管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靠近底部处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上开设有与t形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且t形螺杆的顶端穿过螺纹孔,并通过轴承与升降板的底部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的前壁和后壁上均安装有第二滑块,且所述凹槽的前后侧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体的顶部管口处套设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与外管体相匹配。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底部上安装有第三滑块,且所述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的顶部上开设有与第三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方案通过密封盖、外管体和内管体内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在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未使用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而可有效的防止灰尘等对其造成污染,可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实用性;

12、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螺杆、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及束线槽等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其进行便捷的连线,达到便捷安装和拆卸的目的;

13、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圆杆、螺旋槽、t形螺杆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的上下位置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可实现将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便捷的移出或移进内管体。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包括外管体(1)和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7)外套设有内管体(10),所述内管体(10)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竖管(2),且竖管(2)的底部穿过外管体(1),并延伸至外管体(1)外,所述外管体(1)外套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在外管体(1)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的左右两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侧壁通过螺纹孔连接有调节螺杆(4),且调节螺杆(4)与移动板(6)相对的一端穿过螺纹孔连接有第一连接片(13),所述第一连接片(13)的与调节螺杆(4)相远离的一端贴合有第二连接片(14),所述第一连接片(13)滑动连接在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7)的顶部上,且第二连接片(14)焊接在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7)的顶部上,所述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上均开设有束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内管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2)内设置有t形螺杆(11),所述内管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靠近底部处连接有横板(12),所述横板(12)的顶部上开设有与t形螺杆(11)相匹配的螺纹孔,且t形螺杆(11)的顶端穿过螺纹孔,并通过轴承与升降板(8)的底部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6)的前壁和后壁上均安装有第二滑块,且所述凹槽(3)的前后侧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的顶部管口处套设有密封盖(5),且密封盖(5)与外管体(1)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3)的底部上安装有第三滑块,且所述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7)的顶部上开设有与第三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功补偿电容器,包括外管体和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所述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外套设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竖管,且竖管的底部穿过外管体,并延伸至外管体外,所述外管体外套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在外管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管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螺旋槽,且螺旋槽内靠近左侧处套设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左端焊接在外管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管体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本技术方案通过密封盖、外管体和内管体内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在无功补偿电容器本体未使用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而可有效的防止灰尘等对其造成污染,可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军,崔文智,刘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默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