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耳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0563发布日期:2023-06-08 14:2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多极耳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多极耳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大型软包电池通常包括两个分布在电芯两侧的工作极耳,在多个电池进行串联增压时,需依次将相邻的两个电池中的一个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另一个电池的负极(或正极)焊接在一起。为了防止单个电池电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安全隐患,一般需使用较长的电压采集线将每一个串联单元与bms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连接,以采集每个串联单元的电压。当软包电池长度超过300mm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压采集线,成本较高,而且电池内部线路复杂,电池整体的重量和体积也明显增大;此外,由于电压采集线是焊接在工作极耳上的,其与工作极耳的焊接属于二次焊接,可能会影响工作极耳串联时一次焊接的可靠度,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极耳动力电池,能有效简化电池内部的电压采集线路,降低电压采集成本,提高电池安全性能。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极耳动力电池,包括串联设置的若干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均包括电芯,电芯上分别设有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正极工作极耳与正极辅助极耳电位相等,负极工作极耳与负极辅助极耳电位相等;且正极工作极耳与负极辅助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负极工作极耳与正极辅助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

3、其中,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负责承载大电流,用以承载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的工作电流;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只通过微小电流,用以检测串联后单个电池单体的电压。

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5、通过正极工作极耳或负极工作极耳与相邻的电池单体的负极工作极耳或正极工作极耳连接以实现两个电池单体的串联;通过设置与正极工作极耳电位相等的正极辅助极耳能自正极辅助极耳处采集到正极工作极耳的电位,同理,通过设置与负极工作极耳电位相等的负极辅助极耳能自负极辅助极耳处采集到负极工作极耳的电位;然后通过将正极工作极耳与负极辅助极耳设置在电芯的同一侧,负极工作极耳与正极辅助极耳设置在电芯的同一侧,即可自电芯的同一侧采集到电压,进而简化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后的电压采集线路,降低电压采集成本;且电压采集线仅与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连接能避免现有技术中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二次焊接电压采集线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能。

6、进一步来说,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分别位于电芯的两侧,此时,电芯的一侧为正极工作极耳、负极辅助极耳,另一侧为负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

7、进一步来说,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此时,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均位于电芯的同一侧。

8、进一步来说,正极工作极耳的截面积大于正极辅助极耳的截面积,负极工作极耳的截面积大于负极辅助极耳的截面积,以保证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承载较大的电流,而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承载较小的电流。

9、进一步来说,电芯包括若干正极片、若干负极片,且至少一片正极片上设有正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至少一片负极片上设有负极工作极耳、负极辅助极耳。

10、进一步来说,正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位于正极片的同一侧或两侧。

11、进一步来说,负极工作极耳、负极辅助极耳位于负极片的同一侧或两侧。

12、进一步来说,电芯还包括设置在负极片、正极片之间的隔膜层。

13、进一步来说,还包括与电池单体一一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线,电压采集线的一端与正极辅助极耳或负极辅助极耳连接,另一端与外置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设置的若干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单体均包括电芯,所述电芯上分别设有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所述正极工作极耳与正极辅助极耳电位相等,所述负极工作极耳与负极辅助极耳电位相等;且所述正极工作极耳与所述负极辅助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所述负极工作极耳与所述正极辅助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电芯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工作极耳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正极辅助极耳的截面积,所述负极工作极耳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负极辅助极耳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若干正极片、若干负极片,且至少一片所述正极片上设有所述正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至少一片所述负极片上设有所述负极工作极耳、负极辅助极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的同一侧或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工作极耳、负极辅助极耳位于所述负极片的同一侧或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负极片、正极片之间的隔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电池单体一一对应设置的电压采集线,所述电压采集线的一端与正极辅助极耳或负极辅助极耳连接,另一端与外置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极耳动力电池,包括串联设置的若干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均包括电芯,电芯上分别设有正极工作极耳、负极工作极耳、正极辅助极耳、负极辅助极耳,正极工作极耳与正极辅助极耳电位相等,负极工作极耳与负极辅助极耳电位相等;且正极工作极耳与负极辅助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负极工作极耳与正极辅助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本技术的多极耳动力电池能有效简化电池内部的采集线路,降低电压采集成本,避免工作极耳二次焊接,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电池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祝霞,侯孟炎,杨国平,王丽,蒋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佩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