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背场结构、电池片以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8763发布日期:2023-05-12 20:2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电池片背场结构、电池片以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地,涉及电池片背场结构、电池片以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供给能源大部分由煤炭、石油、天然气供给,过度依赖化石及不可再生燃料的能源结构对人文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发展新型能源,推动绿色低碳、碳中和,加快生态环境文明建设首当其重,是能源改革的首要目标。太阳能电池为晶硅半导体材料通过表面离子扩散,制备内建电场,行成pn结并利用光电转换(光生伏特)原理使太阳辐射光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器件,可有效的将光热转换为电能。相对传统化石能源具备清洁高效,可再生、持续性输出、发电方式简捷等诸多优点。但受限于太阳能电池制备所需要的高晶硅材料短缺,贵金属银浆用量较大、效率转换低等影响制造成本的问题,使目前太阳能电池发展不容乐观,突破对传统能源的替换道路依然是长坡厚雪。因此降本提效是太阳能电池发展和实现绿色能源替换传统能源的核心驱动力。perc电池(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cell),背面先镀氧化铝(alox)、再镀氮化硅(sinx)、然后印刷背面铝浆,通过激光开槽使背面铝浆与硅片形成欧姆接触,达到收集电子的目的。相关技术中的perc电池背面通过分步印刷制成背银电极和背电场,其中背银电极需要的银浆耗量较大,制造成本较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电池片背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片背场结构,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排布的背场组件,所述背场组件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背电极,所述背电极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栅线之间;第二栅线,所述第二栅线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栅线之间,且与所述背电极接触设置,所述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栅线与两条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

3、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片背场结构,背电极设置在两条第一栅线之间,即两条第一栅线共用一个背电极,无需在背场结构上的每一条第一栅线上均设置背电极,减少了背电极的数量,减少了银浆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电极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栅线的中间位置,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以实现所述背电极与另一条所述第一栅线的电连接。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一个所述背场组件包括多个所述背电极和多条所述第二栅线,多个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周期排布。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栅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背电极的至少部分区域搭接。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0.4mm~2.2mm。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背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0.8mm~1.6mm。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电极包括本体部和搭接脚,所述搭接脚接触设置在所述本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1.4mm~2.4mm。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0.2mm~2mm。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0.6mm~1.2mm。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场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三栅线,所述第三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栅线之间,所述第三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

16、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片,包括前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由此,该电池片具有前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17、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前述的电池片。由此,该光伏组件具有前述的电池片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排布的背场组件,所述背场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栅线的中间位置,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以实现所述背电极与另一条所述第一栅线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背场组件包括多个所述背电极和多条所述第二栅线,多个所述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周期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背电极的至少部分区域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0.4mm~2.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包括本体部和搭接脚,所述搭接脚接触设置在所述本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场组件还包括:

9.一种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背场结构。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片背场结构、电池片以及光伏组件,所述电池片背场结构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排布的背场组件,所述背场组件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背电极,所述背电极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栅线之间;第二栅线,所述第二栅线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栅线之间,且与所述背电极接触设置,所述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栅线与两条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由此,背电极设置在两条第一栅线之间,即两条第一栅线共用一个背电极,无需在背场结构上的每一条第一栅线上均设置背电极,减少了背电极的数量,减少了银浆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云,黄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