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3098发布日期:2023-05-25 02:5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芯盖板主要由极柱体、密封圈、下塑胶、光铝片、上塑胶、铆接块、防爆阀等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密封圈与下塑胶、光铝片、上塑胶的过盈铆接配合,实现密封绝缘效果。但是实际生产过程,常常由于零部件加工精度不够、定位不准确、密封圈鼓涨变形等原因导致密封圈装配错位,密封圈压缩量不够,电解液进入密封圈内而出现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电池单体,提高密封圈的稳定性,避免密封失效,提高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包,提高安全性。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通孔和围绕所述安装通孔的通孔周壁;极柱,所述极柱穿设所述安装通孔;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极柱上,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周面沿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防脱部;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脱部配合的第二防脱部。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第一防脱部与第二防脱部的配合,提高密封圈的稳定性,避免密封失效,提高安全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二防脱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密封件的相对内表面。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脱部构造为第一防脱凸起,所述第二防脱部构造为第二防脱凸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脱凸起和所述第二防脱凸起均为多个且排列为锯齿状。

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防脱凸起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脱凸起的间距。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脱凸起的宽度为0.05-0.1mm,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脱凸起的间距为0.07-0.15mm;所述第二防脱凸起的宽度为0.05-0.07mm,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防脱凸起的间距为0.1-0.15m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周壁间隔开并形成间隙,所述凸台伸入到所述间隙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3-0.5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环形且一体形成在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周面。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单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应用上述电池单体,提高安全性。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部(321)和所述第二防脱部(41)分别设置在所述配合部(32)和所述密封件(40)的相对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部(321)构造为第一防脱凸起,所述第二防脱部(41)构造为第二防脱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凸起和所述第二防脱凸起均为多个且排列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防脱凸起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脱凸起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凸起的宽度为0.05-0.1mm,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脱凸起的间距为0.07-0.15mm;所述第二防脱凸起的宽度为0.05-0.07mm,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防脱凸起的间距为0.1-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0)还包括:凸台(33),所述凸台(33)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本体(31)的外周面,所述密封圈本体(31)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周壁(12)间隔开并形成间隙,所述凸台(33)伸入到所述间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凸台(33)的高度为0.3-0.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为环形且一体形成在所述密封圈本体(31)的外周面。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安装通孔和围绕安装通孔的通孔周壁;极柱,极柱穿设安装通孔;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极柱上,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从密封圈本体的外周面沿密封圈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配合部,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防脱部;密封件,密封件夹设在配合部和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防脱部配合的第二防脱部。本技术通过第一防脱部与第二防脱部的配合,提高密封圈的稳定性,避免密封失效,提高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雪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