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封装结构、单体电池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0766发布日期:2023-05-06 23:5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池封装结构、单体电池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封装结构、单体电池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电池作为可移动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

2、相关技术中,电池进行封装时,制备工艺较为复杂,而且制备过程中很难保证电池的密封性能,所以壳体与盖板之间的封装难度加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封装结构,该电池封装结构可以对单体电池进行封装。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单体电池。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封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第一卷封部,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卷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第二卷封部,所述盖板主体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二卷封部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的外周边缘处,所述第二卷封部与所述第一卷封部相互卷绕且密封配合;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卷封部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以密封所述卷封部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间隙。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封装结构,通过在壳体和盖板之间设置密封件,可以使壳体与盖板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也可以使封装工艺更加简单,在后续的电池包组装过程中,可以在单体电池的同一侧连接电池包构件,也可以在单体电池的两端连接电池包构件,能够适应更多的组装方式。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卷封部围绕所述第一卷封部卷绕,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卷封部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卷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背离所述开口的外侧且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卷封部包括:第一卷封段、第二卷封段和第三卷封段,所述第一卷封段连接于所述盖板主体的外周边缘上,所述第二卷封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卷封段且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弯折设置,所述第三卷封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卷封段且在所述第二卷封段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弯折设置,所述第一卷封部位于所述第二卷封段和所述第三卷封段之间,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三卷封段之间。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卷封部还包括:第四卷封段,所述第四卷封段弯折连接于所述盖板主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第一卷封段之间,所述第四卷封段贴合在所述壳体主体的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表面上。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卷封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封段和所述第三卷封段连接,且所述第二卷封段与所述第一卷封段和所述第三卷封段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板主体的厚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卷封部与所述第一卷封部面面贴合,以实现电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一壳体段、第二壳体段和第三壳体段,所述第一壳体段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壳体段为截头圆锥状,所述第三壳体段为圆筒段且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壳体段的外径,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小径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段上且大径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段上。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盖板主体的中部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壳体主体的方向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背离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卷封部背离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表面共面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一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处对应设置有密封盖、密封钉和铆钉中的一种。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起的边缘处设置有过渡台阶;和/或所述凸起的边缘设置有泄压槽。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池封装结构还包括:端子、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金属垫,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外侧和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内侧,所述金属垫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件背离所述端盖的一侧,所述端子穿设所述第一绝缘件后与所述金属垫电连接。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端子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金属垫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端子的另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端子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凹槽。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电池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三绝缘件,所述第三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内且与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留有间隙。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体电池,包括:以上项所述的电池封装结构,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极芯,所述极芯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内;集电板,所述集电板设置于所述极芯的一端和所述盖板主体一端;以及集流板,所述集流板设置于所述极芯的另一端和所述端盖之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集电板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盖板连接部和第一连接桥,所述第一连接桥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盖板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极芯的一端且与所述极芯的极耳相连接,所述盖板连接部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并电连接。

2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桥连接于所述盖板连接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盖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注液孔,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二注液孔与所述第一注液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注液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直径。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桥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处的所述第一连接桥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连接桥上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小,或所述第一缺口处的所述第一连接桥的厚度比所述第一连接桥上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小。

2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池封装结构包括:端子,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集流板包括:第二极耳连接部、端子连接部和第二连接桥,所述第二连接桥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极芯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极芯的极耳相连接,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端子抵接并电连接。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桥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的所述第二连接桥的宽度比所述第二连接桥上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小,或所述第二缺口处的所述第二连接桥的厚度比所述第二连接桥上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小。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包括:以上所述的单体电池。

2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封部(32)围绕所述第一卷封部(22)卷绕,所述密封件(4)设置于所述第二卷封部(32)和所述壳体主体(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封部(22)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21)背离所述开口的外侧且向所述壳体主体(21)的另一端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封部(32)还包括:第四卷封段(33),所述第四卷封段(33)弯折连接于所述盖板主体(31)的外周边缘和所述第一卷封段(321)之间,所述第四卷封段(33)贴合在所述壳体主体(21)的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封段(3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封段(321)和所述第三卷封段(323)连接,且所述第二卷封段(322)与所述第一卷封段(321)和所述第三卷封段(323)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板主体(31)的厚度。

6.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板(120)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121)、盖板连接部(122)和第一连接桥(123),所述第一连接桥(123)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121)和所述盖板连接部(122)之间,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121)设置于所述极芯(110)的一端且与所述极芯(110)的极耳相连接,所述盖板连接部(122)与所述盖板主体(31)抵接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12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12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桥(123)连接于所述盖板连接部(122)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31)上设置有第一注液孔(311),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121)上设置有第二注液孔(124),所述第二注液孔(124)与所述第一注液孔(31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注液孔(124)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注液孔(311)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桥(123)设置有第一缺口(125)。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封装结构(1)包括:端子(5),所述端子(5)设置于所述端盖(24)上;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封装结构、单体电池和电池包,电池封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第一卷封部,壳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第一卷封部设置于壳体主体的一端;盖板,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第二卷封部,盖板主体设置于开口处,第二卷封部设置于盖板主体的外周边缘处,第二卷封部与第一卷封部相互卷绕且密封配合形成卷封部;以及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卷封部和壳体主体之间,以密封卷封部和壳体主体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使壳体与盖板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也可以使封装工艺更简单,在后续的电池包组装过程中,可以在单体电池的同一侧连接电池包构件,也可以在单体电池的两端连接电池包构件,能够适应更多的组装方式。

技术研发人员:梁立维,马陈冲,张剑,欧阳进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