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注塑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8562发布日期:2023-06-10 00:3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体注塑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分流器,具体涉及到一体注塑分流器。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高压电连接器在汽车上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连接器作为电传输的关键使用部件,担当着连接设备,传输高压、大电流的主要职责。随着电路的越来越复杂,分流器的需求也越来迫切。目前分流器包括导电体和包括在导电体上的绝缘层,在绝缘层上设置的固定构件,通过固定构件设置在安装基体上。也就是说目前的固定构件为与绝缘层分体结构,加工时间长,浪费工时和模具成本,同时整体结构也不牢固。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注塑分流器。来解决分流器加工时间长,浪费工时和模具成本,同时整体结构也不牢固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注塑分流器,包括:至少两个分流器,每一所述分流器包括至少三个分流段和设置在所述分流段至少部分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分流段的汇流端相互连接形成交汇区域;

3、固定构件,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分流器,并至少覆盖所述交汇区域;

4、所述固定构件成型于所述分流段上。

5、可选地,所述固定构件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并与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一体注塑成型。

6、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固定构件并与所述固定构件一体注塑成型。

7、可选地,所述分流段的与所述汇流端相反设置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通孔或螺纹孔或螺柱。

8、可选地,所述通孔或螺纹孔或螺柱表面设置有导电耐磨层。

9、可选地,至少两个连接部的同侧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10、可选地,所述分流段中至少包含一个吸能部,所述吸能部位于所述汇流端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11、可选地,所述吸能部的展开长度与吸能部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为1:0.05-1:0.98。

12、可选地,所述吸能部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点的可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25:1-1.75:1。

13、可选地,所述分流段中至少所述吸能部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14、可选地,所述交汇区域包括由至少一个所述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搭接另一个所述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形成的区域。

15、可选地,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三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所述第二分流段和所述第三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分别与所述交汇区域焊接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三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段焊接连接。

17、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分流器的所述交汇区域堆叠设置。

18、可选地,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三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之间的夹角为15°-90°。

19、可选地,所述第三分流段与所述第一分流段或所述第二分流段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20、可选地,包括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所述第一分流器的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第二分流器的所述第三分流段位于所述交汇区域的同一侧。

21、可选地,每个所述分流器与所述固定构件的接触面积与所述分流器表面积的比不小于3.5%。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构件与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一体注塑成型包覆在至少两个分流器上,可以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分流器防护固定,不仅起到绝缘的作用,还使得整体结构稳固,也节省了注塑成本和安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分流段的自由端设置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通孔或螺纹孔,便于紧固件通过通孔或螺纹孔后与安装位置紧固连接。另外,通过本文的分流器,可以对车身线束进行可靠的固定,实现电池包的电源对不同用电器的分流控制;同时该分流器具备一定的吸能效力,车身震动导致线束发生晃动时,可以吸收震动能量,避免线束晃动产生的异响等问题;此装置的安装孔位还可以在一定距离内移动,即使所连接的线束刚性较大,也能与其建立可靠连接。



技术特征:

1.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并与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固定构件并与所述固定构件一体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的与所述汇流端相反设置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通孔或螺纹孔或螺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或所述螺纹孔或所述螺柱的表面设置有导电耐磨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同侧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中至少包含一个吸能部,所述吸能部位于所述汇流端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的展开长度与吸能部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为1:0.05-1:0.9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点的可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25:1-1.75: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中至少所述吸能部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区域包括由至少一个所述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搭接另一个所述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形成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三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所述第二分流段和所述第三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焊接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三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分流段的所述汇流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段焊接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分流器的所述交汇区域堆叠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包括第一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三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之间的夹角为15°-9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流段与所述第一分流段或所述第二分流段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所述第一分流器的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第二分流器的所述第三分流段位于所述交汇区域的同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注塑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流器与所述固定构件的接触面积与所述分流器表面积的比不小于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体注塑分流器,属于分流器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分流器和固定构件,每一所述分流器包括至少三个分流段和设置在所述分流段至少部分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分流段的汇流端相互连接形成交汇区域;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分流器,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交汇区域;所述固定构件成型于所述分流段上。本技术的固定构件与至少部分绝缘层一体注塑成型,加工效率高,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